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優勢
花溪區位條件優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貴昆、湘黔鐵路貫通區內,北有貴陽西站及貨場,西有湖潮站和磊莊機場,東北部有貴陽機場;貴花高等級公路直通市區,312國道和101省道貫穿全境,實現了鄉鄉通油路。花溪區供電、供水、郵政、電信等設施完善。現有變電站6座,合計容量218500KVA;供水管網80公里,日供水量達到25000噸;行政村通電話率達到63%;行政村移動通信覆蓋率達到85%。
地理資源
花溪區地處長江、珠江分水嶺,是貴陽市著名的生態區。區內有大小河流51條、總長390公里,松柏山水庫、花溪水庫兩座中型水庫總庫容達7140萬立方米,阿哈水庫、紅楓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區。花溪因此成為貴陽市重要的水源保護區。花溪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到達41.53﹪。花溪區具有高原季風濕潤氣候的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濕度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4.9℃,無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氣優良天數341天。花溪區已經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民族人口
花溪為多民族雜居地區。全區總人口32.8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34.38%,有苗、漢、布依等38個民族。少數民族節日活動內容豐富,場地集中,形式多樣,民族習俗古樸,民族風情濃郁。
行政區劃
花溪區現轄貴築街道辦事處、清溪街道辦事處、溪北街道辦事處、青岩鎮、石板鎮、久安鄉、麥坪鄉、燕樓鄉、黨武鄉、高坡苗族鄉、湖潮苗族市依族鄉、孟關苗族布依族鄉、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小碧布依族苗族鄉共3個街道辦事處,2鎮10鄉(其中6個民族鄉)、165個行政村,1044個村民組,19個社區居委會。
歷史沿革
1 999年,全區行政區域總面積976.6平方千米。轄4個鎮、11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168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30.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0.2萬人,占總人口的33.0%。2000年,將金竹鎮劃歸貴陽市小河區管轄。區劃調整後,花溪區轄3個鎮、4個鄉、7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3717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花溪鎮63262人,青岩鎮29968人,石板鎮20908人,花溪布依族苗族鄉58392人,孟關苗族布依族鄉21123人,小碧布依族苗族鄉17026人,黨武鄉18079人,湖潮苗族布依族鄉27194人,久安鄉12947人,麥坪鄉18777人,高坡苗族鄉18825人,黔陶布依族苗族鄉9460人,馬鈴布依族苗族鄉8380人,燕樓鄉12836人。
2001年,全區行政區域總面積976.84平方千米。轄3個鎮、11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165個村委會、19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31.4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0.26萬人;非農業人口8.26萬人。
2002年,全區行政區域總面積976.84平方千米。轄3個鎮、11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165個村委會、19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31.9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0.43萬人,占總人口的32.65%;非農業人口8.36萬人。
2003年,全區行政區域總面積976.84平方千米。轄3個鎮、11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165個村委會、19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32.1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1.7萬人,非農業人口8.44萬人。
