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超弩級戰艦扶桑號的姊妹艦山城號,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度計畫中的一艘戰艦,而且是大正時代開工的七艘戰艦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大和,武藏中的第一艘.(關於超弩級戰艦的資料請參見扶桑篇).
山城號擁有一個十分雄偉的外表,裝備了三十六厘米連裝炮塔六個共十二門,其六個連裝主炮塔都裝在船身的中線,艦橋前面布置兩個炮塔,採取疊在一起的一般方式,第三炮塔布置再欠橋後第一煙囪及第二煙囪之中,炮口向後(後來廢止第一煙囪),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煙囪和後部艦橋之間,炮口向後.第五和第六炮塔則布置在後部艦橋之後,也採用疊式布置法.但這種布置法有一個極大的缺點,那就是如果全炮門一齊發射,那整艘戰艦將被發射十二枚炮彈所造成的爆風所襲擊,而這對艦橋內的指揮裝置將會有很大的損害.
在建造之後,山城號陸續進行了裝甲板的強化,射擊方位盤的裝置,以及對空兵裝的增設.昭和五年(1930)十二月,山城號展開了真正的現代化大改造,為期四年多,到昭和十年(1935)三月才改裝完成.其它的日本戰艦多是歷經兩次的改裝工事,而本艦則是一次就跨入了現代化的水準.
為什麼山城號的改裝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呢?時為著名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時期,使得國內不景氣,財政也不得不緊縮,軍備的建造自然大受影響,何況是戰艦的改裝工事.而且加上戰亂的影響,滿洲事變(918),上海事變,都需要花費龐大的軍費,所以,山城號的改裝工事竟然花了近五年.
大改裝的要目是,速力的增加,一艘只有十四節速度的戰艦是沒辦法趕上時代的,為了增加速度,艦體延長了約十公尺,並且換裝了新的機關部和燃燒罐,並增加了主炮,副炮的最大仰角,防禦裝甲的增加,加裝了水上機的彈射器.本艦的水上飛機彈射器,並不像姊妹艦扶桑號一樣架設在第三炮塔之上,因為延長了艦體,所以可以布置在艦尾.此外,本艦的第三炮塔並不像扶桑號一樣改成炮口朝前.本艦由於改造工事的進行和姊妹艦扶桑號沒有同期,所以艦橋的構造有所不同,大致來講,兩艦的艦橋都十分高聳,這是日本戰艦的一大特色,但是山城號的"頭"看起來比較大罷了.在這個改造工事完成後,山城號變成一艘排水量為三萬四千五百噸的大戰艦,速度也由十四節增加到了二十四點五節.當改造工程完畢後,山城號編入連合艦隊,成為連合艦隊的旗艦,掛上了高橋三吉司令長官的將旗.
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的時代,這種超弩級戰艦都成為了時代的廢物,沒有辦法進入第一線作戰.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本艦和姊妹艦扶桑號一起,出動護援南雲中將的珍珠港攻擊部隊.然後參加了中途島大海戰,編入了山本五十六大將的主力艦隊之中.在中途島大慘敗後,停泊在千葉縣木津更沖,當作戰機的襲擊練習的目標艦,和炮術練習生的訓練艦.曾經風光一時的超弩級戰艦在飛行機至上的時代也只能擔任目標艦的任務.
隨著戰勢的惡化,山城號在昭和十九年(1944)九月和姊妹艦扶桑號一起編入了第二戰隊,擔任西村艦隊(第一游擊部隊第三部隊.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將)的旗艦,參加了驚天動地的雷伊泰海戰.
十月二十五日,本艦正由蘇祿海北上,殺入雷伊泰灣,但卻在蘇利哥海峽遭受美軍埋伏的魚雷艇的集中攻擊,在左舷遭到魚雷命中之後,又身受三枚魚雷及艦炮的轟擊,陷入操舵不能的困境.在全員離艦之後,在僚艦扶桑號被擊沉之後沉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