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方言

贛南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被學術界稱為研究古漢語的“活化石”。贛南客家話跟閩西和粵東客家話相比,則更能引起學者們的興趣。因為:第一,贛南是贛方言和客方言的交匯點,因此,從贛南客方言中更容易考見客贛方言的聯繫和差別。第二,贛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樣性。說它古敦,是因為這裡唐宋以來的世居客家姓氏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韻成分就較多。說它呈同一的多樣性,是因為明末清初粵東、閩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遷贛南,使贛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粵東、閩西那樣統一,而是同中有異,縣與縣之間不一樣,甚至鄉與鄉之間也顯出差異。因而,贛南的客家方言也就更具研究價值。

簡介

客家方言被學術界稱為研究古漢語的“活化石”。贛南客家話跟閩西和粵東客家話相比,則更能引起學者們的興趣。因為:第一,贛南是贛方言和客方言的交匯點,因此,從贛南客方言中更容易考見客贛方言的聯繫和差別。第二,贛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樣性。說它古敦,是因為這裡唐宋以來的世居客家姓氏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韻成分就較多。說它呈同一的多樣性,是因為明末清初粵東、閩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遷贛南,使贛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粵東、閩西那樣統一,而是同中有異,縣與縣之間不一樣,甚至鄉與鄉之間也顯出差異。因而,贛南的客家方言也就更具研究價值。

(一)分布特點

贛南各地的客家話雖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徵,但是無論在語音上和辭彙上均有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內部的差異性,除受歷史行政區劃的影響外,與居民的遷徙時代及來源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從整體上來說,贛南客家話可以分為中心片和環形片兩大層次。中心片包括贛縣、南康、大余、於都、興國南部、信豐北部、上猶和崇義兩縣東南部。其方言內部比較統一,在歷史上這些地區雖然曾分屬南安府和贛州府,但我們很難找出區分兩府方言的突出特點。在環形片內部,又可以再分為寧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寧石小片包括寧都、石城兩縣;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龍南、尋烏、會昌東南部、瑞金東部、上猶和崇義兩縣的西北部;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環形片的交接地帶,即信丰南部、安遠、會昌西北部、瑞金西部、興國中北部,它們既有環形片方言的某些特點,同時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點。
中心片以元明時期從贛中遷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時期遷入的北方居民為核心,在語言特徵上與贛中方言有許多相似之處。雖然中心片內也雜居著明末清初閩粵倒遷客民,在語言上也受到了影響,但總的來說,他們還是保留著自己語言的原有特點,而將閩粵倒遷客民的語言同化了,他們自稱說的是“本地聲”,稱對方說的是“興寧聲”、“河源聲”、“福建聲”等等。環形片的寧石小片基本上以晉至唐宋時期遷入的居民為基礎,保留著唐宋語言的基本特點。交叉小片是幾個時期遷入的居民聚居之地,但又受明末清初移民的影響較大。散形片是明末清初閩粵倒遷客民集中的地方,他們遷來的時候就自成村落,因而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風俗習慣,保留了閩粵客家話的基本特色。
在一些邊緣地區,因受鄰方言的影響,往往具有鄰方言的一些特點。例如:寧都的肖田、東韶兩鄉,因與贛方言區的南豐、宜黃、樂安等縣接壤,故其方言贛語的成分很濃;會昌的周田鄉一帶,因靠近閩西,其方言與武平客家話相似;定南的九曲,天花及龍南的楊村一帶則與粵東和平縣相鄰,其方言亦與和平相似;大余西南的遊仙一帶,地接南雄,方言與南雄相似;崇義的豐州一帶,與湖南汝城為鄰,其方言亦與汝城相近。