2005年7月20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花溪區花溪鎮和花溪布依族苗族鄉的批覆》(黔府函[2005]267號):同意撤銷花溪區花溪鎮和花溪布依族苗族鄉。設立街道有關事宜由貴陽市按照有關規定辦理。8月29日,貴陽市政府《關於花溪區設立貴築、清溪、溪北三個辦事處的批覆》,同意撤銷花溪鎮、花溪布依族苗族鄉,設立貴築、清溪、溪北三個街道。10月30日,3個街道正式成立。
旅遊文化
文化
花溪是貴陽市文化區。區內有省委黨校、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三所高等院校和省煤炭設計院等科研單位。全區有中學37所、國小117所,清華中學是貴州省重點中學。貴州大學創建於1902年,是貴州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是貴州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教育部在西部地區重點建設的14所高水平大學之一,歷經貴州大學堂、省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國立貴州大學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定名為貴州大學。現有1個農藥學國家級重點學科,24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3個國家重大項目博士後工作站。
貴州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5月17日,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貴州省重點建設的高校,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學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校園占地面積88.31萬平方米,有校舍面積50萬平方米,學校設有19個學院,先後輸送人才60000多名。學院有教職工1037人,擁有多個民族文化研究,並多次出國交流。學校多次受到國務院和貴州省政府的獎勵,貴州民族學院是貴州省民族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基地,也是培養民族幹部的搖籃。
貴陽市清華中學坐落在貴州省著名的高原明珠—花溪。學校背靠雄偉的大將山,面臨清澈的花溪河。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四季花香四溢,環境優美。清華中學創辦於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5月1日。原屬私立中學。951年8月清華中學由國家接辦為公辦學校。1982年12月省政府下文明確為省重點中學,1992年國家教委將清華中學選定為全國中學名校。2007年被評為貴陽市示範性高中(二類),是貴陽市花溪區唯一的一所示範性高中。
旅遊
花溪素有“雲貴高原明珠”的美譽,是貴州著名的風景旅遊區。景區面積222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23%。有景物景觀81個。其中,自然景觀56個,人文景觀25個。花溪區有國家級特等景觀4個,國內一等景觀18個,國內二等景觀32個,國內三等景觀27個。景區中以花溪風景、天河潭、鎮山民族文化村、青岩古鎮、高坡民族風情游最為有名。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賀龍、陳毅、聶榮臻、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和胡錦濤、江澤民、李鵬、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羅乾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後到過花溪。陳毅元帥曾賦詩稱讚花溪:“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
棺木現身花溪區孟關一垂直山洞林城貴陽網6月27日訊息花溪區是貴州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唯一示範點,70餘名普查工作人員深入到該區1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1200多個自然村展開文物普查。
在花溪孟關鄉石龍村馬鞍山西側坡一40米近乎垂直的山洞內,其中一支小分隊首次發現整木鑿制的人形棺木,這是貴州省首次發現整木鑿制的人形棺木。
