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軟刺蹄蓋蕨系種拉丁名:Athyriumstrigillosum(MooreexLowe)MooreexSalom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蹄蓋蕨屬
屬拉丁名:Athyrium
【藥名】:軟刺蹄蓋蕨
【拼音】:RUANCITIGAIJUE
【來源】:為蹄蓋蕨科植物軟刺蹄蓋蕨的全草及嫩葉。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
【主治】:用於濕熱痢疾、下肢癤腫、外傷出血。
【性味歸經】:澀、微苦,涼。入膀胱、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別名】:糙毛蹄蓋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糙毛蹄蓋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拉丁名】:AthyriumstrigillosumMoore.
【考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植物形態
根狀莖短粗,直立,先端疏被黑褐色或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55-90厘米;葉柄長25-35厘米,直徑2-3毫米,基部黑褐色,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光滑;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5-45厘米,中部寬10-15厘米,漸尖頭,基部幾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18對左右,下部的對生或近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有短柄(長2-4毫米),下部1-3對略縮短,基部不變狹,中部的披針形,略成鐮刀狀,長6.5-10厘米,寬2.5-3.5厘米,漸尖頭,基部闊圓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2-16對,互生,斜展,接近,基部一對較大,長圓狀卵形,長1-1.5厘米,寬6-8毫米,急尖頭,基部不對稱,多少與羽軸合生,上側截形與羽軸並行,下側楔形而下延,邊緣銳裂深達1/2,裂片先端有長尖鋸齒;向上各對小羽片與基部一對同形而漸變小,並以較闊的下延狹翅彼此相連。葉脈兩面明顯,在小裂片上為羽狀,側脈4-6對,斜向上(在裂片上的均為羽狀)。葉乾後草質,褐綠色或綠色,光滑;葉軸和羽軸禾稈色,上面沿溝兩側邊上有針狀軟刺,葉軸近頂部常有1個腋生被鱗片的芽孢。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長圓形,每裂片1枚(但基部的裂片有2-3枚),每小羽片4-5枚,生於上側小脈;囊群蓋同形,褐色,膜質,全緣,最後脫落。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蹄蓋蕨屬的組和系
陸生,中型草本植物。根狀莖短,多為直立,少有橫走或斜升,罕細長而橫走;葉簇生,罕近生或遠生。本屬為蕨類植物中較大、分類最困難的屬之一,是蹄蓋蕨科的主幹,分布於世界各地,主產於溫帶和亞熱帶高山林下;估計全世界約有160多種,中國現知有117種和一些變種和雜種,以西南高山地區為分布中心,各省區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