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軋花場自然村隸屬於昌寧縣灣甸傣族鄉下甸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灣甸傣族鄉南邊,
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鄉人民政府6公里。國土面積有9.55平方公里,海拔695米,年平均氣溫22.3℃,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甘蔗、香料煙、果蔬等農作物。有耕地580.96畝,人均占有耕地1.92畝;有林地8637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0戶,有鄉村人口303人,其中農業人口299人,勞動力19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6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4.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68.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基礎設施
軋花場自然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和柏油路;
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5輛,機車64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77.55畝,有效灌溉率為99.4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77.5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0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軋花場自然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5.30 萬元,其中:種植
業收入169.99 萬元,占總收入的69.30%;畜牧業收入37.88萬元,占總收入的16.8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45頭,肉牛21頭,肉羊73頭);林業收入17.61萬元,占總收入的7.84%;第二、三產業收入15.64萬元,占總收入的6.96%;工資性收入1.26萬元,占總收入的0.56%。農民人均純收入3468.0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等為主。軋花場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省外。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6.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6.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香料煙、果蔬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蠶桑、香料煙產業。人口衛生
軋花場自然村現有農戶80戶,共鄉村人口303人,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299人,勞動力19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87人,傣族 2人,其他民族1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人,占人口總數的1.67%;享受低保26人,占人口總數的8.7%;;享受五保戶人數2人,占人口總數的0.6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9人,參合率為93.31%。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2戶,占農戶總數的52.50%。
文化教育
軋花場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城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灣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人,其中:小學生31人,中學生16人。軋花場,因此地曾為人們軋棉花的場地而得名。解放後移民下壩到此居住。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兩種。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1.3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10.9萬元,有固定資產22.0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軋花場自然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二是產業單一,民眾增收速度緩慢;三是集體經濟薄弱,制約著各項事業的發展;四是村莊內基礎設滯後,髒、亂、差現象突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加大硬體投入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治理髒、亂、差;二是穩定甘蔗種植面積;三是加大香料煙種植力度;四是發展壯大畜牧業;五是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儘快使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