據了解,馬鞍山洞棺,洞口近圓形,直徑3米,從洞口進入洞內為4米高近乎垂直的陡岩,洞內地形均為斜坡狀,坡度不低於40°。進洞約40米處即到洞底端,此處與洞口落差約10米,山洞最寬處僅4米,高2.5米。洞底與洞中部北側岩壁下共存8件棺木構件,棺木形制為圓木整體雕鑿,分棺底及棺蓋兩部分,部分棺木構件外部還發現對稱鏽蝕鐵釘,木棺外有散落人體骨骼。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李飛經初步調查認為:此洞葬類型比較特別,一是棺木形制特別,由整體榕木雕鑿成人形,此類棺木的發現在貴州省尚屬首次。二是山洞地形特別,少數民族洞葬習俗多會選擇寬敞、乾燥、通風好的洞穴,而此次發現的入口窄小、彎度大而近乎垂直的洞穴內通常不會有文化堆積、洞葬等。還有就是在貴州省的其他地區發現的少數民族洞葬習俗,至今還在沿襲使用。而此處洞葬習俗在某個時期因遷徙或其他原因而消失。
“此處洞葬的發現對於豐富和研究貴州省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及當地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價值,”李飛表示:省文物考古部門將對這裡進行專題調查。
天河潭風景區天河潭是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風光為主、歷史名人隱士文化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距貴陽市中心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具有河谷曲拐,溝壑險峻的地貌特徵,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橋、峽谷、隱士為一體。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聞水聲,碧潭衍飛瀑,縱橫密布,形態各異。有貴州山水濃縮盆景的美稱,被谷牧副總理譽為“黔中一絕”。天河潭景區位於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境內,距貴陽市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在貴陽河濱公園旁乘專線大巴,走貴陽—花溪高等級公路,在天河潭下車,每半小時一班,交通異常方便。
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薄層碳酸岩裸露地塊,褶縐頻繁,斷裂交錯,節理髮育和岩溶作用十分明顯。因而形成了這一帶河谷拐曲,溝壑縱橫,整個景區分為鈣化灘的瀑布觀賞、香粑溝水文化、水洞遊船和旱洞遊覽四大遊覽系統。
進入景區,呈現在你眼前的是210米的鈣化灘瀑布,也是目前國內最寬的鈣化灘瀑布。瀑布下游這一段河叫香粑溝。瀑布飛瀉而下,在香粑溝河段那星羅棋布,奇形怪狀的石灰溶岩洞,或迂迴婉轉,或奔騰跳躍,形成美水、浣沙洲、綰髻園、仙女出溶等景點。豐水時,瀑布如脫韁的野馬轟鳴而下,勢不可擋,在沖坑溶潭下濺起漫天水霧,蔚為壯觀。枯水季節,瀑頂上掛下滴的瀑布如絲如綹,在微風吹拂下,揚揚灑灑,連線鈣化灘的是臥龍湖,長長的龍脊──百步石橋浮現在湖中,湖水清澈如鏡,湖岸上桃紅柳綠,猶如世外桃源。
沿著香粑溝走去,可以尋覓到古老的民族文化足跡──香粑車、水車、水碾、水磨等代表物。
景區內的龍潭洞由水洞和旱洞組成。水洞乘船遊覽洞內奇觀,有如置身仙境。該洞全長約1000米,最寬處80餘米,最窄處僅為20米,洞頂最高處50餘米,洞內暗河水深處21米。洞內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等KARST景觀。旱洞為三層,曲長2000餘米,洞中有一天然石橋──奈何橋,它連續在洞裡兩座懸崖之間,橋下是深不可測的陰潭,堪稱鬼斧神工,令人叫絕。洞內滿布玲瓏剔透,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千姿百態。
景區內的山之顛,架著一條鋼索,遊人可乘溜索穿梭於藍天之間,既可俯視景區全貌,又可領略懸空飛馳之感。景區附近民族村寨的石板建築,一番農家異境,頗具情趣。
天河潭山水相連,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在欣賞明媚多資的湖光山色和神奇溶洞奇觀時,又可領略景色景物蘊藏的文化內涵,堪稱奇特的旅遊勝地。
花溪公園公園美景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錦、溪水長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數座參差其間,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綿亘。那裡山環水繞,水清山綠,堰塘層迭,形成方圓十多公里的名勝風景區域。它包括“十里河灘”、“天河潭”、“高坡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青岩古鎮”、“黔陶幽境”等8個景區。那裡風景優美,溪水碧綠四季花木爭奇斗媚;園內的平橋、壩上橋、放鴿橋、芙蓉洲、松柏園各逞風姿,麒山、鳳山、龜山、蛇山景色別致。陳毅元帥游花溪後,曾留下“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的詩句。
