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心理學

軍事心理學

軍事心理學,是研究戰爭中人的心理活動及其對軍事行為影響的學科。現代高科技戰爭急需一大批心理素質過硬的軍事指戰員,以便在軍事心理戰的條件下,打贏戰爭,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簡介

軍事心理學(Military Psychology)是指心理學的原理及方法在軍事領域的套用。軍事心理學家所涉及的基本問題和研究過程與其他分支心理學所涉及的內容並無太大的差異,其差異僅僅在於該研究是在軍事環境中對軍事對象實施的。因此,它也含有傳統心理學研究的一些領域,主要有人事心理學(有關人事上的選拔、分類、任命),學習心理學(訓練等),實驗心理學,人的因素研究,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及組織心理學等。根據兵種的特點,軍事心理學又可分為航天與航空心理學和航海心理學。航空與航天心理學除研究一般軍事活動的心理規律外,還研究太空人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訓,在失重、超重條件下的心理變化及適應能力等 ;航海心理學則要研究在長期離開陸地情況下的心理變化,海上戰鬥和艦艇操縱中的特有心理學問題。世界各國的軍事心理學研究都屬於保密的範圍,只有在失去軍事價值的時候,才能夠公開發表。

軍事心理學是從普通心理學中分化和發展起來的。J.E.烏蘭納(1977)認為,其分化始於1917年4月6日美國心理學會的一次會議上。當時由於美國已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鑒於當時的形勢,與會的一些實驗心理學家提出了心理學如何為國防服務的問題。歷史上將這次會議及討論視作軍事心理學研究的開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設有軍事心理研究所。一般說來,該類機構中除了聘用專職的軍職心理學工作者外,還僱傭一些兼職的非軍職心理學工作者。 軍事心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有測試、訓練、實驗、人的因素、臨床社會心理學、組織心理學等。

測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對大量徵用兵進行迅速分類以適應戰爭的需要,團體測試的模式開始發展起來。一次大戰後,當甲種軍隊測驗(文化程度的分類測試)和乙種軍隊測驗(用於文盲及非英語徵用兵的測試)運用於非軍事領域時,便成為團體智力測試的樣板。該類測試促進了20年代團體測驗運動的發展,而且作為一種測試模式流傳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早期的甲種軍隊測驗為軍隊普通分類測驗(AGCT)所替代。同時,針對許多特殊需要編制了一些特殊的測驗。如飛行員、轟炸員、無線電操作人員等的選拔測驗。當時的“對策研究辦公室”(OSS)還編制了一套套用於選拔各類操作人員的操作、定位測驗,該測驗與普通的紙、筆測驗過程相反,是現代主要評估測驗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及其他國家對軍隊測驗的研究並未中斷。在美國,軍隊資格測驗(AFQT)替代了先前的軍隊普通分類測驗(AGCT),1976年頒布的軍隊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系統中含有AFQT測驗。另外還運和用計算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能力測驗,在該測驗過程中,被試只要選擇做與知身能力水平相應的那部分內容,而不必像在通常的測驗過程中,需完成所有的測驗內容。在軍事工作中,除了研究心理傾向及興趣測驗外,還必須研究軍事工作所需要的各種人體能力特點。在有些特殊的軍事工作中,機體的活動能力是首要的,所以,當入伍申請者的隊伍中出現女性時,有關體力需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訓練

訓練與測驗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因為訓練是戰備系統的主要工作。美國擁有的軍事教育及軍事訓練體制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而且,在世界各國,訓練的職能及作用在軍事機械和軍事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軍事心理學工作者都十分重視對各種訓練計畫進行評估和發展。

