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境內褐煤、瓷土、石灰石等資源儲量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水利資源充沛,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穿境,烏蒙山系地下水儲量豐富,各類大中型水庫蓄水量5800萬立方米。電力充足,境內有裝機容量2×2.5MW的中泰合資曲靖協聯電廠,供電負荷965000KW,10KKV輸出線路10條,變壓等級35KV、變電容量1萬KVA的變電站1座。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直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鎮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人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開拓創新,團結奮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曾先後榮獲“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文明市場”、“全國重點鎮”、“首批雲南省文明小城鎮”等榮譽稱號。
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夯實了基礎。2006年,糧經比達 26:74,糧食總產2196.7萬千克,烤菸總產563萬千克,大蒜總產2350萬千克,油料總產9.75萬千克,蔬菜總產7500萬千克,水果總產1920萬千克,生豬出欄64782頭,菜牛出欄1085頭,肉類總產798.6萬千克。大蒜經濟效益明顯,15000畝大蒜基地被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蒜頭、蒜苔兩個產品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產品,省內外享有盛譽。烤菸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2007年全鎮種植烤菸53000畝,收購菸葉11.46萬擔,共中中上等煙10.87萬擔,占95.38%,實現產值7017.07萬元,均價12.25元,14867戶栽煙戶戶均烤菸收入4720元,取得了“雙控”十年來的最好成績。
發展經濟

200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7.22億元,增長8.1%;農村經濟總收入4.61億元,增長12.4%;農民人均經濟總收入6964元,增長16.2%;農民人均純收入3166元,增長11.1%;鎮級財政收入2043.1萬元,增長19%;農村居民儲蓄餘額19600萬元,增長10.8%。
特色農業
越州是曲靖市最大的優質烤菸和優質大蒜生產基地,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農業生產水平高。烤菸生產被外國專家認為達到國際水平,2002年原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同志到越州視察時給予了高度讚譽;大蒜種植歷史悠久,3萬畝大蒜基地被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蒜頭、蒜苔兩個產品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麒麟牌”梨產品品質純正,暢銷省內外。2006年糧食總產量2196.7萬千克,烤菸總產量563萬千克,大蒜2350萬千克,油料總產量9.75萬千克,蔬菜總產量7500萬千克,水果總產量1920萬千克,生豬出欄64782頭,菜牛出欄1085頭,肉類總產798.6萬千克。
人文古蹟

在當地,人們非常崇尚制陶的工藝、制陶的名人,這似乎已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團結著統領著當地的價值取向和評判標準。誰家的陶做得好,誰的絕活最出眾,誰贏得的榮譽就高,就能得到鎮上人的擁戴。這種珍惜祖宗寶貴遺產,精益求精的風氣,使得“越州古陶”的製作一代代傳承下來。儘管歷史的進程充滿了風風雨雨,可“越州古陶”的製作始終沒有停止過,越州漫長的陶瓷製作錘鍊了一批批名人,打造出了一批精品。“越州古陶”品種繁多,用途廣泛,讓人眼花繚亂。置身於越州琳琅滿目的陶缸、陶罐、陶盆、陶瓶、陶碗中,人的心靈會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所征服。“越州古陶”留給人們的,又何止僅僅是盛水裝油吃飯的土陶製品,那種浸透了高原風情的地域文化,無不一一從“越州古陶”中蹦跳了出來,使得“越州古陶”永遠地具有自己的色澤、品相和根基。
越州是爨文化的發祥地,被康有為先生譽為“正書古石第一”的爨寶字碑出土于越州鎮楊旗田村,榕峰書院“朱子格言”屏門現存越州示範國小,何氏祠堂、八角井、四合院等文物古蹟保存完好,洞經、龍獅舞、花燈等民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古越州城分四街八巷,“爨鄉古鎮”建設初具雛形,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穿境,烏蒙山系西山地帶喀斯特地貌特徵明顯,華嚴寺、半雲庵、太陽島等景點風景秀麗,旅遊開發價值較高。
科教文衛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服務水平和突發性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省級“衛生鄉鎮”創建成果得到鞏固。深入開展衛生防疫和愛國衛生運動,確保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推進。2006年,農民參加合作醫療10560戶46725人,參合率87.26%,全鎮門診減免人次82697人次,減免費用337177元,大病補償人次854人次,大病補償總金額329151元,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