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宴賓樓

赤峰市宴賓樓

赤峰市宴賓樓始建於1918年,採用現代烹飪技法,歷經幾代廚師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赤峰新老名菜的代表。2012年內蒙古商務廳授予宴賓樓飯店為“內蒙古老字號”企業。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宴賓樓於一九一八年落成,主人為赤峰巨富晉商元隆號張家之後,時任赤峰商會會長張文琳。此樓坐北朝南,上下兩層,門臉三間,頂部陰陽互壟,兩山磨磚對縫,正面方圓木椽,重疊挑檐,窗欞門楣木雕彩繪,匾額金字黑地,高懸正中。此樓建成後,張家接賓待客,逢年過節家人登樓觀燈賞景。為當時赤峰地標性建築。

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張文琳獨生子張公度從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回赤峰替父親打理張家企業,將此樓改建飯店,起名“慶豐樓”飯店,偽滿後期關張。一九五二年,張家“宴賓園”飯店的班底付榮仁、朱振國在張公度手中租用此樓開設飯店取名“宴賓樓”。宴賓樓一直到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一直為赤峰市餐飲服務公司直屬飯店。宴賓樓居繁華鬧市,從早到晚顧客盈門,川流不息,為當時赤峰餐飲界最大和最老的飯店之一。其獨有的地方菜品和麵食更是赤峰市餐飲界的標誌。宴賓樓直至二零零一年年赤峰頭道街老城區改造拆除。
宴賓樓歷盡滄桑,興衰起落,幾經沉浮,它代表了赤峰餐飲的一個時代。

由宴賓樓第三代傳承人、國家特級廚師任張亞喬任總經理,中國烹飪大師喻永波為總顧問,中國名廚、內蒙古烹飪大師,原宴賓樓主灶李玉明為行政總廚。繼續傳承宴賓樓的傳統菜餚,繼續發揚老赤峰原汁原味的傳統餐飲文化。2012年內蒙古商務廳授予宴賓樓飯店為“內蒙古老字號”企業。

特色菜餚

歷史照片歷史照片
20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宴賓樓飯店的代表名菜“澆汁鯉魚”、“鍋包肉”、“滑溜裡脊”、“香酥雞”、“溜腰花”、“扒牛肉條”等菜餚,因其菜形純樸,香濃醇厚而成為膾炙人口的赤峰傳統名菜。

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宴賓樓飯店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宴賓樓飯店在全面繼承傳統菜餚和傳統烹調技法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外地經驗,兼收各地風味之特點,結合赤峰當地食文化並加以升華,將宴賓樓飯店的烹調技術推向了更加精湛完美得境界。

經過歷史的淘汰,宴賓樓飯店菜餚逐步形成了烹調方法以燒、溜、炸、炒、燜、扒為主,口味注重鹹、鮮、脆、嫩,原汁原味的特點。

宴賓樓飯店的“四絕菜”(溜腰花、溜肝尖、焦溜丸子、鍋包肉)“四壇燜”(壇燜驢腩、壇燜牛肉、壇燜羊肉、壇燜肘子)“四大抓炒”(抓炒裡脊、抓炒腰花、抓炒蝦仁、抓炒魚片)等菜餚就是在傳統名菜的基礎上,採用現代烹飪技法,歷經幾代廚師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赤峰新老名菜的代表。“壇燜驢腩”、“敖漢撥面”、“宴賓樓對夾”均獲中華名菜及名小吃稱號“宴賓樓對夾”獲中國餐飲最大獎“金鼎獎”。宴賓樓見證了赤峰餐飲業的發展歷史,已成為赤峰餐飲業的一張名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