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足浴”即用熱水泡腳。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健身防病的功效。測試
現代醫學測定,人腳的溫度保持在28~33℃時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動脈硬化,供給腳的血量減少,比年輕人怕冷,腳底受寒發涼,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經常保持又足溫暖,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其具體做法是;“足浴”要求熱水泡腳時間長些,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汗感。水溫最她保持在60~70℃之間,開始時水溫可在40~50℃左右,連泡連加些熱水。熱水漫過踝關節為宜,“足浴”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冬季為最好。養生原理
現代醫學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些俗語不俗,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係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係。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的美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溫度較低,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繫,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浴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浴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足浴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等。
常見分類
足浴養生
有熱水足浴和冷水足浴之分,各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選擇。
熱水足浴養生
可用40℃左右的水浸泡雙腳(浸泡至踝關節為度),浸泡時間每次約20分鐘。這相當於艾條溫灸足部穴位,可以起到促進氣血運行、溫潤臟腑的作用。以熱水足浴來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中樞神經的反饋可起到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健康。冬季用熱水進行足浴,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凍瘡的發生。長途行走或劇烈運動後,熱水足浴可減少局部乳酸的聚集,有助於消除疲勞。臨睡前用熱水進行足浴,對中樞神經系統能產生一種溫和的刺激,促進大腦皮質進入抑制狀態,使人安然入眠
冷水足浴養生
水溫要逐漸降低,一般可從20℃慢慢降至4℃左右,並可從秋季開始用冷水進行足浴,一直堅持到冬季。每次足浴前先用手摩擦足部,使足部變得溫熱,然後雙足浸入冷水中,再用兩足相互不斷摩擦,直到足部潮紅。每次約5分鐘,可早晚各進行一次。冷水足浴不僅使足部血管強烈收縮,而且全身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在神經體液的調節下也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冷水足浴還能促使鼻黏膜的溫度升高,增強呼吸道的抵抗力,冬季可預防感冒。但需注意的是,冷水足浴後應立即擦乾和保暖。
正確方法
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各一次。晚上臨睡眠前足浴養生收效最佳,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
下面是詳細方法:
一、先取適量水放入腳盆中,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準,過燙、過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
二、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鐘,然後用手或毛巾反覆搓揉足背、足心、足趾。
三、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覆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髮熱為止。
四、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
五、洗完後,不要晾乾,用乾毛巾反覆搓揉乾淨最好。
足浴養生作用
一、強身健身、延年益壽;
二、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
三、防治高血壓;
四、防治風濕關節炎;
五、防治腿腳麻木;
六、防治糖尿病;
七、防治感冒,祛寒暖身;
八、美容減肥;
九、防治腦溢血和腦血栓;
十、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身心愉快。
足浴養生禁忌
不宜進行足浴養生的人群如下:
1、足部有皮膚破損及燒、燙傷者。
2、各種感染性疾患,如丹毒、膿腫、骨髓炎、蜂窩組織等。
3、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4、飢餓、極度疲勞或酒醉後。
5、患骨關節結核、腫瘤著不宜採用足療法。
6、骨折、脫位要用相應的整復手法進行復位並加以固定,未處理之前不宜採用足浴療法。
7、各關節部位創傷性骨膜炎急性期禁止足浴。
8、嚴重骨質疏鬆者禁止足浴。
9、關節韌帶的撕裂傷、斷裂傷,不能用足浴手法,應手術治療。
10、各種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11、皮膚局部病變,如濕疹、癬、瘡瘍、膿腫、皰疹、疤痕等。
12、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有出血性體質的人或傾向者。
13、急性傳染病患者。
五行人養生飲食
木行人:大麥益氣補肝陰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腎補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椰菜花、花椰菜、苦瓜、水蜜桃、鳳梨、葡萄等。
藥膳可選擇“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豬瘦肉200克。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火行人:清熱祛暑別放鬆
飲食調養:宜多吃消暑生津,益氣養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鳳梨、香蕉、草菇、粉葛、鴨子、蕨菜等。
藥膳可選擇“荷葉瘦肉湯”:豬瘦肉250克,鮮葛根250克,鮮荷葉15克,精鹽適量。豬瘦肉洗淨,切小塊,葛根去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有清熱祛暑,健脾益氣的功效。植提纖每天早晚一顆,可以幫助代謝脂肪,消脂減肥。
土行人:玉米須可去濕健脾
飲食調養:宜吃具有益氣消暑生津、清熱祛濕的食物,如冬瓜、鴨肉、薺菜、茭白、苦瓜、沙葛、蓮藕、玉米、水蜜桃、綠豆等。
藥膳可選擇“白玉豬小肚”:豬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大棗10枚,鹽、生薑粉各適量。將豬小肚去淨肥脂,切開用鹽、生薑粉拌擦後用水沖洗,放入開水鍋內煮15分鐘,取出在冷水中沖洗。把白茅根、玉米須、大棗洗淨。全部用料放入開水鍋內,大火煮沸後,小火煨3小時,調味後即成。有清熱祛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金行人:西洋參荸薺生津潤燥
飲食調養:適合具有生津潤燥、益氣養陰消暑功效的食物,如絲瓜、百合、苡仁、胡蘿蔔、荸薺、西紅柿、葫蘆瓜等。
藥膳可選擇“洋參荸薺飲”:西洋參10克,荸薺50克,白糖30克。將西洋參浸透切片;荸薺洗淨,去皮,切碎。將西洋參、荸薺放入燉杯內,加入清水約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有益氣生津,除燥熱的功效。
水行人:南瓜黃瓜清暑祛濕
飲食調養:多吃益氣養肝、清暑祛濕的食物,如南瓜、黃瓜、豇豆、花椰菜、椰菜、鴨肉、黑豆等。
藥膳可選擇“玉米須豬苓牛肉湯”:玉米須60克,豬苓30克,澤瀉10克,生薏苡仁60克,陳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精鹽適量。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其用料洗淨。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有清暑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