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981年,IBM公司和世界銀行進行了一筆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與美元之間的貨幣掉期交易。當時,世界銀行在歐洲美元市場上能夠以較為有利的條件籌集到美元資金,但是實際需要的卻是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此時持有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資金的IBM公司,正好希望將這兩種貨幣形式的資金換成美元資金,以迴避利率風險。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中介下,世界銀行將以低息籌集到的美元資金提供給IBM公司,IBM公司將自己持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資金提供給世界銀行。通過這種掉期交易,世界銀行以比自己籌集資金更為有利的條件籌集到了所需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資金,IBM公司則迴避了匯率風險,低成本籌集到美元資金。這是迄今為止正式公布的世界上第一筆貨幣掉期交易。通過這項掉期交易,世界銀行和IBM公司在沒有改變與原來的債權人之間的法律關係的情況下,以低成本籌集到了自身所需的資金。
1982年德意志銀行進行了一項利率掉期交易。德意志銀行對某企業提供了一項長期浮動利率的貸款。當時.德意志銀行為了進行長期貸款需要籌集長期資金,同時判斷利率將會上升,以固定利率的形式籌集長期資金可能更為有利。德意志銀行用發行長期固定利率債券的方式籌集到了長期資金,通過進行利率掉期交易把固定利率變換成了浮動利率,再支付企業長期浮動利率貸款。這筆交易被認為是第一筆正式的利率掉期交易。
風險管理
在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潮流的背景下,掉期交易作為一種靈活、有效的避險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衍生工具,越來越受到國際金融界的重視,用途日益廣泛,交易量急速增加。這種交易形式己逐步擴展到商品、股票等匯率、利率以外的領域。由於掉期契約內容複雜,多採取由交易雙方一對一進行直接交易的形式,缺少活躍的二級市場和交易的公開性,具有較大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因此,從事掉期交易者多為實力雄厚、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國際性金融機構,掉期交易市場基本上是銀行同業市場。國際清算銀行(BIS)和掉期交易商的同際性自律組織國際掉期交易商協會(ISDA),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指引和準則來規範掉期交易,其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交易者和監管者的重視。
人民幣貨幣掉期交易起步
中國人民銀行在07年8月發布通知,決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交易。有交易員對此表示,新產品的推出符合外匯市場的發展需要,並且體現了央行最終建立由市場決定的匯率交易機制的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在其網站發布通知稱,決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五個貨幣對的貨幣掉期交易。如easy-forex易信,鐵匯等具備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會員資格的境內機構,可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