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肌包括以下3部分:①軀幹肌和尾肌:軸上肌,軸下肌;②鰓下肌和舌肌;③眼外肌。
軀幹肌和尾肌軀幹肌和尾肌受脊神經支配。軀幹肌在各類動物中的演變情況如下:
文昌魚停留在原始的肌節狀態,肌節呈人字形,節間有結締組織的肌隔,從身體的前端直到後端,排列得非常整齊,沒有任何分化。背腹部之間沒有水平性骨隔,所以肌節還沒有軸上肌和軸下肌之分。
七鰓鰻與文昌魚相似,只是肌節的形狀略有不同,七鰓鰻也沒有水平生骨隔。以上兩類動物的脊神經背根與腹根分開,進入肌節的神經是腹根發出的運動神經。
魚類仍然保留肌節的分節形態,與圓口綱的七鰓鰻相似,但水平生骨隔發生,該骨隔從脊柱直達皮膚側線所在的位置。水平生骨隔把所有的肌節分為軸上肌(背部)和軸下肌(腹部)兩部分,前者為脊神經的背支所支配,後者為脊神經的腹支所支配。魚類的軸上肌發達,肌節除形狀與文昌魚、七鰓鰻略有不同外,沒有什麼變異。
水棲脊椎動物的運動形式簡單(兩側擺動),仍保留著原始肌節少分化的狀態,肌肉分節性明顯,但無分層。
兩棲動物脊椎動物由水生到陸生,身體和四肢的運動更加複雜化,軀幹肌進一步分離為許多獨立的肌肉塊,以便完成身體多樣化動作。有尾兩棲動物(如蠑螈)肌節仍然很分明,軸下肌已開始分化為3層:外斜肌(肌纖維向腹後方走行)、內斜肌(肌纖維向腹前方走行)及腹橫肌(肌纖維背腹向走行)。此外,在腹白線兩旁還有狹長的腹直肌(肌纖維與腹正中線平行)。無尾兩棲動物(如蛙)軸下肌的分層與有尾兩棲動物相同,但肌隔已大部消失,各肌節互相癒合而成為肌束。分節現象漸趨不明顯,僅殘留在較少部分,例如,腹直肌上可見到數條橫行的腱劃,這就是分節的遺蹟。
兩棲動物以上的四足動物,軸上肌所占比例較魚類為小,由於水平生骨隔的位置靠上,軸上肌在軀幹肌中只占一小部分。從無尾兩棲動物開始,強大而複雜的附肢肌系在整個肌肉系統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比兩棲動物更適於陸地生活,由於5趾型四肢的發達,脊柱的堅固性和靈活性都有所加強,軀幹肌更趨於複雜化,新發展出陸棲動物所特有的肋間肌和皮膚肌。軸下肌雖然在腹部仍為3層,可是胸部的斜肌進一步分化出肋間外肌與肋間內肌。肋間肌牽引肋骨的升降,協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動作。軸上肌從爬行動物開始分化甚大,這與脊柱的發展與分化是相聯繫的。軸上肌由單一的背長肌分化為3組肌肉:一組是背最長肌,位於橫突的上面,最為發達;另一組是背髂肋肌;第3組是頭長肌,沿頸部走向頭骨的顳部。在深層還有分節排列的短肌,如橫突間肌、棘間肌和棘橫突肌等。龜鱉由於甲板的存在,軸上肌大為退化。相反地,蛇的軸上肌最為複雜,由直肌及斜肌引伸出一些特殊的肌肉,從肋骨連至皮膚,用以牽引腹部鱗片輔助爬行動作。
鳥綱動物鳥的中軸肌和其他羊膜動物相比差別很大,這是和它們的特殊飛翔生活方式相聯繫的。背部由於綜合薦骨已癒合不活動,軸上肌很不發達,僅頸部和尾端牽動尾綜骨和尾羽的肌肉還較發達。由於龍骨突的存在,軸下肌變化較大,斜肌不發達、腹橫肌缺少,腹直肌退縮,在後部無分節現象。與此對比,龍骨突上與飛翔有關的胸肌極其發達。胸肌屬於附肢肌。
哺乳動物在軸下肌方面,胸部的斜肌除引伸出肋間肌外,另引出鋸肌,連線脊椎骨和肋骨,其作用為牽引肋骨和呼吸相關。這塊肌肉的位置偏於背方,但是支配它的神經是腹支,可以證明鋸肌屬於軸下肌。此外,由軸下肌分化出連線胸椎、腰椎到腰帶及大腿骨的腰肌,包括腰大肌、腰小肌、腰方肌等。由頸部的斜肌引伸出連線肋骨和頸椎的斜角肌,其作用為前提肋骨,擴大胸廓,加深吸氣。
