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贈徐幹》
【年代】三國
【作者】曹植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贈徐幹
驚風飄白日⑴,忽然歸西山。
圓景光未滿⑵,眾星粲以繁⑶。
志士營世業⑷,小人亦不閒。
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⑸。
文昌郁雲興⑹,迎風高中天⑺。
顧念蓬室士⑽,貧賤誠可憐。
薇藿弗充虛⑾,皮褐猶不全⑿。
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⒀。
寶棄怨何人?和氏有其愆⒁。
彈冠俟知己⒂,知己誰不然?
良田無晚歲⒃,膏澤多豐年⒄。
亮懷璵璠美⒅,積久德愈宣⒆。
親交義在敦⒇,申章復何言!
作品注釋
⑴驚風:急風。以上二句是說,傍晚的時候急風大作,太陽很快地就落下去了。這裡有慨嘆時光飛駛人生短暫之意。
⑵園景:古代用以稱太陽和月亮。景,明也,天地間園而且明者無過於日月,故云。此處指月亮。光未滿:指月尚未圓。
⑶粲以繁:明亮而且眾多。以,同而。
⑷志士:有志於幹事業的人。小人:指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以裘馬遊樂為事的人。以上二句是說,志士仁人們都積極地為國家建立功業,而那些小人們倒也並不閒著,即如下文所說的從事“閒遊”。這裡暗中表現了一種有志不得施展的苦悶無聊之情。
⑸雙闕:指皇宮正門兩側的望樓。
⑹文昌:郵都魏宮的正殿名。郁雲興:鬱郁然如雲之起,形容文昌殿的巍峨高大。郁,盛貌;興,起也。
⑺迎風:迎風觀,在郵都。高中天:高聳入雲。中天,半空,當空。
⑻飛棟:高殿的檐宇。
⑼流猋(biāo標):鏇風。欞軒:闌乾。以上文昌迎風二句極言殿堂之高,春鳩流猋二句比喻一班流俗之輩的居位掌權。
⑽蓬室士:指徐幹。蓬室,草房。
⑾弗充虛:不能填滿空肚子。
⑿皮褐:毛皮與短褐,指一般人的冬季之服。
⒀興文:著文,即寫作《中論》。
⒁寶:指壁玉,這裡比喻徐幹。和氏:指卞和,古代能識寶玉的人,曾得荊山之璞以獻楚王,事見《韓非子·和氏》。這裡比喻自己。二句的意思是說,徐幹有如此之才得不到朝廷重用,這是自己的罪過,自己沒有象卞和那樣罰邰希葜了寶玉就不怕一切危險地向當權者進獻。愆(qián前):罪過。
⒂彈冠:《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時稱‘王陽(王吉字子陽)在位,貢公彈冠’”。意思是,好朋友一當權,自己就可彈掉帽子上的灰塵,做好做官的準備了。俟,等待。這兩句是說,等待好朋友的推薦,(這是大家共有的心情),而好朋友想推薦知己者心情,誰又不是如此呢?言外之意是自己眼前難以辦到。
⒃晚歲:晚收成。
⒄膏澤:指肥沃的土地。
⒅亮:誠然,果然。璵瑤(yǔfán與潘):美玉,這裡比喻道德才幹。
⒆宣:顯著。
⒇敦:厚。最後兩句是說,知己之間重要的是在於交情深厚,除此贈詩之外,何必再說別的呢?
作品鑑賞
贈人之作,是曹植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以“贈”字為題的就有《贈王粲》、《贈丁儀》、《贈丁翼》、《贈丁儀王粲》、《贈白馬王彪》等。此贈友人徐幹。
徐幹(170-217),字偉長,北海郡(今山東昌樂附近)人。善詩賦,好文詞,曾作《中論》二十篇,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但一生坎坷不遇,獨住陋巷,貧賤可憐。曹植此詩,即憫其不遇,勉其待時的勸慰之作。詩是在銀白色的月光下寫成的。先由黃昏導入。首句“驚風飄白日”,著一“驚”字,“飄”字,勢如高山墜石,劈空而來,以飛動的警句,振起全篇。風驚而日飄,倏忽而晝晦,景象十分奇異。李善說:“夫日麗於天,風生平地,而言飄者,夫浮景駿奔,倏焉而過,餘光杳杳,似若飄然。”事實上,風驚而倏起,日飄而歸山,這樣的景象,不會和由詩題點明的詩人對徐幹的思念沒有關係。因此,風之驚,日之飄,都是詩人眼中的主觀鏡頭,因為思念,遂神情袂忽,光景西馳。而此時此刻,不覺已“圓景光未滿,眾星燦以繁。”隻身獨立於星月銀白色的清輝之下了。
月下懷人的詩,早在《詩經·月出》中已被人歌唱過,本身並不新鮮。但把懷人的內容與月下景色的描寫結合起來,而懷人又包涵思念、勸慰、開導、期待等複雜的內容,卻是《詩經》里那位無名詩人歌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所無法比擬的。“志士營世業,小人亦不閒。”意思是說:在這月明星燦的夜晚,徐幹也許忙著建立垂之久遠的功業,而我也無片刻閒暇呀。“小人”與“志士”對舉,此為戲稱,也反映了年齡上的差異。曹植比徐幹小二十多歲,故“小人”或許與“小子”意思接近,是曹植作為晚輩的謙稱。“亦不閒”即引發“夜行游”,導入下文。以下六句,均描寫月下鄴城皇宮夜景:廊柱浮動夜雲的文昌殿,檐牙刺破夜空的迎風觀;望樓剪影般嵯峨的雙闕,飛棟下驚宿鳴叫的春鳩,迴廊上激於欞(即欞)軒的流飆。
瓊樓——蓬室。詩人的筆陡然一轉,像大幅度的電影剪輯鏡頭,把瓊樓玉宇與陋巷蓬室組合在一起,並由“蓬室”及於獨處蓬室的友人徐幹。“顧念蓬室士”以下六句,寫徐幹的貧賤可憐,雖薇藿食之不飽,粗褐衣之不全,仍懷文抱質,安然處貧,發憤著書。“寶棄怨何人”以下四句,前兩句用和氏獻璧典。以和氏璧喻徐幹,表示自己援引無力的歉意;後二句解釋,自己無力是因為無權。因無權無力援引友人,故“知己誰不然”微露憤激。這種憤激,與《野田黃雀行》中“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相類似。既已無可奈何,故“良田無晚歲”以下均為寬慰語,前兩句以“良田嘉禾”為喻,後兩句以“璵璠美玉”相匹。這與《贈王粲》中“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與《贈丁翼》中“積善有餘慶,榮枯立可須”是一致的。勸慰的方式相同,正表明蘊藏在深處的無可奈何也相同。末以作詩相贈為結。至此,體既被於文質,情既兼於雅怨,而詩意又曲折盤鏇。尤以“驚風飄白日”發起詩端,工於起調,則為曹植當行。後唐人王維、岑參、杜甫的“風勁角弓鳴”,“送客飛鳥外”、“帶甲滿天地”,均用此句法。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3)三國魏傑出詩人。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後失寵。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年封平原侯,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改為臨淄侯。公元221年(魏文帝黃初二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稱帝後,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叡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鬱而死。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有少數作品出社會動亂和自己的抱負,詩的基調開朗、豪邁;後期作品則反映其所受壓迫的苦悶的心情,部分詩篇有較濃厚的消極思想。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而詞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詩歌的成就,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也善辭賦、散文。作品今存南宋嘉定刻本《曹子建集》10卷,輯錄詩、賦、文共20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