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兩會前夕,《我國中國小超大班額現象的調查》一度成為剛剛出版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1》中最具影響力的調查篇章。調查的完成者王雄得出了三點結論:第一,國小農村的小班額較多,農村學校學生數在明顯下降;第二,大班額、超大班額主要集中在縣鎮與城市,以縣鎮最多,且超過50%;第三,從國小到高中,大班額、超大班額逐步增多。
教育失衡
首先,縣鎮大班額明顯多於城市,突顯城鄉教育發展失衡。城鄉教育問題是個老問題了,究其原因無非是資金問題。要想緩解這種不平衡狀況,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異,政府就必須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投入,改善和提高這些地區的辦學條件和教師待遇,為欠發達地區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提,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充足的教育投入作保障,實現區域間教育的均衡發展只能是空談。
1985年出台《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確定了對後來城鄉教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縣辦高中,鄉辦國中,村辦國小”的分級辦學格局。雖然國家為了改變區域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狀況已經採取了若干措施,頒布了一系列檔案、計畫等,以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和原則,對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給予了政策傾斜。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表現
一、基礎教育經費投人機制不完善,無法明確各級政育的責任和分擔比例。在具體的經費調整中,各級部門到底以什麼比例來投入?而且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的教育投入分配問題將更需要分析研究;二、信息資源的分配不均。地區教學水平往往是和其信息資源息息相關的,許多地處中西部偏遠地區的學校在這方面亟需大力改善;三、師資力量的分配不均。這主要是因為地區的辦學條件和教師待遇的差異化。“良禽擇木而棲”,好的師資當然願意集中在辦學調教好、待遇高的地方教學。
原因
而王雄還指出“從國小到高中,大班額、超大班額逐步增多”。同一個縣城的學校,班額依然有很大差距。這具體原因就表現在學校發展不均衡。地方政府著力打造“重點高校”,在我國教育投入不足背景下,教育經費更多集中在城市的重點學校,從而導致學校之間的巨大差距,家長學生也就想方設法進“重點”。筆者在這裡暫且不說辦重點的利弊。事實上,國外很多國家沒有所謂的“重點學校”。比如瑞士,我們知道瑞士的教育可比中國發達。但其各個州在學生教材、分班方法、考試方式以及入學規定、學期長短等方面全然不同但在這些諸多不同之中,義務教育階段注重學生平衡發展、不設重點學校則是各聯邦州的共識。一方面,打造“重點”對孩子本身會造成“優劣感”的心理壓力,事實上其只是在掌握知識上有快慢之分而已。另一方面,“重點”的高負荷對教師也有極大的影響,如這種大班額就明顯侵害了教師的工作權和健康權。打造“重點”,實應慎重。
教育發展失衡,使受教育的權利的水平的平等無法保證,這種趨勢如若擴大,勢必產生兩極分化。政府亟需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要統籌兼顧,構築平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