腹部斜肌分化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3層的情況和爬行動物的類似,腹直肌仍保留殘遺的肌肉分節現象,直到人類,該肌仍保留腱劃,是人類痕跡器官的一例。哺乳動物的睪提肌(構成陰囊外壁的一薄層肌肉)是由腹內斜肌延續而來。此外,哺乳動物具有的錐體肌,由腹直肌分化而來,由恥骨向前伸延至白線。錐體肌在無胎盤哺乳動物很發達,與袋骨平行,至有胎盤哺乳動物則大多消失。尾部軸下肌在羊膜動物已經退化,但具尾的羊膜類視其尾的功能不同而有變異。鯨的尾部肌肉特別發達。膈肌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肌肉,在胚胎髮育上它從頸部軸下肌而來,以後移位於胸腔和腹腔之間,支配它的膈神經是由頸神經的分支匯合形成。
在軸上肌方面,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近似,但又因附肢肌的發達而發生變化,有相當一部分軀幹肌被強大的肩帶肌和腰帶肌所覆蓋。哺乳動物的多裂肌(multifidusmuscles)位於棘突兩側,代表著爬行動物的棘橫突肌。頸部最大的軸上肌——夾肌(splenius)則是爬行動物所沒有的。
相關詞條
-
軸上軀幹肌
軀幹肌可分為背肌、頸肌、胸肌、隔、腹肌和會陰肌。軀幹肌受脊神經支配。
-
肌
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多數附著於骨骼,故稱骨骼肌,又因受軀體運動神經支配,可通過人的意志控制,又稱隨意肌。骨骼肌分布廣泛,全身共有600餘塊,約占體重...
漢字釋義 古籍解釋 肌的書法 醫學 -
中軸肌
屬於骨骼肌(或稱隨意肌)(見肌肉組織),在發生上來自胚胎的肌節,受脊神經或腦神經支配。中軸肌最明顯的特點是其分節性,在水棲脊椎動物肌節的原始分節形態一直...
軀幹肌和尾肌 鰓下肌和舌肌 眼外肌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Manouvrier's skelic index),等於[(身高-坐高)/坐高]×100 ,是探討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參照價值的量化...
指數分型 比例分布 坐高測量 相關指數 腿長 -
痛性肌痙攣
腓腸肌痙攣性疼痛是指一側或雙側小腿因寒冷,或姿勢突然改變等,引起的腓腸肌痙攣,局部疼痛,不能活動。轉筋俗稱小腿肚抽筋,現代醫學稱為“腓腸肌痙攣”。其病機...
簡介 病因機理 臨床表現 鑑別診斷 -
肌張力
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臥休息...
定義 分級 病因和機理 臨床表現 鑑別診斷 -
先天性副肌強直症
先天性副肌強直症(myotonicmyopathies)系指受累骨骼肌肉在收縮後不易放鬆,連續收縮後減輕或消失,寒冷能使症狀加重為特徵的一組肌肉疾病。包...
疾病概述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疾病診斷 疾病治療 -
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的以肌張力異常的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運動障礙綜合徵,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的特點。依據...
疾病分類 病因及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及鑑別診斷 疾病治療 -
附肢肌
使魚鰭或陸生動物附肢骨進行運動的肌肉。可分為兩組:一組是內附肌,起於帶骨或起於附肢骨近端部,止於附肢骨遠端部,收縮的結果僅能使附肢本身動作;另一組是外附...
概念 鰭肌 陸生動物的四肢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