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篆刻,最早推測為商代工匠製作的實用馮信印章,至後來逐步出現了篆石、鐫刻分工合作完成的過渡形式。直至宋元以後,它才開始真正成為了文人雅士抒發情懷的一門鐵筆藝術。可以把後宋代起誕生的探索治印的理論文字作為一個標誌,來認可和確認它終於走於了獨立和成熟,發展成為了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近代篆刻界,可被尊謥大師級的,在浙江安吉吳昌碩、湖南湘潭齊白石、安安徽縣黃牧甫等為數不多的幾位傑出人物之外,當數江南福地常熟的越古泥了。趙古泥(一八七四-一九三三),名石,字石農,號古泥、慧僧、泥道人等。出生寒,苦學成家。在篆刻以及書畫詩文方面所有的學問,都是數十年在打工之餘刻苦研習、用心探索、聚沙成塔的寶貴積累。其次是走正了一條學習的門徑,這得益於吳昌碩、翁同蘇等名師的耳提面命、悉心指受。第三是具有的創新蛻變能力。第四是有優越的天分。第五是良好地個人品格。
趙石農的書法篆刻有“松禪書法、苦鐵圖章”之譽。舊時由於缺少傳媒的宣介,在傳播其藝術過程中,其弟子鄭散木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