(二)辭彙特點

與閩西、粵東的客家人一樣,贛南客家人也講“話”。“”〔ηai〕,是客家話特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因此,“話”就成了客家方言的代名詞。
贛南客家方言辭彙與國語辭彙相同的地方很多,但無論在詞形還是在詞義方面,都有自已獨有的特色。
1、單音詞比國語多。如:
被(被子) 皮(皮膚) 曉(知道) 地(墳墓) 禾(稻子)
衫(衣服) 雹(冰雹) 崬(山頂) 坳(山窩) 屋(房子)……
古代漢語演變為現代漢語,在辭彙方面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單音詞大量複音化,由單音詞為主發展到複音詞為主。據此,可以說客家方言的辭彙的面貌比較古老。
2、意義範圍比國語更大的詞多。如:
眼:在贛南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稱“眼”。例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紙上的孔、牆上的洞等等,都叫做“眼”;又如人體上的“耳朵眼”、“鼻公眼”、“肚臍眼”、“屎眼”(肛門)等等。此外,“眼”還可當量詞,如“一眼井”、“一眼塘”等等。
屎:在贛南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還指稱許多排泄物和髒物。例如“耳屎”、“鼻屎”、“眼屎”、“卵屎”(男子精液)、“煙屎”(菸斗里的油膏),還有“腦屎”(腦髓)等等。
討:在贛南客家方言中,“討”除了向人“乞討”、“要”的意思之外,還有“娶”(討老婆)、“被”(“討別人打”、“討人嫌”)等意思。
跌:在贛南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的意思之外,還有“往下掉”(“跌落”)、“遺失”(“跌了錢”)的意思。此外,家道衰落也叫“跌”(“跌苦”),“丟臉”也叫“跌”(“跌面子”)等等。
3、有豐富的同義詞
在贛南客家方言中,存在著相當豐富的同義詞,使語言的表達更加精確,生動活潑,富於變化。如:
買:方言除了用“買”表示購買的意思之外,還根據購買對象的不同而採用其它的說法。例如:
稱鹽(買鹽) 糴米(買米) 舀油(買油) 斫豬肉(買肉)
剪布(買布) 點藥(買藥) 撿豆腐(買豆腐)……
在這裡,“稱”、“糴”、“舀”、“斫”、“剪”、“點”、“撿”都是“買”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義詞。
收:方言除了用“收”表示收穫農作物之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說法。例如:
摘木梓(收茶子) 撿豆子(收豆子) 扒花生(收花生) 扳蘿蔔(收蘿蔔)
割油菜(收油菜) 打黃麻(收黃麻) 挖荸薺(收荸薺)……
在這裡,“摘”、“撿”、“扒”、“扳”、“割”、“打”、“挖”等雖然是不同的收穫動作,但同有表示“收”的意思。
4、多有詞頭詞尾
贛南客家話多有詞頭詞尾,使人聽起來既親切,又充滿了鄉土氣息。
(一)詞頭“阿”、“老”
“阿”:用在對親屬長輩或年長者的稱呼上,主要分布在環形片的三南、尋烏一帶和上猶、崇義兩縣的西北地區。如:
阿公(祖父) 阿婆(祖母) 阿爸(父親)
阿叔(叔父) 阿哥(哥哥) 阿姐(姐姐)
“老”:遍及於全地區,除了可用於稱人的詞外,還可以用於一些稱物的詞,有不少是與國語不相同的。例如:
老叔(叔叔)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表(表兄弟) 老庚(同年) 老華(同郡望)
(二)詞尾“頭”、“公”、“牯”、“婆”、“嫲”、“佬”
“頭”:多用在無生物名詞或時間詞後面,也用於動物和人。如:
石頭 牆頭 磚頭 缽頭 鑊頭 肩頭 灶頭
晏(an)晝頭(上午) 下晝頭(下午) 夜晡頭(晚上)
懶骨頭(指人懶惰) 叫化頭(乞討者)豬牯頭(公豬) 雞公頭(公雞)
“公”、“牯”、“婆”、“嫲”:多用於表示動物的性別,偶用於人;前兩個表陽性,後兩個表陰性。“公”用於家禽類,“牯”主要用於四腳動物;“婆”、“嫲”則用於一切動物。如:
雞公雞婆(嫲) 牛牯牛嫲(婆) 貓牯貓嫲(婆)
鴨公鴨婆(嫲) 豬牯牛嫲(婆) …………
鵝公鵝婆(嫲) 狗牯狗嫲(婆)
指人時,多為外號,含鄙視意味。如:
矮牯(男矮子) 石頭牯(男性外號) 鼻膿婆(經常掛著鼻涕的女人)
“佬”:指稱某些從事特殊職業的人。如:
打鐵佬(鐵匠) 打石佬(石匠) 剃頭佬(理髮匠) 撐船佬(船夫)
有時亦往往在一些親人稱謂後面加上“佬”、“婆”,以示親密,如:
丈人佬(岳父) 爺佬(父親) 叔佬(叔父) 舅佬(舅舅)
丈人婆(岳母) 老大婆(大嫂) 大姨婆(大姨娘)
5、保存了較多的古漢語辭彙
有些古語詞,國語口語已不用了,只在一些書面詞語中出現,但在客家話中卻是常用詞。例如:
客家話稱黑色為“烏”,烏為古語詞。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身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身上披著黑色的外衣,手裡拿著耕地用的農具,做將士的表率)。
稱臉為“面”,面為古語詞。《戰國策·趙策四》:“老婦必唾其面”(老婦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稱稻子為“禾”,禾為古語詞。張舜民《打麥》詩:“麥秋正急又秧禾”(麥子收穫正忙的時候水稻又要插秧了)。
稱繩子為“索”,索為古語詞。司馬遷《報任安書》:“關木索,被菙楚受辱”(戴上刑枷,用繩子綁著,被鞭子抽打,蒙受恥辱)。
稱吃為“食”,食為古語詞。《禮記·大學》:“食而不知其味”(吃東西不知道其中的味道)。
稱早上為“朝”,朝為古語詞。李白《早發白帝城》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稱白天為“晝”,白天的上午叫“晏(音‘an’)晝”,下午叫“下晝”,晝為古語詞。《詩·豳風·七月》:“晝爾於茅,宵爾於綯”(白天出外割茅草,晚上搓繩長又長)。
稱跑為“走”,跑得飛快叫“走得飛快”、“走得狗贏”(比狗還跑得快),走為“跑”的古語詞。《韓非子·五蠹》:“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兔子跑的太快撞到樹桿上,折斷了頸而死亡)。
稱走為“行”,如俗語“慢慢行(音‘hang’),先進城(音‘sang’)”,行為“走”的古語詞。李商隱《瑤池》詩:“八駿日行三萬里”(八匹駿馬一天可以走三萬里)。
……
6、頗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詞語
贛南客家方言中有一部分獨特的詞語,頗能體現地方特色。就它們的分布來說,有些是全區性的,有些僅在某些區域使用。如:
點心(稀飯) 番瓠“pu”( 南瓜)字管(毛筆) 調羹(湯匙)
電油(乾電池) 壽木(棺材) 單子(藥方) 點茶(抓藥)
閉痧(中暑) 駁嘴(接吻) 唱戲文(演戲) 打野話(胡說八道
豬利子(豬舌頭) 豬旺子(豬血) 矮婆車(小轎車) 狗婆蛇(四腳蛇)
吊樓子(陽台) 做好事(辦喜事) 討新婦(娶兒媳婦)有好事(懷孕)
做小月(來月經) 心氣痛(胃病) 駁電火(裝電燈) 花邊(錢幣)
汽划子(小火輪) 響雷公(打雷) 天狗食月(月食) 鰲魚轉身(地震)
冇動冇爽(沒有行動)清湯寡水(湯粥很稀) 噴天爛臭(臭味很大很大)
拱屎操尿(搗亂不停)
經得扳(韌性、耐力好,持久性強)
……
這些詞語,是贛南客家人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贛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二)句法特點

