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千百年來資國寺香火燎繞梵音廣播,很多著名的高僧大德修行於此,鼎盛時期十方賢達雲集,常住僧眾千餘人,占地數千畝,一直是漢地佛教重要的禪宗祖師道
場。自唐代道殷大師入住資國寺起,一直保持著農禪並重、自給自足德古樸道風,是佛教禪宗公認的清修道場。一千多年來,資國寺歷煉風雨、戰火、天災人禍的侵襲,雖幾經修繕但目前大部分古建築已被破壞殆盡,所余殘垣也風搖雨蔽。2001年月,當代禪宗大德——青原山淨居寺方丈體光老和尚率領十餘名弟子來到資國寺,為重修資國寺募集善款並親自組織進行修繕工作;先後募得善款幾百萬元,修繕了大雄寶殿、山門殿等,老和尚四方奔走發心重建資國寺,於05年元月圓寂。
為完成體光大師生前發心夙願,光其大慈大悲向佛之心,體光大師首徒釋妙心法師正式接任資國禪寺的住持,集十方善信之功德善舉,全力修繕資國寺。
歷史沿革
資國寺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盡滄桑,幾經興廢,其沿革與佛教的盛衰息息相關。據記載,該寺始建於唐 鹹通元年(公元860年);宋代大全祖師重興,其時有
九井十三墩,為其鼎盛時期;明代重建法堂;清乾隆年間重修祖師殿,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又興建伽藍殿。近年來,該寺已逐漸發展成為集朝聖、觀光、旅遊為一體,以明清宮殿和唐宋叢林建築為主、江南園林建築為輔的園林式寺院。目前,總山門、放生池、伽藍殿、佛學院教學樓、客堂、塔院等工程已竣工。寺中的“蓮峰山福壽園”別具特色,內有大型石雕經幢、各式碑塔、廊亭、名家題字、太湖石假山、漢白玉蓮花噴池等,形成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資國寺,建於唐鹹通元年(860),為唐冠莊龐葉兄弟所建,鼎興於宋代,明朝中興。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波瀾起伏,興圮交替。資國寺位於福鼎縣東南部,距縣城5公里的資國村蓮峰山上。是福鼎佛教曹洞派始祖發源地。 該寺歷代名僧輩出。清代福欽
和尚徒孫博忠老人當山住持,受知縣委充僧會司司長,戒行精嚴,道風大振。光緒乙酉歲,各屆人士贈匾曰:“法門領袖”,深得各方敬仰。繼博忠老人之後住持為宗任、昌住、融位等名僧。民國三十五年(1946),由福鼎縣佛協會理事長聖訓法師住持。1992年以來,聖訓法師得力弟子釋德清、賢志相繼事主後,卓樹道風,振興寺宇,興建觀音樓、法堂、僧寮、齋堂等。並修建三公里公路,由桐城乘車可直到山門。
1995年至1996年,先後舉行法堂落成慶典和蓮峰山傳戒法會。
資國寺歷來與名人高僧有緣,清代宰相孫將鳴為寺題詠“浮生若夢誰非寄,到處能安即是家”;狀元王壽彭詠題“清香滿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為高”;近代高僧園瑛老法師為寺題
寫“無法向人說,將心與汝安”。清末著名高僧諦閒大師,前來福鼎募緣。住錫該寺設學講經,是為資國寺辦學之開端。民國十三年間寺內開設塾堂,招收桐山等地蒙童,聘請浙江省泰順縣人、清末秀才莊子童。本邑翁江柳碧江、白琳秀才昌欣等社會名流授業。聖訓法師致力於興教育才。1992年,寺內開設“閩東佛學苑”。十多年來,為全國大中級佛學院輸送了相當部分的僧員,為佛教後繼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特有的貢獻。 1998年成立的“佛國書畫院”其宗旨在“讓僧人了解藝術,讓藝術家了解佛教”。該院所創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並為海內外行家所收藏。2001年由賢志法師創辦的佛教刊物《音聲海》,以其特有的方式,把高深莫測的佛法生活化、口語化,深入簡出,使人讀來淺顯易懂,深得讀者及佛教行者的喜愛。並被全國許多佛教圖書館列為館藏圖書。
為有效解決佛學苑的辦學經費,1995年在聖訓老法師九十壽誕之際,他獻出自己全數儲資淨財,倡議並成立了“聖訓佛學教育基金會”。並以入世的情懷,弘揚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積極參與救濟社會特困生和貧困鄉村的校舍建設。為社會和政府分憂,幾年來,先後有二十多位農村的大、中、國小的特困生,受到了“基金會”的資助。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各自的學業。“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發揚佛教優良傳統,體現時代精神,資國寺的僧眾們,正以宗教家們的特有的奉獻精神默默地做著入世的事業,為佛教的發展和社會的祥和安定,貢獻著一份特殊力量。
