轉換生成語法

轉換生成語法,是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的一個描述語法的一個術語。

1.轉換生成語法簡介
它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由形式語法學喬姆斯基提出。他認為僅僅描寫語法形式是不夠的,而要探索隱藏在語法行為背後的人類普遍的“語法能力”,這種語言能力通過一套“深層結構”向“表層結構”的轉換規則,從而把意義和形式結合起來,把靜態描寫提高到動態描寫。
2.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
喬姆斯基(A·N·Chomsky)1928-, 美國認知語言學家, 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
他的轉換生成語法認為,語言是受規則支配的體系,人具有天生的語言習得機制和語言能力。人類使用語言不是靠機械模仿和記憶,而是不斷理解、掌握語言規則、舉一反三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過程。
流程圖式如下:
語法→轉換部分→表層結構→語音部分→句子的語音表現

基礎部分→深層結構(指向轉換部分)→語義部分→句子的語義表現
簡單的說,轉換-生成語法理論研究的是人類為什麼會說話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上圖是一個轉換-生成語法的理論框圖。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學家只需要制定上圖中突出顯示的四個部分的規則。上圖也是轉換-生成語法的理論內容的示意圖:語法主要包括基礎和轉換兩個部分,基礎部分生成深層結構,深層結構通過轉換得到表層結構,語義部分屬於深層結構,它為深層結構作出語義解釋。語音部分屬於表層結構並為表層結構作出語音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