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湖陶瓷

賈湖陶瓷

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賈湖文化遺址”,發掘出的窯穴370座,陶窯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壺、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盛酒陶器,具體生產年代確定為距今8600——9 0 0 0年。 舞陽賈湖紅陶、舞陽大崗彩陶、舞陽阿崗寺亮黑蛋殼陶、舞陽善德灰陶等。舞陽境內賈湖周邊同時代陶瓷科學界統稱“賈湖陶瓷”。

賈湖陶瓷
河南省舞陽縣四大特產之一
藝術概況
賈湖陶瓷又稱“賈湖陶器”和“賈湖彩陶”,河南省舞陽縣獨特的工藝品,與“賈湖古酒”、“合伯寶劍”、“農民畫”合稱舞陽四大寶。
賈湖陶瓷採用的陶土是取自當地的黃膠泥,即沙潁河泛濫後沉積下來的黃色粘土。據《恆盛義》陶藝製作工藝介紹:黃膠泥又有大、小膠泥之分,沙潁河泛濫之前的粘土稱為小膠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盤、盞等造型簡單的陶器;河水泛濫以後波及到的地方,沉積的粘土稱為大膠泥,其性軟,可塑性較強,能製作造型較為複雜的陶器。明清時期,賈湖陶瓷吸收了當地比較盛行的磚雕、石雕藝術風格,出現了浮雕、鏤空、剔刻工藝,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在民國期間,賈湖彩陶在繼承傳統制陶技藝的基礎上,又受到附近寶豐紫陶、臨汝汝瓷、禹州鈞瓷的影響,採用內掛釉、外掛釉,部分掛釉的技藝,是賈湖陶藝更加豐富多彩。1915年(民國四年)參加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後,除了花鳥魚蟲外,出現了大量以傳統題材的山水、花鳥、人物中國畫場景,浮雕、鏤空、刻劃、剔花裝飾工藝更為細膩完美。 
藝術特點
賈湖陶瓷傳承9000年技藝,又吸收本土的磚雕、石雕、彩繪藝術風格,在傳統的陶藝中脫穎而出,自成流派又稱賈湖彩陶。在製作工藝上,賈湖彩陶採用彩繪、刻瓷、鏤空、刻劃。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褐色、黑色;在題材為,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民俗元素,以村莊、山石、河流、亭台、樓閣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王存興“清蓮”系列是其代表;在燒制方面,賈湖彩陶製作先烘乾,然後開燒,溫度一般在攝氏700至800度,成品為紅色的刻畫陶,素燒後可以釉燒,上釉後放入陶匣缽內,二次燒,達到攝氏1000至1050度,50小時,成品為黑陶、紅陶各種彩陶、陶器、陶瓷等。
藝術品種
賈湖陶瓷藝術品繁多,分酒器、餐器、茶器、陶器、瓷器、瓷磚等。賈湖陶瓷有大型的彩瓶,小的博物擺件,饋贈友人貴賓的珍品、孤品等。10大系,600多種型號。
追朔歷史