清代有當地縉紳依山建亭,栽花種樹,積水為潭,後正式改為公園,即現今的花溪公園。園內有三奇:山半有洞,深入而下行,橫穿花溪河床,可諦聽流水之聲,此乃一奇;有蛇山、龜山對峙,中隔一水,水上搭橋,過橋則為深藏不露的碧雲窩,置身其間,恍若與塵世隔絕,此乃二奇;花溪河上的百步橋,有石磴百具彎彎曲曲置於河壩上,一步一磴,微露水面,遊人經此必魚貫而行,望水中倒影,飄飄欲仙,此乃“三奇”。
從花溪水庫大壩登舟,逆流而行8公里即可抵達天河潭。天河潭為露天深潭,一泓碧水,深不見底,四周是數十米高的絕壁,好似刀削斧鑿。天河潭沿岸有相互連通的水洞、旱洞。遊人從遊船碼頭乘舟進入水洞,燈光幽暗,遠遠近近的鐘乳石若隱若現,充滿神奇色彩。
“高坡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出自於景區的高坡鄉,那裡是貴陽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鄉的苗族有不少傳統的民族節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場”最富魅力,觀看、參與的遊人絡繹不絕。那裡,古代苗族的懸棺葬和崖洞葬,也給人留下難解之謎
花溪以南12公里處的青岩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始建於明初。鎮四周原建有城牆,分內城、外城,用方塊巨石壘砌,築有敵樓、垛口、炮台,因年久失修,成為殘垣。現修復的定廣門城樓,巍然聳立,氣勢恢宏,與古道、石坊、寺廟交相輝映。西鎮的3架古石牌宏偉壯觀。古鎮的古建築櫛比鱗次,有“九寺、八廟、五閣、二祠、四溶洞”,保存完好。
“黔陶幽境”位於崇山峻岭中,因兩座山峰間凌空飛跨著一座天然石橋--鬼架橋而出名。鬼架橋橋長約11米,寬約60厘米,系石岩與樹根相伴天然生成。從橋面到谷底足有10多層樓高。站在牆上往下看,令人心驚花溪公園自然風景圖片(18張)膽顫。不少遊人最初抱有“不過此橋非好漢”的決心,但到了橋頭都卻步不前了。從花溪到黔陶,一路環境幽靜,山風吹來,林濤起伏,響聲不絕。在鬼架橋的山後,還有一個直徑數十米的仙人池。每年雨季,飛瀑灌池,吼聲灌耳,十分壯觀。
花溪風景區山水清秀,民俗風情古雅淳樸,沒半點粉飾,無絲毫矯作;它遼源廣博,意境深幽,使人心醉。
公園來歷
花溪原名“花仡佬”,與仡佬族曾在此居住有關。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由貴陽前往長順,在《黔游日記》中,對花溪流經的地方有五次記載,可惜失之太略。據傳到了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當地柏楊寨塾師周奎家,六十五年中,接連有五人科舉高中。周家喜地方靈秀,於是先後在麟山建樓,龜山築閣,蛇山種柏,綴以雙亭,並在河中疊石為壩,瀦水為潭,疏淺渚為洲,修隙地為嶼。周奎長子周石藩還修一庭完,名“借花草堂”。從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1938年至1939年,貴築縣長劉劍魂將放鶴洲一段闢為風景區,並改“花仡佬”之名為“花溪”。1940年,貴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礎上建“中正公園”,即花溪公園。
布局特點
花溪公園景色
花溪公園在布局上的特點是四山夾一水、一水帶四山,山環水繞,相依相存,相得益彰。四山即麟山、蛇山、龜山和鳳山,麟、蛇據北岸,龜、鳳峙南岸。麟山最高,矗立峭立。山頂獨石嶙峋,若麟角,麟山以此得名。登上山頂倚天亭,縱目下瞰,全園都在眼中,花圃農田,朱橋碧水碧水,樓台亭榭,賓館別墅,綠樹紛牆,歷歷如繪。尤其是放鶴洲上,小汀三五,草長煙生,流水迴環,曲橋多姿,各盡其妙。龜山如壽龜匍匐園中,山勢西來,流水東去。山上的疏林茂草中築一閣,供遊人鬧中取靜,品茗對弈。蛇山舞麟前,鳳山立龜後,各得其所。
花溪水奇妙變幻,生趣盎然。從花溪大橋至放鶴洲前,水勢平穩,天光雲影、樹態花姿,紋絲不紊。放鴿橋到放鶴洲,清流被河床上雜陳的石礁牽引,時分時合,悠然迴環。一道天然岩嶂從東南向西北隆起,將河水折成兩疊。瀑流之上,有石磴百餘,露出水面,蜿蜒如龍脊,供人來往。放鶴洲上,是一泓平靜的深潭,接著就到了壩上橋。壩上橋連線龜、蛇二山。橋的一面瀑流奔騰,飛珠濺玉;另一面積水淵深,沉沉如靜。動與靜、有聲與無聲,融為一體。
花圃中,生長著近千種名花異卉。形形色色,儀態萬方。花溪兩岸的蝴蝶多達二百餘種,有一種叫雲南麗蛺蝶,飛翔時藍光閃現;一種天藍紋紫蝶,翅翼金光耀眼。
濃郁的民俗文化,使花溪自然風光更富魅力。周圍布依村寨依山傍水,苗族村寨踞山臨谷。他們語言各異、服飾紛呈;有跳花、跳洞、跳場,過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慶活動;他們吹蘆苼、奏嗩吶、唱山歌、觀鬥牛。整個花溪籠罩在民族文化的氛圍之中。
花溪公園,山嶺玲瓏小巧、錯落有致;溪水純淨澄碧、曲折善變;花木繁茂蔥籠,秀拔多姿;橋榭亭閣,各具特色,以少勝多。這種種景物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它的韻致,全在蕭疏自然,一派清新的野趣。
獨特景觀
園內壩上橋、百步橋、修家壩瀑流雷鳴,飛珠奔玉;芙蓉洲、放鶴洲溪流寧靜,青澈點點;
麟山、蛇山、龜山、梅山、葫蘆山怪石嶙峋,古藤漫徑,樹出石隙;
