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依賴法則

路徑依賴法則

路徑依賴法則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自我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

基本信息

概述

(Path-Dependence)提出路徑依賴問題首先由保羅·大衛在1985年提出,爾後W·馬蘭·阿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技術
進中的路徑依賴的系統思想,後來,道格拉斯·諾斯將前人有關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會制度變遷領域,從而建立起制度變遷中的
路徑依賴理論。
路徑依賴問題是保羅·大衛在解釋慣常的字版文字組織是怎樣變得標準化和固定化時提出的。他認為:一些偶然事件可能導致一種
技術戰勝另一種技術(即技術演進),而且一旦選擇某一技術路線,即使這一路線可能不比放棄的另一種技術路線更為有效,它也
會持續到最終。
阿瑟創造性地發展了保羅,大衛的這個思想,並系統地闡發了技術演進過程中自我強化機制和路徑依賴性質的觀點。他指出,新技
術的採用往往具有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由於某種原因先發展起來的技術通常可以憑藉先占的優勢,利用規模巨大促成的單
位成本降低、普通流行導致的學習效應提高、許多行為者採取相同技術所產生的協調效應、在市場上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們產生相
信它會進一步流行的預期等,實現自我增強的良性循環,從而在競爭中戰勝自己的對手。相反,一種具有較之其他技術更優良的技
術卻可能由於晚人一步,沒能獲得足夠的追隨者而陷入困境,甚至“鎖定”在某種惡性循環的被動狀態之下,難以自拔。總之,細小
的事件如偶然的情況常常會把技術引入特定的路徑,而不同的路徑最終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主要內容

諾斯把阿瑟關於技術演進過程中的自我強化現象的論證推廣到制度變遷方面來,從而建立了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這一理論是諾斯對新制度經濟學的又一貢獻,其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路徑依賴法則路徑依賴法則

制度變遷如同技術演進一樣,也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機制。這種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
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強化。所以,“人們過去作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沿著既定的路徑,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變遷可
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最佳化;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逕往下滑;弄得不好,它還會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之下。一旦
進入了鎖定狀態,要脫身而出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往往需要藉助外部效應,引入外生變數或依靠政權的變化,才能實現對原有方向
的扭轉。

制度變遷不同於技術演進的地方在於,它除了受報酬遞增機制決定外,還受市場中的交易因素影響。諾斯指出,決定製度變遷的路
徑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報酬遞增,另一種是由顯著的交易費用所確定的不完全市場,如果沒有報酬遞增和不完全市場,制度是不重
要的。而隨著報酬遞增和市場不完全性增強,制度變得非常重要,自我強化機制仍起作用,只是某些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設計一項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設定成本,而隨著這項制度的推進,單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會下降。(2)學習效應,適應制度

而產生的組織會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獲利機會。(3)協調效應,通過適應而產生的組織與其他組織締約,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組織

的產生與對制度的進一步投資,實現協調效應。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一項正式規則的產生將導致其它正式規則以及一系列非

正式規則的產生,以補充這項正式規則。(4)適應性預期,隨著以特定製度為基礎的契約盛行,將減少這項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確

定性。總之,制度矩陣的相互聯繫網路會產生大量的遞增報酬,而遞增的報酬又使特定製度的軌跡保持下去,從而決定經濟長期運

行的軌跡

路徑依賴法則路徑依賴法則

由於制度變遷比技術演進更為複雜,所以行為者的觀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觀抉擇在制度變遷中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諾斯認

為,“在具有不同的歷史和結果的不完全反饋下,行為者將具有不同的主觀主義模型,因而會作出不同的政策選擇,因此,制度變

遷過程中,邊際調整就不會完全趨同。”所以,不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行為者的不同的主觀抉擇,既是各種制度模式存在差異的重

要因素,也是不良制度或經濟貧困國家能夠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案例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英尺8.5英寸,這個標準,究竟是從何而來呢?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而美國的鐵路原先

是由英國人建的。那么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所設計的,而這個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電車的鐵軌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沿用馬車的輪寬標準。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

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凹陷的路轍上撞壞的。為什麼?因為這些路轍的寬度是4英尺8.5英寸。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答案是由古羅馬人所定的,因為在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的,4

英尺8.5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而為什麼以這為車輪距的寬度

呢?原因很簡單,這是戰車兩匹馬的寬度。

因此,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寬度所決定了。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

默,但卻是事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