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賈湖文化遺址”發掘出的8600年——9000年陶器。賈湖陶器的發明,追溯到八、九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隨後又在賈湖遺址周邊的太尉善德王南崗、馬村阿崗寺,北舞渡賈湖,侯集大崗、郭莊等出土了大量紅陶、彩陶、灰陶、亮黑蛋殼陶、陶拍、陶輪、陶支架等器物。勤勞、聰慧的賈湖先民以當地土為材,挖穴為窯,燒制出精美的低溫紅陶、灰陶、彩陶、亮黑蛋殼陶。賈湖陶器的發明,標誌著中國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開始。 
在賈湖遺址考古發掘中,舞陽政協副主席、博物館第一任館長朱幟和兒子朱振輔(現舞陽博物館館長)與中國科技大學張居中教授發掘陶窯13座,窯穴370座。殘存有火門、火膛、火台、窯壁、煙道和出煙口。賈湖陶器出土陶器文物標本2548件。陶器上部分裝飾有繩紋、紋蓖附加堆紋等。賈湖陶製燒品成氣氛為氧化氣氛,並出現了滲碳工藝,大多燒成溫度在700—850C之間,少數低到600C,個別可達1000C。 
賈湖陶瓷俗有“三皇御窯,五帝貢品”美稱。夏商時期沿沙潁河兩岸,向上游傳遞臨汝、寶豐、禹縣、洛陽、嵩山周邊地區;向下游通過沙潁河、淮河傳遞到安徽界首,江蘇宜興,奠定了賈湖陶器技藝淵源向四方傳遞的地位。
賈湖文化由伏羲和女媧生少典開始,太昊譜《駕辨》曲子而文明,神農種稻,軒轅養畜,螺祖織布,寧封子燒陶而富饒,大禹治潕水命名,商王改制,孔子遊學,西周為羹國封地著稱,春秋為楚國軍事重鎮,戰國至漢代改為定陵城,定陵郡,定陵侯國,東晉以後,北魏在此設定陵郡,東魏、北齊、隋唐設北舞陽縣,元大德年間,舞陽與葉縣合併改為北舞渡巡檢司。1912年(民國元年)設定陵區,1931年改為舞陽縣第七區,1938年為沙北縣,1950年改為北舞渡區。
賈湖陶藝代代相傳,經過歲月滄桑的發展,賈湖土陶已逐漸演變為今天的賈湖陶瓷。舞陽北舞度製作陶瓷工坊以恆盛義為著名。歷經明清、民國、到現代。其清代匠師有王長春、王存興等;民國至今匠師有王延壁、王梅強、王亞東等。賈湖陶瓷分為紫陶、彩陶、紅陶、黑陶、釉瓷、刻瓷六類,故名又稱“賈湖彩陶”。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依然保持著原始古老的風韻。故賈湖文化遺址周邊的善德、大崗、阿崗寺等遺址出土的陶器稱為“賈湖陶瓷”。 
1914年(民國三年)賈湖陶瓷被河南省官廳征繳參加美國太平洋博覽會,盛名於定陵(舞陽北舞度)南北兩鎮與河上街(漯河)和河下街(周口)、江淮流域,成為沙潁河乃至江淮流域手工藝界的一朵奇葩。 
1988年,舞陽恆盛義陶瓷作坊王亞東先生,大膽將“恆盛義作坊“改名為“賈湖陶瓷藝術坊”。隨後又註冊為“賈湖陶瓷藝術館”,申請“賈湖”陶瓷藝術商標。為賈湖陶瓷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裡,賈湖陶瓷一躍而上,同合伯寶劍、賈湖古酒,農民畫,成為河南舞陽乃至漯河地區矚目的文化特產之一。
2001年6月,國務院將賈湖文化遺址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並被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顯要位置,垂青史冊。 
傳承意義