松梅園、碧桃園、櫻花園、桂花園、牡丹園四時繁花,奼紫嫣紅,黃金大道依山傍水,風景如畫。
花溪公園春天百花爭艷、夏日荷風送爽、金秋桂子飄香、隆冬梅花清馨,亭、台、樓、閣若隱若現,整個公園終年掩於綠蔭之中。
秀美的小山巒,聳立於花溪河的兩岸,山內多有溶洞貫穿,有暗河流淌其下。蜿蜒曲折的花溪河,清清流水婀娜多姿。河水貫山過崖,越橋撞壁,形成了許多小湍流、小瀑布、小湖潭、小河灘。沿溪兩岸,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些巧奪天工的樓台亭榭、步磴飛橋、賓館別墅,給這山環水繞、堰塘層迭、河灘十里的綺麗風光增添了醉人的情致。溪畔附近的麟山,高不過百米,遠望恰似一座天然大盆景。小山之上碧翠層岩、小徑曲環、溶洞橫穿,“飛雲閣”巧建山間,遊人登至山頂,可俯視花溪全景。另一座名為龜山的山巒與麟山相依,居於花溪中心。山麓中有小橋飛架,河水奔騰,瀑布下落處河水碧綠,流速漸緩,形成帶狀小湖,遊客可泛舟漫遊,一覽兩岸瑰麗風光。“壩上橋”上方,綠樹掩映之中有一幢紅瓦白牆的小別墅。
花溪公園的歷史人文景觀亦極其豐富,既有著名作家巴金和蕭珊1945年舉行婚禮的東舍,還有周恩來總理曾下榻過的西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墓也位於此地。
社會經濟
2006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43.4970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5.9750億元,同比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6.7755億元,同比增長19.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0.7465億元,同比增長14.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74:38.57:47.69。人均生產總值13330元,同比增長14.8%。財政總收入完成4.0755億元,同比增長16.5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445億元,同比增長1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9億元,同比增長32%。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區外資金11.0529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實際到位市外資金8.5421億元,同比增長31.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4680億元,同比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32元,同比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64元,同比增長10.7%。金融機構年末銀行存款餘額42.2668億元,同比增長11.05%;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4.7038億元,同比增長7.5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1‰以內。“十一五”期間,花溪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區、文化區、旅遊區的發展定位,抓住大品牌落戶、大項目帶動、大企業進入的新機遇,圍繞實施交相輝映、綠色產業、大地之舞三大計畫,重點實施生態立區、旅遊興區、工業強區三大戰略,增創投資增長速度、綠色產業增長速度、旅遊文化產業增長速度、信息技術套用程度四個新優勢,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實現第二產業占經濟主體的新跨越。
歷史文化
花溪區主要有六月六歌會、跳地戲、四月八、鬥牛。六月六歌會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里,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
跳地戲
其演唱用當地方言,形式憨直拙樸、粗獷自然。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地戲表演共有20餘堂,主要演繹歷史上各個朝代的英雄人物,歌頌保家衛國、英勇善戰的英雄主義精神,傳統劇目包括隋唐薛仁貴征東、宋朝楊家將、岳飛傳等。花溪民間地戲文化具有悠久歷史,豐厚的底蘊,傳承幾百年來成為當地布依族同胞勞動之餘喜愛的娛樂活動。
地方特產
糕耙稀飯
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將糕粑在一種特製的開水壺頂蒸透後倒入碗中的荸薺粥或藕粉粥中,用燒開後的井水調和而成,獨具特色。米豆腐
傳統的風味小吃。用酸湯點制,不用石膏。一般用專門的井水製作,製作時加入青菜汁。
