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地貌結構制約著濕地的形成與演變方向。由地殼構造運動形成了一些平原的沉降區,並匯聚沉降了巨厚的陸相碎屑物沉積層,構成了松嫩盆地的地質基礎。作為地貌形態展現的黑龍江松嫩平原,形成了安達——齊齊哈爾——白城子三角地帶的盆地的“盆底”,即松嫩平原的最低區域。
大慶市就位於這個低三角區內,相對於周邊地區的地貌類型來說,屬於地貌上的“負地形區”。
負地形是沉積物堆積的有利條件,也是沖刷微弱的場所。煤、石油、鋁土、鐵、泥炭、鹽類和錳結核等沉積礦床多形成在盆地、凹地、平原和洋盆等負地形中。
成因
負地形區的地貌格局造成區域內地勢低洼,排水不暢,以及外營力的作用,形成的一些窪地,造成了河流無尾無出路,使本區域內形成規模較大的湖泊群,這是負地形的主要成因。地表正、負地形間及地表與地下喀斯特類型間常有成因聯繫,構成一定的地貌組合。
主要類型
負地形主要類型有落水洞、斗淋、豎井、盲谷、乾谷、喀斯特窪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峽谷、溶溝和溶隙等。
影響
負地形的地貌格局決定了一些地區不斷地接納、匯聚、堆積在外力作用下,由四周正地形區搬運遷移的陸相碎屑物。“夷平填窪”是不可改變的自然地理過程中外營力作用的運動規律,只要這種正負地形差異格局的存在,就將持續地進行下去,直至夷平或填平。
負地形的地貌格局也造成了地球化學過程中的易溶性鹽類在本區域匯聚沉積的機制。來自正地形區的易溶性鹽類(硫酸鹽、碳酸鹽、重碳酸鹽等)遵循“鹽隨水走,水蒸鹽留”的規律,富集於負地形區,形成了這些地區大面積的鹽漬化土壤。
在現地質階段松嫩平原地殼運動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從這些地區的自然地理過程對區域內濕地的影響與作用的結果來看,其發展趨勢就是濕地被填平、面積在縮小。
此外,有些湖泡出現的變淺、變小的現象,除人為干擾、污染、加劇富營養化作用外,也存在著由湖泊的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自身演化規律的變化,這是正常的自然地理過程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