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位掃描

軸位掃描

1967年,英國電子工種師亨斯費爾德在並不知道科馬克研究成果的情況下,也開始了研製一種新技術的工作。 1971年9月,亨斯費爾德又與一位神經放射學家合作,在倫敦郊外一家醫院安裝了他設計製造的這種裝置,開始了頭部檢查。 1972年4月,亨斯費爾德在英國放射學年會上首次公布了這一結果,正式宣告了CT的誕生。

軸位掃描軸位掃描
軸位掃描屬於CT掃描的一種形式,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CT的工作程式是這樣的:它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套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後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後,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自從X射線發現後,醫學上就開始用它來探測人體疾病。但是,由於人體內有些器官對X線的吸收差別極小,因此X射線對那些前後重疊的組織的病變就難以發現。於是,美國與英國的科學家開始了尋找一種新的東西來彌補用X線技術檢查人體病變的不足。1963年,美國物理學家科馬克發現人體不同的組織對X線的透過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還得出了一些有關的計算公式,這些公式為後來CT的套用奠定了理論基礎。1967年,英國電子工種師亨斯費爾德在並不知道科馬克研究成果的情況下,也開始了研製一種新技術的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識別,然後製作了一台能加強X射線放射源的簡單的掃描裝置,即後來的CT,用於對人的頭部進行實驗性掃描測量。後來,他又用這種裝置去測量全身,獲得了同樣的效果。1971年9月,亨斯費爾德又與一位神經放射學家合作,在倫敦郊外一家醫院安裝了他設計製造的這種裝置,開始了頭部檢查。10月4日,醫院用它檢查了第一個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朝天仰臥,X線管裝在患者的上方,繞檢查部位轉動,同時在患者下方裝一計數器,使人體各部位對X線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計數器上,再經過電子計算機的處理,使人體各部位的圖像從螢屏上顯示出來。這次試驗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費爾德在英國放射學年會上首次公布了這一結果,正式宣告了CT的誕生。這一訊息引起科技界的極大震動,CT的研製成功被譽為自倫琴發現X射線以後,放射診斷學上最重要的成就。因此,亨斯費爾德和科馬克共同獲取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而今,CT已廣泛運用於醫療診斷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