與國語相比,贛南客家話在句法上亦有一些顯著特點。
1、“緊”、“穩”、“等”等表時態的詞放在動詞的後面:
“緊”食緊飯(正在吃飯)於都、瑞金、龍南、大余等地
“穩”食穩飯(同 上)上猶、崇義、贛縣、會昌等地
“等”食等飯(同 上) 贛南其它地區
2、否定副詞“嘸”相當於國語的“不”;“嘸曾”相當於“未曾”;“嘸要”用於中心片,相當於國語的“不要”,環形片則說“嘸愛”(nao)。如:
該介(gai)妹子嘸標緻(這個女孩不漂亮) 該碗菜嘸好食(這碗菜不好吃)
×嘸曾讀過書(我沒有讀過書) 佢嘸曾去過北京(他沒有去過北京)
你嘸要拱屎操尿(你不要搗亂) 你嘸要理佢(你不要理他)
3、表示程度的副詞“多”、“少”總放在動詞的後面:
食多滴(多吃一點)著多一件衫(多穿一件衣服)
話(wa)少兩句(少說兩句) 著少滴裳衣(少穿一點衣服)
4、“添”相當於國語的“再”,用在句末:
等下添(再等一會兒) 食一碗飯添(再吃一碗飯)
打一場球添(再打一場球) 看一場電影添(再看一場電影)
5、“倒”相當於國語“得到”的“到”,用在句末:
看得該場球賽倒(看得到這場球賽)
買得恁多東西倒(買得到這么多東西)
考得北京大學倒(考得到北京大學)(編輯:龔映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