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毛鬼傘

輻毛鬼傘

輻毛鬼傘,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菌類植物,子實體小。菌蓋初期卵圓形後呈鐘形至展開,直徑2.5-4cm,高2-2.5(3)cm,表面黃褐色,中部色深且邊緣色淺黃,具淺黃褐色粒狀鱗片在頂部較密布,有輻射狀長條棱。菌肉白色,很薄,表皮下及柄基部帶褐黃色。菌褶直生,白色至黑紫色,密,窄,不等長,自溶為黑汁狀。菌柄較細,白色,圓柱形或基部稍有膨大,長2-5cm,粗0.4-0.7cm,表面在初期常有白色細粉末。柄基部的基物上往往出現放射狀分枝呈毛狀的黃褐色菌絲塊。孢子印黑色。孢子光滑,黑褐色,橢圓形,有芽孔,6.5-8.5μm×3-5μm。此菌可食用,但必須在幼期採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輻毛鬼傘
拉丁學名:Coprinus radians (Desm.) FR.
分類地位: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小。菌蓋初期卵圓形後呈鐘形至展開,直徑2.5-4cm,高2-2.5(3)cm,表面黃褐色,中部色深且邊緣色淺黃,具淺黃褐色粒狀鱗片在頂部較密布,有輻射狀長條棱。菌肉白色,很薄,表皮下及柄基部帶褐黃色。菌褶直生,白色至黑紫色,密,窄,不等長,自溶為黑汁狀。菌柄較細,白色,圓柱形或基部稍有膨大,長2-5cm,粗0.4-0.7cm,表面在初期常有白色細粉末。柄基部的基物上往往出現放射狀分枝呈毛狀的黃褐色菌絲塊。孢子印黑色。孢子光滑,黑褐色,橢圓形,有芽孔,6.5-8.5μm×3-5μm。

生態習性

夏秋生於樹樁及倒腐木上往往成群叢生。

分布地區

浙江、四川、江蘇、湖南、甘肅、西藏、河北等。

經濟用途

此菌可食用,但必須在幼期採食。其報導試驗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70%和90%。該菌外形特徵與晶粒鬼傘(C. micaceus)非常相似,但最明顯的區別是,輻毛鬼傘生長的基物上形成大片黃褐色或土黃褐色的粗絨毛狀的菌絲塊是它的顯明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