建築藝術
該寺依山傍海,山水秀麗,景色宜人。峰頂一片平地,四周巒山環拱、林壑幽靜,逢董江朔望漲潮,浮現水面,壯如蓮花;當東方黎明泛白,遠眺蓮花峰上,酷似一朵浴水而出、
蓓蕾初開、婷婷玉立於江波之上的碧蓮。 月朗風清之夜,仿佛可見瞻宮,向有“蓮花曙月”的雅稱,為福鼎近郊一大旅遊景觀。現古建築群,雄偉壯觀,工藝精湛,木構大雄寶殿、法堂均為明代建築物;祖師殿、伽藍殿為1753年重修。相傳宋代全盛時期有九井十三墩;現存有唐井、宋泉、石器、法堂基石,明代的梁、棟、柱以及千年鐵樹(1985年開始開花,每年花期達6個月)。明桂樹、清柏樹等。現殿宇堂皇、齊全,環境幽靜,市內公車直達寺門、遊客、香客朝山進香、賞花悅目,絡繹不絕。
隨著佛教文化的發展,資國寺的規模不斷擴大,征地後總面積達8.67公頃,在不久的將來要將資國寺建設成為朝聖、觀光、旅遊為一體,以佛教文化為內容,以唐、宋建築風格為主體的園林式寺院,再現蓮峰妙境。歷代文人墨客來此聚會、講學、攬勝者,留有許多題詠,如清宰相孫鏘鳴的“浮生若夢誰非寄,到處能安即是家”,清狀元王壽彭的“清香滿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為高”,近代高僧圓瑛法師的“無法向人說,將心與汝安”等,加之當地畲族居民的風情民俗,更使這座千年古剎增添光彩
宋明時代法堂基石、梁、柱古建築至今猶存。千年鐵樹、明代桂樹、清代柏樹、槐樹、枝葉尚茂。1991年,新加坡廣化寺學航法師贈送一尊緬甸汗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1992年,泰國居士陳晉環恭奉一尊泰國皇家工藝精品釋迦佛銅像。
禪寺發展
隨著佛教文化的發展,前來資國寺朝聖、觀光的遊人逐年增多,資國寺的規
模亦不斷擴大,征地總面積達一百三十多畝。在總體規劃中,特劃出百分之六十的綠化園地,一九九六年獲寧德地區「綠化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資國寺為弘揚佛教文化,開設了佛學院、武術班、佛國書畫院等機構,還成立了「聖訓佛學教育基金委員會」,又特聘中國五環工程公司第四設計院(國家級園林設計院)對本寺還景進行詳細設計。現在山門、放生池、伽藍殿、客堂等部份建築已付諸施工,在不久的將來,要將資國寺建設成為集朝聖、旅遊為一體的園林式寺院,以佛教文化為靈魂,以唐宋建築為風貌,再現蓮峰妙境。 現任住持聖訓法師,福建省福鼎市人,生於光緒戊伸年(一九○八年),十二歲出家,師事蓮居大師,歷任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會長及名譽副會長等職。入住名山五十餘載,篤修淨業,廣弘聖教,德高望重。現任監院賢志法師,三十餘歲,福建省福鼎市人,一九八○年出家,師從學航法師,畢業於中國佛學院。
規章制度
蓮峰山資國寺彌陀村念佛堂規章制度
一、保持靜默
(1)在清新、優雅、整潔的環境裡,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同修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聚攏交談,分散心神。友好的方式以微笑代替,如果有事不得不開口講話,也只能簡明扼要地說明,然後馬上獨自一人走開,繼續沉墨觀想、反恩;身心常保持輕鬆自在、不造作。
(2)正式進入佛堂之前,“三清工作做好”
先上廁所把“廢水廢物”排泄乾淨;
臉洗乾淨,頭髮梳理好;
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佛堂里忌諱肆無忌憚地放屁、咳嗽、吐痰,最好悄悄地走出去。佛堂里忌諱昏沉、無精打采,這裡是香氣繚繞,佛號聲不斷的地方。 (3)找好各自的位置坐好,不要坐別人的位置,不許交頭接耳,來回走動,一切該做的由佛堂里的法工做,不要擅自挪動東西,開關窗戶和門。
(4)起腔唱念,一律由師父領頭,男女分兩邊坐好或站好,出家眾站
在居家眾前面,唱育的聲調不高不低,適應多數人的嗓音,速度不快不慢,一句接一句,清晰流暢,字句分明。
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5)佛堂止靜時,把心安住在思佛念佛上,如果有師父開示,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師父的開示,只有靜靜地傾聽,在指定的時間裡可以向師父提出疑問,於修行無關的話題不要問師父,世俗的家常話不要在這裡出現。這裡我們已遠離了無意義的語言,要的是精進修行,話多有時會出是非,並且製造噪音,影響別人。
(6)下課期間,學員在室外呼吸清新空氣,或慢步熏修或念佛,但仍然要保持距離,不許交談、嬉笑、喧譁。