訓練的內容是廣泛的,包含著各種特殊的軍事工作需要,例如炊事員及醫務人員的訓練,通過模擬戰爭中的實際環境來學習掌握如何在“野外”發揮各自的職能,或通過各種設備及情境(如飛機或戰爭決策的制定)來模擬訓練,傳授各種技能。在此意義上說,現已將以往的課堂講授演變成了操作、感覺訓練。而這一變化是與操作性的發展相一致的。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是指人與機器、任務、環境之間的各種關係。人的因素研究的內容主要有:促進人的操作、訓練效率,增強安全,改善人-機關係等等。在軍事領域中,該方面的研究最初體現在飛機座艙、控制台、操作儀及顯示儀的設計上。在這些眾多的關係中,研究的最終結果成了整個工作系統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要設計出高效的訓練及操作設備系統,需要有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該過程中基礎性的研究包括:人由於聽覺、視覺緊張而引起的生理反應等等。目前,在該領域中計算機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套用,在飛機、武器及信息系統的研究方面尤為突出。

臨床

與選材、訓練、人-機關係這些傳統的研究項目相比,軍事臨床心理學家的研究內容與普通的臨床心理學家沒什麼差異。他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心理診斷,個體、群體的行為矯正,軍事人員的行為評估,特殊工種的個體評估,軍事教學及有關的操作研究等。除此之外,軍事心理學家還與行為矯正學家及神經學專家進行密切的合作,研究如何對付緊張等特殊的臨床問題。軍事臨床心理學家的工作還包括負責病人的管理、心理衛生等。

有關軍事群體心理的研究,特別是戰場上的群體心理的反應,已有很多。其中S.A.斯托弗和R.利特爾的研究表明,戰爭中士兵與其所處的團體(一起工作和戰鬥的小集體)的關係被認為是一種決定士兵對戰爭危險及艱苦的忍受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大量文獻已證明了這一點,只要這種關係是堅定、穩固的,那么即使面對不利的戰鬥條件,這種“內聚力”仍能發揮其作用,即促使團體頑強戰鬥。研究還表明,戰爭中因求勝心切而採取的有些戰略往往是欲速而不達,甚至有時是適得其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飽和轟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戰後的調查表明,戰爭中對德國及日本的飽和轟炸並沒有達到摧毀國民精神及抵抗意志,相反卻增強了這種精神及抗拒力,從而延長了戰爭。

其他還有許多研究涉及的是思想改造、審訊和感覺剝奪過程等問題。這些問題起源於越南戰爭、韓戰的一些特殊情況,有關研究主要是由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一些研究者完成的。這些調查報告出現在P.沃森的《心理戰》一書中,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一些嚴格封閉條件下的心理反應效果的分析,如E.岡德森在《潛艇工作概述》一書中對潛艇工作的研究;還有一些是關於戰爭中家庭問題的研究,主要有由於航期而造成的家庭成員分離的心理效應問題,家庭關係對延長服役期的態度的影響問題。還有一些軍事心理學家對少數民族與婦女入伍的問題頗感興趣。

組織

在軍事心理學中,軍事心理學家們對領導問題的研究一直很感興趣。過去的研究焦點主要是放在領導者的挑選、培養和評估上,目前對該方面的研究已從過去的問題發展到對環境和組織因素的研究,而且組織發展(OD)技術已在美國軍隊中開始套用,它的目的在於加強組織效率。這與非軍事領域對該技術的使用要求是一樣的。現在美軍陸、海、空三軍的組織發展規劃中均有這一技術參與。組織發展技術參與的重要目的在於提高效率及生產,並改善生活。它的效果在擁有大量非軍事專職工作人員的軍隊組織中尤為明顯。

由於二次大戰中的信息交流研究表明了軍事心理對軍事決策的制定的重要影響,所以,現在在軍事決策中都很重視軍事心理的研究,這在C.I.霍夫蘭德、A.A.拉姆戴恩及F.D.謝菲爾德合著的《公眾交流》中也有論述。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在信息、方向及教學程式方面為戰爭決策的制訂提供的是概括性的數據和依據。同時,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計算機的套用,使軍事決策的研究也進入了現代化的階段,納入了計算機的信息系統。可以相信,這會使軍事決策得到更準確的依據,從而獲得更有價值的決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