賈湖陶瓷工藝起源8000年前,賈湖遺址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舞陽賈湖、大崗、阿崗寺出土了大量紅陶、灰陶、彩陶片和部分器物,尤其是舞陽賈湖墊板制陶到舞陽大崗的慢輪制陶,舞陽制陶工藝得到進一步發展。
舞陽大崗遺址出現的彩陶,利用慢輪邊鏇轉,邊在腹中部以上外表塗赭紅彩平行條紋15周,這是我國境內目前所發現年代最早的輪繪而成的彩陶。舞陽慢輪制陶是人類第一次利用輪軸機械制陶,慢輪裝置是原始的輪軸機械。輪盤與泥料(或坯體)的重量之和是阻力,可用P表示,軸的半徑是阻力臂,可用r表示,制陶者所用的力量是動力,可用F表示,輪盤的半徑是動力臂,可用R表示。根據力矩原理,Pr=FR,由於R明顯大於r,F必然小於P。與利用無軸的墊板制陶相比,利用慢輪制陶可以省力的原因就在於此。慢輪制陶的普及,提高了制陶手工業的勞動生產率。因此推斷,賈湖彩陶工藝的發展是通過人們長期制陶技藝的積累和進步的過程,是從遠古薪火傳承的陶瓷藝術。 
初始時期 
賈湖陶瓷的初始時期,準確講,此時期的陶器不能稱為陶瓷,而只能稱為紅陶,又叫素陶、彩陶。由於處於原始進化階段,缺乏生產工具,賈湖先民們只能用經驗和探索,通過勤勞的雙手揉泥作料,墊樹葉制陶、墊板制陶。成型方法有捏塑法、泥片築成法和泥條築成法三種。 
慢輪時期 
即賈湖陶瓷的刻花期。此時,舞陽先民們已經開始使用慢輪。在長期使用墊板制陶的過程中,制陶者發現將墊板中央置於樹樁上,用手撥動墊板就可以鏇轉,又發現用石鑿在墊板中央鑿一個圓洞,故意在地里栽一個木樁,將墊板置於木樁上,墊板更便於鏇轉,墊板與木樁就變成了最原始的慢輪裝置。由墊板制陶演變為慢輪制陶以後,雖然坯體的成型仍然沿用泥條築成法,但是坯體的修整方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邊用手指或腳趾撥動輪盤鏇轉,邊用手或工具修整坯體,使坯體變得形狀比較規整,各部位厚薄比較均勻,口部的平面與底部的平面呈現為平行狀態,器身歪斜的現象明顯減少;器表留有慢輪修整的痕跡——細密輪紋。 
快輪時期 
在長期利用慢輪制陶的基礎上,制陶者逐漸改進慢輪的結構,提高輪盤的轉速,終於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最後階段出現了快輪制陶。所謂快輪制陶系指利用輪盤快速鏇轉所產生的慣性力,將置於輪盤中央、陶輪盤的平頂之上的泥料直接提拉成所需形狀的坯體這一工藝過程而言。成型之後如果加工不細,內底、內壁甚至外表會留下螺鏇式拉坯指痕,外底留有用線繩切割時形成的偏心渦紋。快輪裝置是由慢輪裝置改進而成的,是先進的輪軸機械。 快輪裝置與慢輪裝置的根本區別在於:車筒內壁沒有直接與車軸接觸,只有安裝在車筒內壁的盪箍和軸頂碗與車軸接觸,由於接觸面很小,鏇轉時產生的摩擦力也很小,因此慣性力很大,鏇轉速度很快,而且能維持較長的鏇轉時間。快輪的操作方法是:用腳蹬轉盤,使其產生初速度,然後用攪棍攪動轉盤,使其產生加速度。轉盤快速鏇轉是拉坯成型的先決條件。 
解放後,賈湖陶瓷改為以日用的灰陶、紅陶、花盆、餐具等瓷具為主,隨後進行了公私合營。“文革”結束後,我國文化藝術重獲新生,賈湖彩陶也迎來了一個藝術的春天。北舞渡恆盛義陶瓷工藝在著名手工藝人王存興先生的指導下,又製做出了以本地陶土系列的紅陶花盆、水缸,灰陶水罐、瓦罐等。以寶豐紫砂土系列的茶壺、茶杯、茶盤,文房四寶用品等。特別是融合汝瓷、鈞瓷神韻特點,研製出了“賈湖彩釉”。用矽硼系列彩釉,代替了原來的鉛釉,同時把陶器由低溫型轉為高溫型(窯溫達1000℃左右),胎釉結合緊密,彩釉柔潤。
