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贛縣湖江鎮

湖江,是贛縣北部一個名鄉重鎮,是一個鋪滿客家人文薈萃的地方,是客家民系集居發展的一方勝地,也曾是客家人遷移的第一站。 各級政府和領導對湖江的重視,歷代名人墨客對湖江的潤筆,使湖江更加聲名遠揚,為世人所矚目。 在湖江境內,有贛江大河、5條支流和86處庫灣,可供人工養殖水面達1.6萬畝,擁有各種魚類70多種。

基本信息

湖江,是贛縣北部一個名鄉重鎮,是一個鋪滿客家人文薈萃的地方,是客家民系集居發展的一方勝地,也曾是客家人遷移的第一站。它地處贛江上游、萬安水電站庫區中部。北臨吉安市邊境,南距贛州市30公里,濤濤贛江貫穿而過,兩岸青山風景秀麗。水陸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歷史上是贛南北端水陸交通要塞,兵家必爭之地,素有贛南水上“北大門”之稱。境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千里贛江第一島——湖江小湖洲、夏府宗祠已列為贛州十條特色旅遊線路之一,還有贛江明珠——湖江大湖州。
湖江在歷史上久負盛名。早在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東坡游湖江寫下千古名詩;明太祖朱元璋曾留宿萬壽寺,並為該寺題字“超然物外”;清乾隆皇帝巡遊湖江,御筆寫下名聯;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隊,在湖江夏府寨腦崬修築戰壕,建立軍事陣地;民國開元總統孫中山,為夏府戚氏祠堂撰聯留下墨寶;蘇區革命時,中央臨時政府對外貿易局江口分局,在湖江設立辦事處;抗日戰爭時期,時任江西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贛縣縣長的蔣經國先生,曾把湖江夏府列為示範村,創辦了贛縣教育史上第一所民辦“夏府中學”。江西省保全處為抗日戰爭之所需,選定湖江夏府要地,興建了兵工廠和紡織廠,生產槍枝彈藥和軍用被服;1945年,贛縣政府遷至大埠期間,在湖江設立辦事處,為全縣三個辦事處之一;1951年,沈雋率全國政協土改工作團,分赴湖江進行農村第二期土改工作;1994年以後,有英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四國專家和中央、省、地20多位領導,前往湖江夏府考察、視察,題詞留念。各級政府和領導對湖江的重視,歷代名人墨客對湖江的潤筆,使湖江更加聲名遠揚,為世人所矚目。
湖江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蹟頗多。僅在客家民系集居的夏府一個村莊,就集中有名祠名亭名景24外。夏府村戚、謝、歐陽、肖、李五大姓,建有七個祠堂,每姓一個,戚謝各二。其中戚謝四祠,至今有三祠保存較為完好,座落在村中古驛道旁的千米之內,是少見的客家名祠群。尤其是戚氏“追遠堂”宗祠,因其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家族宗祠而久負盛名。祠內古碑石刻,名人楹聯題匾,工藝建築飾物圖畫多,堪稱民間文物寶庫,成為文物專家常往考察和遊人參觀的去處。另有南洋奇樹,思母、恩德三亭,夏府中學舊址,十八廳、太平天國古戰壕遺址,拴馬石、古驛道等名勝景點,處處有其來歷故事,每景都有奇觀妙趣。在湖江附近,有革命烈士紀念塔,記載著604名烈士英名,人們常往塔前瞻仰。佛性庵、五顯廟等名寺古剎,常年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回龍閣、萬壽寺、太尉廟、戒珠寺、雖經歷史滄桑,現已面目全非或陳跡難找,但其傳說故事,仍流傳於民間,成為千古佳話。
在湖江境內,有贛江大河、5條支流和86處庫灣,可供人工養殖水面達1.6萬畝,擁有各種魚類70多種。湖江最具特色的要數蜜餞、豆粑、魚絲、夏府棗,被稱之為湖江食品“四件寶”。早在明代開始引種的夏府棗,皮薄果大,肉厚清甜,味道鮮美,在清乾隆年間補列為貢品;歷史悠久的湖江蜜餞,用料講究,工藝獨特,配方傳統。尤以夏府棗加工製成的“江西蜜棗”,以其清甜可口,潤肺養顏而名聞中外,深受港澳同胞和國際友人的讚美;久負盛名的湖江魚絲,色澤光亮,柔韌爽滑,鮮香味美,在98年江西省食品展銷會上,得到行家們的一致讚譽,成為魚絲產品的一枝獨秀;倍受人們喜愛的湖江豆粑,花生粑,以其花生豆子顆數多,香酥鬆脆口感好為特色,昔有“矮婆子花生粑”聞名,今有吳慶樹“九鄉豆粑”出眾,產品銷往區內外,技術傳授到四方;湖江水果上品—琯溪蜜柚,果碩皮薄,汁豐瓤大,籽小無渣,馨香清甜,具有舒心降壓,清火利尿,潤肺消食之功效,是海內外市場的搶手貨,備受消費者的歡迎。
湖江物華開寶,人傑地靈。昔有夏府中學師生歌唱它:“美哉夏府,華夏開府”;今有湖江人民讚美它:“美哉湖江,山清水秀好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