雞辣椒
與辣子雞不同,首先要將辣椒發酵,然後用菜油炒制,其次是將剔除骨頭的雞肉用油爆炒。之後將雞與辣椒一起燜炒。做好雞辣椒後要放置一段時間使其味道純正。
花溪牛肉粉
始於20世紀70年代,精選新鮮優質的黃牛肉,用多種香料滷製後,加入到煮好的貴州特有的米粉當中,配以適當的牛肉原湯以及特製的煳辣椒粉、芫荽、泡菜等作料。
特色產業
辣椒是花溪區久負盛名的地方特產,花溪區盛產辣椒。由於該區特殊的土質、氣候、地理環境條件,產出辣椒具有肉質肥厚、色澤深紅、外形美觀、香味濃、油分重、辣味適中等特點,在省、內外享有盛名。同時由於辣椒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紅色素、多種維生素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維生素C居蔬菜之首,可增進食慾,促進血液循環。所以辣椒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僅可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還可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到1997年底,花溪辣椒從種植到加工,都有了一定的規模。全區共有6個鄉鎮種植辣椒,已形成20000畝優質高產辣椒基地,年產乾椒300萬公斤左右,農業產值2400萬元,農民直接收入1600萬元左右,主產地黨武鄉、湖潮鄉、燕樓鄉(15000畝),均成立了“辣椒生產協會”或“辣椒生產專業合作社”,初具產業化模式。辣椒的深加工在發揚傳統製作方法的基礎上,還委託、聘請了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作科研開發和技術指導,精研配方,改進工藝,從而保證了產品品質。區內兩家主要辣椒加工企業(椒中嬌、鳳辣子)已形成年生產各類系列辣椒產品1000噸能力。市場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品牌已有相當的知名度。產品除銷本省外,還銷往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河北、安徽、江西、山東、上海、北京等省、市,並在20多個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
花溪區辣椒加工生產雖有了一定的規模,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單個企業生產能力小,實力單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省內外同行業的迅速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這種低水平的生產規模,已不適應市場的需要,市場制約了生產工藝的改進、新產品的開發、經營的擴大和市場的占有。
如何進一步把辣椒資源優勢變為市場優勢,把辣椒產業變為花溪支柱產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村脫貧致富,省、市、區領導及專家多次召開花溪辣椒產業化發展研討會,認為花溪辣椒產業的發展要與經濟發展思想相結合;要與農業、綠色產業相結合;要與“名牌戰略”相結合。組建企業集團,提高知名度,擴大生產規模。
在區委、區政府的引導下,同椒中嬌、鳳辣子、黔鷹三個企業發起,按照“自願、平等、互利互惠、揚長避短、共同發展”的原則上,組建了“貴州火鳳凰辣椒集團”,並於1998年3月6日宣告成立。集團宗旨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籌措資金,擴大規模,提高技術裝備,增加科技含量,實施名牌戰略,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集團統一品牌、統一價位、統一宣傳,積極推動辣椒產業化發展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集團成立後,積極開展工作,首先是統一品牌,在辣椒產品瓶蓋上統一使用“貴州花溪火鳳凰辣椒集團”和“貴州辣椒”字樣,達到宣傳貴州辣椒和統一品牌的目的。其次是推進產業化發展,“椒中嬌”,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聯合基層供銷社、“辣椒生產協會”和“辣椒生產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椒中嬌”有限公司,走貿工農一體化產業化發展路子,逐步擴大規模,增強輻射力。“椒中嬌”年產1200噸全自動熬制新線竣工投產。“鳳辣子”(蘭泰食品公司)在貴定、貞豐與當地聯合辦工廠,並可帶動貞豐10000畝辣椒基地。現在,集團已具有生產辣椒2200噸、帶動生產基地30000畝、食用油生產10000噸的能力。