獲得獎譽
1915年(民國四年),參加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
1990年,榮獲漯河市文聯民間工藝美術獎
1992年,榮獲漯河市文聯民間藝術展獎
1998年,作品獲民間工藝美術獎
2003年,作品被河南省工藝美術館徵集收藏
2006年,作品作品被河南省著作權局授予著作權證書
2008年,作品被河南省工藝美術館收藏
2011年,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傳承人物
賈湖陶瓷與“賈湖古酒”、“合伯寶劍”、“農民畫”合稱舞陽四大寶。
賈湖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淮河支流沙河岸邊的古鎮定陵(今舞陽北舞渡)。根據元至正三年《護國聖烈惠靈顯仁祐仁王修廟記》碑記載“去縣六十里,有鎮曰北舞,跨隱水南北二鎮,千有餘家,皆有文廟書院,士夫宗文行忠信之教……”明、清兩代,這裡的商業經濟達到鼎盛時期,山陝商人云集此地,鎮臨汝水(沙河),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南連荊楚,北通鄭卞,江南百雜商貨,沿海蘆鹽水產由此吐吞中轉。曾有“拉不完的賒家店(社旗縣),填不滿的北舞渡”、“北舞渡日進斗金”、“九門九關小北京”等盛譽,是豫中重要的商業集散地。鼎盛時期,這裡的商號多達500餘家,可謂“市面繁盛,甲於諸邑”。由此可見當時舞陽北舞度陶瓷業的繁榮景象。如今在那裡已是難得一見了,曾經著名的匠師有的仙逝,有的年邁已高相繼歇業,只有舞陽北舞度恆盛義作坊第五代傳人王亞東不願意放棄,仍然組建工作室,進行苦苦創作。
據王亞東介紹,賈湖陶瓷追朔到三皇五帝時期,盛譽唐宋,明清時期有新的創造,建國後穩步發展,改革開放後突飛猛進,形成了仿製工藝、傳統工藝、時尚工藝三大系十大類別。雖說舞陽陶瓷業起源早,發展比較平穩。截止2011年底,河南舞陽只有我們一家製作藝術茶器、酒器、餐器陶瓷。其他都是製作衛潔、地板陶瓷。
藝術發展 
賈湖陶瓷獨特造型藝術是由諸多元素所構成。如中國畫線描技法、石雕、磚雕無意識套用、浮雕、鏤空的處理等等,其多藝術元素的升華,燒制出了賈湖陶瓷特有的藝術魅力。賈湖陶瓷是手工藝人長期的實踐中、生活觀察中、文化補充中,不斷發現、不斷提煉和不斷超越的創造;從單純的空間想像,到摹擬,再到藝術提煉,從巧合的發現技巧,到熟練的掌握技藝,成功與失敗反覆磨練,悟出哲理,運用規律,提煉升華,再提煉,再升華總結出藝術的原理。從而形成了賈湖陶瓷的現實性、生活性、藝術性、文化性,創造出了賈湖陶瓷的源於生活的美、超越現實的美、藝術升華的美,集於中原沙潁河黃土芳香的美。賈湖陶瓷的泥料取自於沙潁河兩岸的黃膠泥。因此,擁有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特點,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為源頭帶有獨特藝術語言的“賈湖陶瓷文化”。 
