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彙簡介
“輕食”這個辭彙,就字義直接詮釋,是指分量不多的食物,廣義歸納的話,稀飯、包子、餃子、春卷、燒賣、水果、餅乾等點心、零食都可以算是輕食的一種,所以像廣東人的“飲茶”、歐洲人的“下午茶”這些可以在非正餐時間享用的少量食物都可以叫做輕食。簡而言之,輕食就是清淡、均衡、自然、健康、無負擔的飲食,其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吃七八分飽,另外飲食內容要注重健康概念,少油、少鹽、少調味料和多一些天然素材。
詞語由來
其實“輕食”一說,最早是從歐洲而來的。在法國,午餐的“Lunch”正具有輕食的意味;此外,常被解釋為餐飲店中快速、簡單食物的“Snack”,也是輕食的代表字眼之一。
所以說,輕食的另一個涵義則是指簡易、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吃飽的食物。
相關區別
輕食和普通的節食不同之處在於,輕食是在一定熱量限制內,儘量選擇飽腹感強的食物。這就意味著,在保證正常膳食結構和一定熱量的前提下,人們可以自己安排食譜。這就給很多不能承受節食痛苦,又想儘快減輕體重的人提供了一個好方法。在人體每天攝入的各種營養元素中,除了維持生命必須的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外,蛋白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比其他食物,蛋白質能帶來更多的飽腹感。所以,為了能少吃點東西,適當食用一些肉類是輕食主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最少的熱量下吃飽,才是真正邁出了減肥的第一步。在西方世界,人們很重視熱量的攝入,所以在食品包裝上都標有熱量。目前在中國標註熱量的食品也越來越多,在選購時也應該注意食品所含的熱量,保證每天攝入的熱量在標準範圍內。
輕食原因
《黃帝內經》有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意思是飽食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害處。其實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不太清楚長期飽食具體會帶來哪些危害。
首先是傷腸胃。經常一日三餐飽食,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腸道,使其負荷過重,容易引發胃腸病。同時,長期吃得太多太好,會極大地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易致肥胖。“魚生熱,肉生痰”,長期過量飲食,特別是過多進食大魚大肉等葷食,攝入的熱量過剩,日積月累,自然就會發胖。
加速衰老。有關學者證實,吃得太飽會產生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這種物質被證實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元兇。腦動脈硬化與老年痴呆密切相關。此外,學者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約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都是喜歡飽食的“美食家”。
還有“三高”、糖尿病、癌症、骨質疏鬆等疾病都與終日飽食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有關專家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是:八分飽,保健康。十分飽中剩下的“二分”不但不會給人們的健康加分,反而會減壽。
輕食方式
思想意識上有了輕食的概念,那么行動起來就有效得多。輕食主義強調的是簡單、適量、健康和均衡。林玉把握這些重點,首先讓每日飲食所攝取的食物種類儘量符合基本的三低一高原則(低糖分、低脂肪、低鹽分、高纖維),以低熱量的食材,取代大魚大肉,再搭配其他菜式的燙、蒸、燉、煮等簡單健康的烹飪方式,不再把進食簡單地理解為滿足口福之欲的享樂。
因為輕食主義者的最終目的在於健康而非減肥,所以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此外,還有一些減肥人士的經驗也值得借鑑,比如飯前先喝湯或喝稀飯會提前產生飽腹感,有助於減少動物脂肪和含膽固醇、高糖、高澱粉食物的攝入,有助於防止暴飲暴食。放慢進食速度也有不錯的效果。在進食過程中,即使胃部已被食物裝滿,飽脹感卻要延遲20分鐘才能到達我們的大腦,如果吃得太快,我們會因為沒有飽脹感而攝入過量的食物。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是減少攝入多餘食物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