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古泥

趙古泥

趙石 (1874-1933),初名鴻,字石農,號慧僧。後來因非常喜愛封泥古樸趣味,改號“古泥”。晚年號石道人、泥道人。由於對吳昌碩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廬”。江蘇常熟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字號: 字石農,號古泥

時代: 近代篆刻

幼失慈母,唯讀過三年私塾,少為藥店學徒,三年無所成。憤極奔姑蘇寒山寺,欲削髮為僧,未為所納。不得已,乃返其父藥肆工作。業餘奮發習書練刻,每天夜半即起臨池苦練,奉同鄉缶老弟子李鍾(字虞章)為師,得其指引,乃窺門徑。後從吳昌碩學篆刻。據趙石的女兒篆刻家趙林介紹,一次“吳缶老(吳昌碩)來常熟,李先生即把我父親介紹給缶老,而且拜了門”。吳昌碩觀其作品十分讚許,不僅授以刻印要訣,並勸其辭去藥店工作,介紹到他在常熟的好友、收藏家沈石友家中學藝,以增廣見識。在沈家三年中,趙石讀書誦詩、學書習畫、鑑別古物,大補印外之功。期間,為沈石友所藏一百多方端硯刻銘,拓成《沈氏硯林》四卷,被藝林視為珍品。

古泥平生治印在萬鈕以上,先生的篆刻章法講究,一印在手,反覆起稿,直至舒適妥貼。他的作品,或氣度雍容,或雄渾奔放,能夠師法吳昌碩而別出心裁、自成面目,成為吳昌碩最傑出的弟子之一,是“虞山印派”的重要傳人。他還善於刻碑。又因其有過人的臂力腕力,所刻牙、銅、金、玉,同樣有石章意趣。銅印、玉印尤佳。從之學者有鄧散木、周梅谷、汪大鐵等,弟子鄧散木尤得其真傳。趙石書法以顏體見長,蒼老樸厚,與同里翁同龢晚年所書,如出一手。偶作畫,似李復堂。其著作有《趙古泥印存》、《泥道人印存》、《拜缶廬印存》、《泥道人詩草》等。女兒趙林,嫁蕭蛻盦之子小蛻,善小楷、亦能治印。

古泥既師吳氏,又潛心古代封泥,攝其神髓,以朴茂奔放為尚,章法迂迴宛轉,用刀剛勁有力,面目自具。嘗言:『摹印之法,求諸金石文字及篆法則易得,徒講刀法則難成。』又云:『一切技藝,胸中皆不可無書,有書而後可。』鄧散木曾論其與缶翁印藝之別曰:『缶廬治印側重刀筆,故其章法往往有支離突兀者。趙(石)於章法別有會心,一印人手,必先篆樣別紙,務求精當,少有未安,輒置案頭反覆布置,不惜積時累日,數易楮葉,必使安詳豫逸,方為奏刀,故其所作平正者無不揖讓雍容,運巧者無一不神奇變幻。然其初年之於缶廬固亦步亦趨,未敢少越規範也。吳主圓轉,趙主廉厲,迨缶廬既老,大江南北已吳趙各樹一幟,學吳而不為吳氏所囿,其惟趙氏—人,豈特青冰藍水已哉!』以圓轉廉厲為缶翁古泥兩家特色,此言良是;然謂缶翁章法往往支離突兀,不免阿私之說耳。古泥治印四十餘年,所作數以萬計,有自鈐《拜缶廬印存》四十卷,至諸家輯譜,有沈氏師米齋《趙古泥印存》、龐氏蘭石軒《泥道人印存》、陳氏所輯《趙古泥印存》、王哲言《槐蔭層暉廬藏印選》,流布甚廣。師法其藝者,遍江南各地,號曰『趙派』或『虞山派』,弟子之擅名者,有鄧散木等。其女趙林,篆刻得家傳,極遒健爽利,女印人中僅見也。古泥篆刻而外,兼善書法吟詠。其書深得顏魯公法,骨力洞達,神似翁同穌,翁以相國高名,求書接踵,不暇給即倩古泥代之,人莫能辨。詩亦可誦,其《摹印》一首云:『鐵印封泥器字篇,文何丁鄧未精研。湖州老缶人中傑,獨辟鴻蒙篆學天。』《刻石有感》云:『摩挲昌化青田石,刻畫秦朱漢白文;輸與梁間雙燕子,自來自去掠清芬。』有《泥道人詩草》二卷傳世。古泥貌奇古,頗類傳說中八仙之漢鍾離,健於談論,而胸懷坦蕩,極重言諾,人以是益推重之。沈禹鍾《印人雜詠》有詩詠之云:『道人筆力挽江河,得力封泥獵碣多。到死不遺來世債,有涯都付鐵消磨。』並注曰:『古泥才氣橫溢:……時人求其刻者接踵於戶,晚年作印,常汲汲顧景,必盡其意乃止,語人曰,余不欲欠來世債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