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英公大師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英公大師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永牙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贈英公大師

吾宗何事獨稱雄。今昔名高繼古風①。

王右軍書得智永。李陽冰篆付英公②。

墨研天電煤疑絕,硯琢端溪石欲空③。

珍重真蹤千載後,誰來三日看無窮④。

作品注釋

①吾宗:指華嚴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依《華嚴經》立宗,故名。因創始人法藏曾受武則天所賜“賢首大師”稱號,故又稱“賢首宗”。稱雄:指夢英對華嚴宗發展有大貢獻,是鼓勵溢美之詞。名高:著名高僧大德。古風:指法藏創立的教派宗風。

②王右軍書:指晉代王羲之的行草《蘭亭集序》。釋智永為王羲之七代孫,此書法真跡傳給智永後,又由智永傳給其徒辨才。李陽冰:唐朝書法家、文字學家,字少溫,趙郡(河北省趙縣)人,為李白從叔。公元762年(寶應元年)任當塗令,李白依其至終。李白死後,為之編詩集並作序。擅長篆書,獨創一格,學者多所宗法。這裡是說夢英大師篆書亦是繼承李陽冰風格。

③墨研句:意謂用最好的煤煙製成佳墨。硯琢句:意謂用端溪的石材琢成名硯。端溪在廣東省高要縣,其地產石制硯極佳,稱端硯。

④真蹤:真跡,指夢英大師的篆書作品。誰來句:謂夢英大師書法作品既佳且多,三日也看不完。

作品簡析

英公大師法諱夢英,字宣義,宋初名僧,衡州(湖南省衡陽市)人。為華嚴宗大德,戒行精嚴,道譽卓著,且又擅長書法,於篆書各體悉皆精通。晚年應宋太宗之召,至都城汴梁,太宗面詢佛法,應對稱旨,得賜紫袈裟,後復游終南山。永牙這首贈詩,首先讚賞了夢英大師在闡揚教義方面的功績,繼而用更多的筆墨,描述夢英在書法藝術上的高深造詣,甚至連夢英大師的文房用品墨硯也歷敘無遺。這首詩寫得很精煉,典故使用準確貼切。

作者簡介

永牙,北宋初陝西圭峰草堂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不詳,大約公元956年前後在世。以華嚴宗五祖宗密大師道場草堂寺為根本,弘法傳教,卓有功績,宋太宗御賜紫袈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