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台子戲

跑台子戲,就是人們在法王廟正常看戲,忽然又向村內的九郎廟跑去。

簡介

民間相傳:續村的同、馮兩姓,為避官家耳目,每年清明節的晚上,偷偷在司馬遷的真骨墳前唱上墳戲。有一年夜裡,正唱戲的時候,突然報說京城派的欽差帶著人馬直奔續村而來,人們都以為被官府發覺,來興問罪之師了,於是,村民、唱戲的聞訊倉惶向坡下逃跑,深恐官府發現司馬遷真墳,受到開棺拋屍之劫。不料跑到坡下一問,才知已是漢宣帝繼位,採納了平通侯楊惲的奏請,準將《史記》公布於世。楊惲司馬遷的外孫,他母親也跟著同來夏陽,一來找《史記》正本,二來也與闊別二十年的骨肉手足以及親鄰相會。於是轉禍為福,皆大歡喜,跑下來的戲,就在坡下搭台子又唱。後人為了紀念這件化凶為吉、轉悲為喜的故事,才留傳—卜每年清明唱跑台子戲的獨特風俗。

風俗

據說續村同,姓戶的社家有清平、清太、清樂、清康四大唱社,連馮姓的那個唱社共五個唱社。誰參加那個唱社,並無門戶之限。這五個社,又分為再台,又分二唱社。戲要唱兩天。東台又叫三唱社,唱三天。同戶唱十年,馮戶才能輪到一年。每年輪兩個唱社唱對台。輪到馮戶的唱社,唱的是單台。每年清明節是三大唱社會期。雙戲樓在村里丸郎廟中,臨時戲台在村北法王廟廟頂上。該村最興盛時,達三百餘戶。馮戶約占五分之一。每年清明節雞叫時分,人們就到法王廟上敬神。馮戶是長門,先敬神入席。隨後同戶才開始敬神。馮戶的供桌,放在正中間,同戶的供桌列在兩旁。在廟內或村里敬神都是如此。廟內敬神,台上開戲,都非馮戶到了才行。這就證明:同、馮兩姓是一個祖先,馮為長門,同為二門。近八百年來,就有同、馮不婚,同、馮不分之說。
跑台子戲,就是人們在法王廟正常看戲,忽然又向村內的九郎廟跑去。唱戲的都不卸裝,把所有的道具設施也都帶走,甚至連一根釘子也不留。演員有跑不動的,同一社家的演員都互相幫忙,攜帶東西。唱生的常背唱旦的跑。跑的時間是清明節早晨黎明時分以前。其速度之快,動作之捷,是相當驚人的。正如那時同續村連畔種地的鄰村人們所說,“我們明明看到法王廟方向燈火輝煌,鼓樂喧天,對台戲唱的正歡,可等到我們走到那個地方,竟然空無一人”。
唱對台戲的時候,東台和西台往往相窺視,又有個東起西落之說。就是東台開戲總在頭,西台準備好緊盯著,東台一開戲,西台馬上就開唱。而往九郎廟跑的時候,東台卻要緊盯西台,只要西台有“落”的趨勢,東台馬上做好“跑”的準備。而西台卻儘量做出不讓東台看出自己已準備“跑”的樣子。從法王廟跑到九郎廟馬上開戲,仍象在法王廟上一樣,互相窺視。不過,這次不再“跑”了,到吃飯的時候,照常吃飯休息。吃完飯後繼續開戲。對台戲的勝負,沒有專人評定。如果那個戲台的演員,唱漏了句子,做漏了情節,就算輸了。但和別村的風俗不一樣,那個唱社唱輸了,輸社家不輸戲班子。
為什麼不輸戲班子?因為他們唱戲的目的,是為了給祖先司馬遷專門唱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