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基蹄蓋蕨組

狹基蹄蓋蕨組

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根狀莖直立;葉簇生。葉軸和羽軸上面具有短刺狀突起;葉片一回羽狀,倒披針形,羽片淺裂至深裂,下部羽片多對逐漸縮短,基部一對羽片往往縮短呈耳形。

基本信息


狹基蹄蓋蕨組簡介

狹基蹄蓋蕨圖片狹基蹄蓋蕨圖片
狹基蹄蓋蕨組Sect.11.StenopodaZ.R.Wang
組11.狹基蹄蓋蕨組Sect.11.StenopodaZ.R.WanginBull.Bot.Res.17(3):292.1997.
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根狀莖直立;葉簇生。葉軸和羽軸上面具有短刺狀突起;葉片一回羽狀,倒披針形,羽片淺裂至深裂,下部羽片多對逐漸縮短,基部一對羽片往往縮短呈耳形。
組的模式種:AthyriummehraeBir
本組只有1種。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北部;也分布於錫金。

狹基蹄蓋蕨 形狀

根狀莖直立,先端和葉柄基部密被深褐色、披針形至闊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20-)35-48(-80)厘米;葉柄長(3-)8-20厘米,基部直徑(1-)1.4-2(-5)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稈色,光滑;葉片倒披針形,長(18-)26-38(-60)厘米,中部寬(3.5-)5.5-7(-15)厘米,先端漸尖,向基部逐漸變狹,一回羽狀至一回羽狀,羽片深羽裂;羽片(裂片)約25-30對,互生,近平展,無柄,下部6-9(-12)對逐漸縮短,最下部一對常成三角形耳片狀,長5-7(-20)毫米,斜向下,中部的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達3.5-6.5厘米,基部寬1-1.4厘米,先端短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較闊,對稱,截形或近楔形,羽裂3/4可達羽軸1毫米處;裂片10-12(-17)對,基部的對生,向上的互生,略斜展,近平展,彼此密接,長圓形至披針形,基部一對較大,長4-6毫米,寬1.8-3毫米,鈍圓頭,有張開的大齒牙,兩側邊緣也有尖鋸齒。葉脈上面不顯,下面可見,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4-5對,斜向上,下部的二叉,上部的單一,纖細。葉乾後草質,褐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上面有貼伏的鑽狀硬刺。孢子囊群小,圓形,每裂片1-2(-3)枚,生於基部上側小脈,靠近生脈;囊群蓋小,圓腎形,褐色,膜質,全緣或邊緣齧蝕狀,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有顆粒狀紋飾。染色體數目n=40。
分布於雲南(貢山怒山及高黎貢山)和西藏東南部(察隅、波密、墨脫南迦巴瓦)。生山坡林下、灌叢草地或流石灘,海拔3100-4100米。錫金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錫金北部。
據《東北植物檢索表(第二版)》記載,吉林還產有一種:高寒蹄蓋蕨(新擬),(原稱“狹基蹄蓋蕨”,西藏植物志第一卷已用過此中名)AthyriumrupestreKodamainMatsum.Ic.Pl.Koisikav.4:63.t.244.1919;J.Z.WangetS.H.LiinP.Y.Fuetal.(eds.),ClavisPlant.Chin.Bor.-Orient.2nded.35.1995.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羽片羽狀深裂至全裂,寬不足1厘米,長漸尖頭,生林緣岩石上,形態與本組植物相近。原來只記載見於日本北海道和本州以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染色體數目n=40,2n=80。吉林的標本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如果《東北植物檢索表(第二版)》鑑定正確,應為新分布,而且將使本組的種數成為2種。

蹄蓋蕨屬的組和系

陸生,中型草本植物。根狀莖短,多為直立,少有橫走或斜升,罕細長而橫走;葉簇生,罕近生或遠生。本屬為蕨類植物中較大、分類最困難的屬之一,是蹄蓋蕨科的主幹,分布於世界各地,主產於溫帶和亞熱帶高山林下;估計全世界約有160多種,中國現知有117種和一些變種和雜種,以西南高山地區為分布中心,各省區均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