集團成立後,得到省、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省、市領導吳亦俠、王三運、李萬祿、劉長貴、孫國強、黑衛平多次過問集團發展情況。孫國強市、黑衛平副市長專程到花溪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研究辣椒集團化、產業化發展路子。孫市長在研討會上指出,花溪發展辣椒產業有潛在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必須做到:變過去的手工勞動為工業化生產;開發適應不同消費者口味的品種去占領市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專業化、協作化、社會化路子,以降低成本、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市場,從而在競爭中取得主動。同時,還要求辣椒產業必須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商標、統一規劃、統一銷售、統一開發、統一後勤服務。
隨後,集團內部進行充分研商和醞釀,認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組成以資產為紐帶的(集團)公司勢在必行,而且條件已具備。一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符合國家農業發展精神;二是資源豐富、潛力大;三是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即有一條最先進的年產1200噸全自動生產線試產成功,技術方面除自己有一批高、中級技術人員外,還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省農學院食品系、貴州工業大學食品系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四是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穩固,開拓潛力大。為此,集團成員貴州花溪椒中嬌有限公司和貴陽蘭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資產重組形式,共同出資400萬元組建了“貴州花溪火鳳凰辣椒有限公司”。
集團公司成立後,本著推動辣椒產業化發展並形成新興支柱產業的精神,提出了立足貴州資源,依靠科學技術,大力發展辣椒產業的戰略構想。具體操作上,配套進行初加工和深加工,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構築一個辣椒產業的系統工程,形成新的產業支柱,並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規範化管理,以此促進全省鄉鎮企業、食品工業、種植養殖業、輕工業的全面啟動和全面發展,使我省辣椒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走上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道路。集團公司成立後,立即著手制定發展規劃。首先是六個統一。一是統一管理,“椒中嬌”和“蘭泰公司”今後作為子公司,由集團公司統一管理;二是統一質量,按照集團公司的質量標準,組織質檢;三是統一塑造品牌,逐步發展到統一商標;四是統一規劃,發展規劃、開發規劃由集團公司統一制訂和組織實施;五是統一銷售,由集團公司負責統一銷售和確定價格;六是統一後勤服務,原料、物資、協調服務、籌措資金等均歸集團公司負責。其次是著手CI的策劃和組織實施,塑造好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崇尚的企業精神。第三是制訂發展目標。初步輪廓是:力爭3年後,產值超億元,扶持發展好30000畝優質高產辣椒基地;通過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策劃塑造品牌形象,把集團公司產品品牌,通過宣傳刊超越其他產品,達到國內知名品牌,擴大其市場份額;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對辣椒製品進行深層次開發,探索尋找辣椒產業新的增長點;在銷售工作方面,根據目前市場格局可分為幾大區域市場:東北市場、華北市場、華中市場、華東市場、華南市場、西北市場、西南市場等,爭取較短的時間內在各中心城市設立銷售網路。
我們相信,在火鳳凰集團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集團公司全體員工的辛勤耕耘下,在省、市、區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貴州辣椒一定能夠成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柱產業,貴州花溪火鳳凰集團將蓬勃發展。
名人
趙以炯:字仲瑩,又字鶴林,鹹豐七年丁巳(1857年)二月生於青岩城。二十三歲時中己卯科舉人。三十歲時,他與四弟以贓一同赴京會試,同中丙戌科進士。之後,九十名進士參加殿試,趙以炯獨占鰲頭,成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