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一般來說,跨國經營是指國內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並以此為基礎所展開的跨國界的以贏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約翰·費耶維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認為:“儘管人們可以給跨國經營做出一個十分複雜的定義,但它只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它是涉及兩個或更多國家的經營活動。因此,跨國經營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須直接來自於與被國界以某種方式所分割的經營過程。”
理察·羅賓遜(RichardD.Robinson)認為,“跨國經營作為一個研究與領域,所包含的是對不止一個民族國家、地區和殖民地的人或機構有影響的公共和私人經營活動”、“‘經營’這一概念所指的是這樣一種以實現某種人類滿足為目的的有組織的人類努力:這就是為了以明確的條件加以規定的、以交換補償為基礎的相互利益,將商品和勞務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或者從一個人或群體轉移給另一個人或群體。就是說,一個政府擁有的實體為了內部財務利益而進行商品生產和銷售是一種經營活動,但支付社會保障津貼或對外援助則不是。”
興起發展
跨國經營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印度及遠東進行掠奪性貿易的殖民地公司,以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為先導,他們主要是輸出產品和掠奪資源。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迅猛向前推進,一些擁有技術壟斷優勢的企業在國內站穩腳跟後相繼到國外設廠開始跨國經營。1865年拜爾公司通過間接投資購買了美國紐約州愛爾班尼苯胺工廠的股票,不久又把它吞併為自己的分廠。1866年諾貝爾公司在德國漢堡投資辦起了一家炸藥工廠,從此走上了跨國經營的道路,創建了龐大的世界炸藥工業體系。這幾家企業是開展跨國經營的先驅。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先後完成了產業革命。新技術革命使企業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同時還推動企業的資本輸出,許多大企業紛紛搶占國際市場,加速海外擴張,如杜邦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巴斯夫公司等都先後進入跨國經營的行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為440億美元。那時資本輸出只限於英、法、德等少數國家,跨國公司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國家。
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經濟和貿易帶來極大的創傷,給跨國公司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美國藉助於先進的新興工業技術及“效率革命”加快了跨國經營的步伐。1914-1938年美國187家大公司新建了785家海外子公司,超過世界跨國公司總數的50%。到1945年世界各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為200億美元
二戰結束後,由於科學技術的顯著進步,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歐美各國的跨國公司重整旗鼓,日本也開始大規模地開展海外經營,開發中國家如韓國、印度、墨西哥的跨國公司日益增多。企業再也沒有必要在空間上集於一處,而是在成本最低的地點落腳,以高效的通訊設施組成整體,以求得產品價值鏈各環節總體最大收益。
類型
企業跨國經營根據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和面向海外經營的性質,可分為以下6種類型。
1、資源確保型
一些企業為了取得本國稀缺的原材料等資源,直接投資於資源國進行生產開發,以確保廉價而穩定的資源供應。
2、市場開拓型
向海外投資經營的目的旨在開拓新市場,擴大企業產品的市場覆蓋面。
3、勞動力指向型
企業將勞動密集的產品生產或加工轉移到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去,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投資建廠,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來降低產品成本,獲得比較利益,以謀取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4、貿易壁壘對應型
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平衡國際收支,保護本國經濟,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為了繞過種種障礙,企業都將產品出口改為在國外投資辦廠生產、銷售。
5、技術指向型
通過到技術先進國家投資設廠的方式,利用當地科研機構和人才資源,獲取國內難以得到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能。
6、全球戰略型
經濟已開發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為了以自己的優勢稱霸世界,採取全球性的發展戰略,將企業的商品貿易、技術貿易、資本進出進行全球統籌,並根據不同的國際市場類型,採取多種發展方式,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最佳的生產地區、銷售地區和原材料供應基地。全球戰略型,是企業跨國經營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標誌。
發展階段
企業跨國經營發展大都是從擴大商品出口為起點,逐步走向國外投資,向國外搞跨國經營的重點轉移。美國到20世紀60年代已基本完成這一重點轉移,其發展過程經歷以下3個階段:
1、建立國外行銷網點,擴大國外銷售。
2、通過在國外投資設廠,在國外進行直接生產和銷售。
3、在國外進行直接生產和銷售的同時,實現企業內部的國際性分工。
發展戰略
企業跨國經營的發展戰略,如下:
1、市場經營戰略
1)開拓階段的特點。可考慮選擇有利的目標市場,作為進入國際市場的突破口,注重出口產品的適應性,加強促銷活動,提高產品的知名度,確定合理的國際銷售渠道。
2)成長階段的特點。可採取的戰略措施是改良產品質量、品種、款式、進一步促進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增強競爭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積極尋找和開拓新市場,擴大產品的國際市場的覆蓋面;在廣告宣傳方面,重點從介紹產品轉向樹立產品形象,爭取創立名牌,從建立產品的知名度轉向培養對產品的信賴度,保持老顧客,爭取新顧客;採取靈活的價格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建立國外銷售、服務機構,增加新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點,便利顧客購買及售後服務。
3)成熟階段的特點。通常可採取如下的戰略措施:實行出口產品多樣化和出口地區多樣化;在廣告宣傳上,重點轉向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信譽,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建立和完善國際市場銷售網點,並憑藉企業雄厚的實力,通過對價格、促銷手段以及其他市場行銷因素的巧妙運用、合理組合,以求得到更大的銷售額;發展國外投資,直接到國外建廠進行生產和銷售,採用對外投資、技術輸出、產品出口同時並舉的方式,加速企業跨國經營進程,大大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2、技術發展戰略
在不斷擴大出口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替代,把出口創匯、技術引進、消化創新、現出口、現引進緊密地結合起來,做到不斷地採用新設備、新工藝,不斷地提高技術水平,不斷地擴大出口創匯能力,從而形成出口創匯——技術引進——消化創新——擴大出口創匯——再引進消化創新這樣一種技術發展的良性循環擴大機制,實現企業逐步由低級向高級的階梯式跳躍發展。
3、組織進攻戰略
建立和發展多種形式的企業集團,形成聯合的整體優勢,發揮集團的群體功能,改變勢單力薄的狀況,以達到共同占領國際市場的目的。這樣做有利於在短期內迅速形成生產能力,擴大出口創匯,加快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提高產品的深加工程度,增加附加價值;形成一個有彈性的生產經營體系,適應國際市場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4、人才開發戰略
人才開發包括選拔人才、使用人才和培養人才等。開發適應跨國經營需要的人才,是實現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目標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