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春節在彝族人民中稱作“虎節”,雲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地區的彝族阿羅支系要“跳老虎”。
正月初八這天,經巫師占卜選出八人,披上畫有老虎斑紋的披氈,臉、手、腳上畫著虎紋,扮成老虎模樣,組成一隻虎隊。在黑虎帶領下,虎隊到全村各家各戶,一邊以樂曲和大羅笙伴奏,一邊跳模仿老虎動作的舞蹈,驅鬼除邪,彝語叫做“羅麻乃轟”。
規則
“跳老虎”又叫“虎舞”,或稱“老虎笙”。正月初八這天,由八隻老虎參加,以後每天增加一隻老虎,到正月十五增加到十五隻老虎。先來的為大老虎,後來的是小老虎。虎舞作前導的是一位稱作“垛西”的長者,虎隊成員都披著畫成虎皮的氈子,全身畫虎紋。“垛西”手持“嘣咚鼓”,帶領一隊老虎,到每家每戶前跳舞。夜間,在田間燃起火堆,虎笙繞寨而行。十五隻老虎都出場後,雌雄老小虎都齊了,全村擺酒慶賀,整夜狂歡。
彝族支系阿羅人傳說:阿羅人祖先居住在深山密林里,常常被豺豹蟒蛇侵擾,莊稼被野狗毀壞,山外人也來騷擾,防不勝防。後來,阿羅人把老虎皮披在身上,跳起虎舞,守衛村寨。得到獸中之王的威力,村寨安寧了,牛羊平安了,村寨一片吉祥。從此,彝族就每年都“跳老虎”。
彝族古稱“羅羅”,楚雄彝族自治州現在有20多萬自稱“羅羅濮”的彝族。彝語中,“羅羅”意思是老虎,“濮”的意思是族或人,“羅羅濮”就是“虎族”或“虎人”。專家說,虎舞是彝族古代虎圖騰的遺風。
彝族“跳老虎”,因充滿神秘色彩而吸引了眾多的民俗學家和社會學家。跳笙時,音樂舞蹈被包裹在濃郁的宗教色彩中,成為人們研究藝術與宗教的“活化石”。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山裡的馬櫻花開得火紅時,綠汁鎮白沙坡一帶的彝族民眾都要歡度一個奇特的節日———虎神節,當地民眾稱為“羅麻”。
節日期間,村裡的成年男子用披氈化裝為“虎”,手腳繪以虎紋,伴隨著老虎安笙調、撒秧調、穿花調等彝族調子,在“老虎” 頭的率領下,於稻場中跳起原始的生殖、生產、生活舞蹈。這些舞蹈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耕田種地、薅秧打穀、上山狩獵的動作,讓人想到藝術的起源。跳完古樸的舞蹈以後,“老虎”們逐家逐戶除鬼驅祟。每到一家,“老虎”們一邊念著“金銀財寶要進來,傷風感冒要出去,南北老虎送北方”等祝福性的話語,一邊舞蹈,每家則拿出豬肉、紅唐、香用作酬謝。到正月十五的晚上,全村男女老少一齊參與,從月亮出來一直跳到午夜,把“老虎”送出村外,然後一起在村外煮飯吃,共同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幸福安康。專家們認為,“老虎笙”是彝族先民虎圖騰崇拜的遺蹟,也是儺戲的一個重要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