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地區

軸心地區,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描述的一個抽象的區域

雅斯貝爾斯有一個很著名的命題———“軸心時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發生的地區大概是在北緯30度上下,就是北緯25度至35度區間。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之間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軸心時代”發生的地區大概是在北緯30度上下,就是北緯25度至35度區間。那這個地區就應該是“軸心地區”了。以中國為例就是商周時期,黃河中游平原,一圈有山,中間有水。險峻的山,無情的水。有山可退,平原可居,有水可養,養水養人。
動植物同時從水中來到陸地,由低到高,有的以樹上為主的動物,例如古猿,樹向上生長為他提供了直立的方向,肢分上下,頭向上抬。以地下為主的動物,四肢並用,並直接用嘴取食,鍛鍊了嘴,也占據了頭的大部分。熱帶地區植物四季生長給動物們提供了足夠的食物,所擔心的是食肉動物的撲食。
溫帶地區四季分明,動物的食物大大減少,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都隨之減少。對食草動物的威脅也減少,對生命的渴求相對於食物少點是可以想辦法的。樹上的果實不宜保存,草的種子能放得更久。河流的泛濫衝擊出的平原草是比樹長得又快又多的,也更容易採摘。於是為了生存經過千百萬年的磨難類人猿終於從山上樹上站立到了平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