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風險
貨幣掉期的優點在於通過鎖定匯率,從而規避未來匯率變動風險。但如果將來匯率變化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則公司會失去獲得更有利匯價的機會。舉例說明:某日資企業從其母公司獲得一筆日元貸款,金額為10億日元,期限7年,利率為固定利率2.25%,付息日為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2001年12月20日提款,2008年12月20日到期歸還。公司提款後,將日元買成美元,用於採購生產設備。產品出口得到的收入是美元收入,而沒有日元收入。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公司的日元貸款存在著匯率風險。具體來看,公司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2008年12月20日時,公司需要將美元收入換成日元還款。那么到時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相對於期初匯率),則公司要用更多的美元來買日元還款。這樣,由於公司的日元貸款在借、用、還上存在著貨幣不統一,就存在著匯率風險。
避免風險
公司為控制匯率風險,決定與銀行敘做一筆貨幣掉期交易。雙方規定,交易生效日為2001年12月20日,到期日為2008年12月20日,使用匯率為1美元=123日元。這一貨幣掉期表示為:1、在提款日(2001年12月20日)公司與銀行互換本金:公司從母公司提取貸款本金,同時支付給銀行,銀行按約定的匯率123.00向公司支付相應的美元(8,130,081.30)。2、在付息日(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公司與銀行互換利息:銀行按公司貸款的利率水平向公司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將日元利息支付給母公司,同時按約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銀行支付美元利息。3、在到期日(2008年12月20日)公司與銀行再次互換本金:銀行向公司支付日元本金,公司將日元本金歸還母公司,同時按約定的匯率水平(123.00)向銀行支付相應的美元(8,130,081.30)。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於在期初與期末,公司與銀行均按預先約定的同一匯率(1美元=123日元)互換本金,且在貸款期間公司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於歸還日元貸款利息,從而使公司完全避免了未來的匯率波動風險。
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的推出,使得企業多了一種匯率風險管理的工具,它可以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和減少匯率風險。如果企業在境外有子公司需要融資,但是在境外融資成本較高,可以在境內以人民幣融資並與銀行進行人民幣兌外幣貨幣掉期交易(付外幣利息收人民幣利息),結果相當於以外幣融資,但是所付出的融資成本一般會低於直接在國外以外幣融資的成本。貨幣掉期也可以用於金融機構調劑本外幣資金餘缺,外幣資金充裕而人民幣資金匱乏的機構與人民幣資金充裕而外幣匱乏的機構展開本幣與外幣的貨幣掉期,雙方都可以有效提高資金收益。
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推出後,中國的銀行間市場匯率產品更加完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在人民幣升值、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大環境下,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特點和作用
1、貨幣掉期有以下有利於企業和金融機構避免外匯風險,從而降低籌資成本,獲得最大收益。2、有利於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負責管理。企業和金融機構可根據將一種貨幣的資產或複雜通過貨幣掉期交易轉換成另一種貨幣的資產或負債,從而適應資產和負債需求一致的資產負債管理戰略要求。
3、貨幣掉期還可用於投機獲利,增加參與掉期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表外收入。
4、有助於人們自由地進入某種歐洲資本市場。有些國家政府訂有規章、條令,阻礙進入某種歐洲資本市場,而通過貨幣掉期交易就可繞過這樣的人為障礙,自由地、間接地進入其中。
5、貨幣掉期完全不同於以前外匯市場上的外匯掉期,儘管兩者名稱一樣,外匯掉期只是在簽約和到期日作反向的本金貨幣交換,在交易的有效期內,它沒有一系的利息交換,並只限於外匯市場。而貨幣掉期除了本金的交換外,這有一段時期內的一系列的利息交換,並出現在各類金融市場中,發揮的作用更大,也更重要。
業務操作
在海外市場上,央行貨幣掉期業務在本質上是一種公開市場業務。此前德國央行、瑞士央行在本國貨幣升值時,都曾經採用央行貨幣掉期操作。其目的是穩定外界對該國貨幣的升值預期和減輕因賭升值而帶來的外匯占款壓力,以保持國內貨幣和匯率政策的獨立和穩定。
央行進行貨幣掉期操作,另一目的是發展衍生品市場,試探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貨幣掉期使人民幣匯率的信號更加明確,也有利於提高央行操作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不過,貨幣掉期對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是有限的。貨幣掉期只是把現在的供求關係轉移到未來市場上,並不能從實質上緩解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只有實現利率市場化、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成後,人民幣升值壓力才會減輕。
央行將貨幣掉期業務納入常規公開市場操作,除了穩定人民幣升值預期外,也有利於增加回籠市場資金的渠道,改變目前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偏快的局面。
為升值減壓
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得到了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波動日趨市場化的時期,人民銀行推出貨幣掉期操作有何重要意義:一是可以將其作為增加外匯產品創新、進一步深化外匯市場改革的新舉措。外匯市場的發展成熟,是向彈性匯率制度平穩過渡的前提條件。2005年,為配合中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央行加快了對外匯市場的改革,央行開辦貨幣掉期業務,可以鼓勵商業銀行參與建設外匯遠期市場,從而有力推動外匯遠期市場的發展,這既是對此前改革措施的進一步推進,也是對前期改革成果的進一步鞏固。
二是通過與商業銀行進行貨幣掉期交易達成的遠期匯率,可以為市場提供未來匯率走勢的重要信號,從而穩定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央行的權威性而言,央行與商業銀行進行貨幣掉期所採用的貨幣掉期價格,無疑對遠期的人民幣匯率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穩定了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就2005年的貨幣掉期傳聞而言,掉期匯率為人民幣兌美元價格為7.85元,表明1年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可望在7.85元左右,雖然1年後真實匯率可能會有所偏差,但是人民幣升值的趨勢顯而易見,升值幅度也有了較為確定的參考值。
三是央行的貨幣掉期操作可以回籠並鎖定市場資金,從而成為央行用市場化手段控制貨幣供應、調節市場利率的工具。央行與商業銀行間的貨幣掉期減少了銀行人民幣頭寸,降低了市場流動性,其對基礎貨幣的緊縮作用類似於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因而也豐富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正是從這一意義上,有人將其稱為“以美元為抵押的人民幣回購業務”。以2005年的貨幣掉期傳聞而言,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市場上減少了近480億人民幣的貨幣供應。因此也有市場傳聞,央行以後可能將貨幣掉期操作制度化,每兩周實施一次,將通過央票發行和貨幣掉期兩種手段調節基礎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