賈湖陶瓷的造型多以“葫蘆”為主。其特徵有三點:一、葫蘆為上古圖騰,傳說盤古源於葫蘆;伏羲女媧造人取葫蘆型。二、減少水面浮力,易取水,易攜帶。三、圓形陶器容量大,實用性廣,易存放,不易變形。民國以前,沙潁河流域人們盛行紅白喜事送陶器習俗,誰家娶親要準備1缸面,1缸米,1缸菜,1缸水,1罐油,1罐鹽,8碗,8盤。8碟,酒壺,醋壺,茶壺,酒杯,茶杯等等。誰家嫁女準備衣服嫁妝時要特別準備紅陶錢罐,紅陶糖罐,紅陶蜜罐,紅陶碗,紅陶盤,紅陶筷等。白(喪)事時,要準備陶瓷房,陶瓷人,陶瓷錢罐,陶瓷盆等陪葬,以示紀念。 
賈湖陶瓷運用了流線型藝術規律。流線條的不斷變化,突出了形體的個性特徵,弧線、直線靈活運用,巧妙結合不僅傳承了賈湖8000年文字元號,又形成了適合當代人審美藝術的需求。遠觀賈湖陶瓷尤如美酒,從8000年前而來,溫柔的像個美女,害羞向你暗送秋波;近看賈湖彩陶,像位神俑,凸顯陽剛之氣。似伏羲,像炎黃,大禹風範,秦始皇威武,漢武帝大略,成吉思汗的一統江山氣魄。品味賈湖陶瓷尤如讀書賞畫,曲徑通幽,小橋流水,蜻蜓點荷,品茶聽琴,聞香悟禪。端詳賈湖陶瓷弧線張力,口徑地款凸顯分明,腹肚圓潤,飽滿有餘,誇張極致,小巧含蓄,平淡高雅,單調不俗,曲直有味,柔中有剛,和諧統一,點到為止,藝術與技術的有力結合,知識與科學的創造,文化底蘊賦予給賈湖陶瓷統一、協調、均衡和安定的神韻。
賈湖陶瓷體現了中原厚重歷史文化和淳樸的藝術情趣,反映了華夏民族以龍為圖騰、吉祥紋理為藝術裁體、崇尚團圓的審美趨向。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給藝術家,吸百家之大長的藝術大師,大師將智慧結晶融為藝術品。美國博物館、日本、韓國私人莊園珍藏賈湖陶瓷。賈湖陶瓷文化,內涵深厚,深受考古界、藝術界、收藏界曖昧。港澳台的同胞為帶一件賈湖彩陶回去而自豪,特別是有大師提款的賈湖陶藝更是視為珍品。賈湖陶瓷傳承,不僅成為了人們爭相收藏的藝術品,而且又推動了地域文化產業的發展。
傳說故事
賈湖陶器的誕生有一個傳說:據說遠古時期伏羲住在黃淮流域的沙潁河下游淮陽,女媧住在黃淮流的沙潁河中游定陵賈湖,她們兒子少典建熊國娶蟜氏,生黃帝、炎帝。炎帝、黃帝戰敗蚩尤後,開始農耕生息。
有一年冬天黃帝拜見少典,聽父親說,祖母因冬天常喝不到熱水而煩惱,要到太昊爺爺淮陽哪撒氣,讓他想想辦法,不要讓兩位老祖宗生氣。黃帝聽後很是為難,因為喝水都是到河裡、湖裡用手捧,或是用樹葉和竹筒、木桶盛水,要想把水從河裡、湖裡盛出,用火燒開太難了。於是整天鬱悶,心事重重樣子可急壞了西陵螺祖,螺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為此,螺祖每天奔走於各個部落尋找冬天燒水的方法。
有一天他來到姜水之濱神農氏的部落,炎帝告訴她,父親少典很早就說過,一直在想辦法,剛聽說一位從蚩尤部落抓來的犯人,叫寧封子,用黃土做的陶器不但能盛水,而且還能用火燒不壞,水和食物在裡面加熱後很好吃喝。現在被軒轅關押在青城山,我派人去過好多次了請他,他就是不願意出來,傳話回來,除非軒轅親自請他。螺祖一聽有辦法了,連夜趕回姬水,告訴黃帝。黃帝聽後高興極致,專一到青城山問道寧封子,並封為陶正,掌管燒陶事物。特意派寧封子到汝水(沙潁河)岸邊祖母女媧賈湖國,築窯燒陶,傳授制陶技藝。隨後又派寧封子到其他部落聯盟指導制陶。
如今在賈湖文化遺址發現的370窯穴,13座陶窯,2548件陶器文物標本也許就是當時寧封子燒制時的陶器遺存。後來傳說寧封子在一次傳授燒陶技藝時,不慎失足掉進爐里,不幸被燒死了。人們為了紀念寧封子,把他稱為“仙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