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7)佛堂里感冒、咳嗽、打噴嚏、吐痰者,提前把垃圾袋、衛生紙準備好,事先用紙把嘴捂上,目的是把聲音壓
低,避免細菌傳播,儘量不要影響別人,自己有什麼舉動或是聲音,首先
要考慮到“我千萬不要影響別人,給人造成煩惱”,對佛堂的肅靜氣氛、整齊的布置、空氣的清新通暢,人人有責任、有義務去維持。
(8)進佛堂的鈴聲響起,馬上一個一個的排班魚貫走進去,不要拖拖拉拉,腳步輕抬輕放、悄悄輕緩地進行,不要轟轟作響,如一陣風而過。如果有師父開示,學員要提前幾分鐘到佛堂,千萬不要讓師父等學員,下課的鈴聲響起,等師父走後,學員再動身走。
(9)吃飯的打板聲響後,一個接一個(自然而然形成一排或二排)走進齋堂,找到自己指定的位置,碗筷輕拿輕放,登子輕輕挪動,吃飯的聲音要小,緩緩下咽,期間不要交談,飯後桌面擦乾淨,登子擺好,掉到地面上的飯粒、菜葉撿起來,自己的桌面、地面常保持乾淨、水果、零食不要拿到外面邊走邊吃,學員不可到廚房隨便勺菜、不可指指點點、挑剔飯菜的好壞,需知入鄉隨俗,要體諒廚房工人的辛苦,廚房一伙食的調整,是由師父直接與廚房的主管溝通,再形式一系列菜譜與主食的搭配。
二、坐息時間表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1)起床、就寢時間;
(2)進佛堂時間;
(3)下課時間;
(4)就餐時間;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5)休息時間。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另外有個確切的時間表貼固定的公布欄上,可參看。
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三、學員的衛生細節
(1)洗澡、洗衣服的時間,在休息時段進行,不得在共修時間辦自己的私事出有因;
(2)涼衣服、被褥在指定的區域(男婦各有區域),內衣、內褲不要在顯眼的地方涼曬;
(3)進佛堂脫鞋,把鞋擺放在鞋架上,整齊,好辨認;
(4)房間衛生常保持清潔,空氣流通好,垃圾及時清理乾淨,扔到指定的垃圾區。洗臉槽、洗臉台保持乾淨,頭髮絲、面巾紙不要出現在上面,每樣東西都有它們固定的地方; (5)上廁所大小便後,用水沖乾淨,常保持清潔,不要留存異味,廁紙扔在垃圾簍里,浴室里不要亂扔東西。
四、節約使用公物資國寺千年唐朝古剎!
節約用水、用電,不需照明的燈及時關掉,飯菜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更不允許倒掉,寺院裡的一草一木,都不能擅自采捐,因果明了,異福集福。
五、衣著整齊
個人的穿著樸素大方得體,為方便打坐最好穿寬鬆的衣褲。
六、彌陀村念佛的目的
自在解脫、人間淨土;團結合作、默契配合;氣氛融洽、一心念佛;臨終往生,面見彌陀,九品蓮花,不退菩薩。
七、佛七需知
剋期念佛,是求精進用功,實踐信願行三資糧的相應彌陀願海。
資國寺在這七天裡電話不許打,電視雜書不許看,暫時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攀談;不竄寮,各自獨處;不議論,多聞思;不閒聊,多緘默;不是非,多反思。耳根、眼根,身口意常保持清淨。八、念佛感應道交深切地思佛念佛,自然感應阿彌陀佛功德的加被,做到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往生有份。
圖片賞析
江西資國禪寺
資國禪寺,位於江西吉安梅塘龍鬚山,始建於唐代(公元766年),由曹溪六祖弟子法登禪師興建並隱居於此,後唐代宗賜長興寺,並作為宮廷御用祈雨求福祭壇;唐德宗時建塔林於院內;宋太宗時更名為資國寺(公元1009年)。千百年來資國寺香火燎繞梵音廣播,很多著名的高僧大德修行於此,鼎盛時期十方賢達雲集,常住僧眾千餘人,占地數千畝,一直是漢地佛教重要的禪宗祖師道場。自唐代道殷大師入住資國寺起,一直保持著農禪並重、自給自足德古樸道風,是佛教禪宗公認的清修道場。一千多年來,資國寺歷煉風雨、戰火、天災人禍的侵襲,雖幾經修繕但目前大部分古建築已被破壞殆盡,所余殘垣也風搖雨蔽。2001年月,當代禪宗大德——青原山淨居寺方丈體光老和尚率領十餘名弟子來到資國寺,為重修資國寺募集善款並親自組織進行修繕工作;先後募得善款幾百萬元,修繕了大雄寶殿、山門殿等,老和尚四方奔走發心重建資國寺,於05年元月圓寂。 為完成體光大師生前發心夙願,光其大慈大悲向佛之心,體光大師首徒釋妙心法師正式接任資國禪寺的住持,集十方善信之功德善舉,全力修繕資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