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貝羅蒙特大壩建在巴西北部的亞馬遜河支流辛古河上,建成之後,貝羅蒙特水電站的預計總裝機容量是11233兆瓦,其規模僅次於中國的長江三峽大壩、巴西的伊泰普大壩、中國的奚洛渡以及中國的白鶴灘水電站,預計耗資110億美元,計畫裝機容量1萬1200兆瓦,2015年開始發電。巴西政府認為,這一水電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緩解巴西緊張的電力供給,並創造多個就業機會。但這一舉動遭到了反水壩的環保人士和部分亞馬孫土著居民的反對。反對者批評稱,貝羅蒙特大壩建設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將淹沒大片亞馬孫熱帶雨林,至少3萬名亞馬孫土著居民將被迫遷移。20世紀90年代,由於民眾大規模的抗議,最初建立貝羅蒙特大壩的計畫被迫擱淺。當地土著部落居民擔心,修建貝羅蒙特大壩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
建立背景
在20世紀中葉之後,巴西的經濟成長速度一直很快,貧困人口數量減少了幾千萬,由此帶來的能源消耗也是巨大的。儘管巴西已經聯手巴拉圭,於1991年在兩國交界處的巴拉那河上建起了世界裝機容量第二大的伊泰普水電站,但伊泰普已經有些不堪重負。
2002年、2005年和2007年,2009年11月,巴西發生過數起大停電事件,同時,巴西的耗電量還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儘快找到充足、穩定的能源供給,成了政府的頭等大事。隨著全世界對礦物燃料消耗的限制,水力發電似乎成了一個最好的選擇。由於巴西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亞馬遜河一帶充沛的水力資源當仁不讓地成了焦點所在。作為亞馬遜河最重要的一條支流,欣古河擁有7800立方米/秒的水流量,以及87.5米高的落差,這用當時一位工程師的話來說就是:“這是上帝絕無僅有的傑作,它就是為了水電站而生的。”因此,這座大壩的修建就順理成章。
工程設計
在最初的計畫中,貝羅蒙特大壩組是由六座大壩相輔相成的,由於環保方面的爭議,在1990年代被擱置了下來。到了2002年,有人提出了另外兩個修改方案:將六座大壩減為四座,或是只留下貝羅蒙特一座主壩,外加兩座輔助的副壩。2010年10月,由巴西政府部門和私人電力和建築企業構成的NorteEnergia公司拿下了大壩的開發權,等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資源部IBAMA於2011年6月下發授權書後,工程正式開始。
這項工程預計將耗資170億美元(由於對水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存在懷疑,80%的資金都是從巴西國家開發銀行BNDES貸款的,私人投資者鮮少參與),受影響的面積約668平方公里,約有25000名原住民將被迫遷徙。在最後的方案中,欣古河的上游將建起相輔相成的一座主壩貝羅蒙特,兩座副壩BelaVista和Pimental。其中,貝羅蒙特總裝機容量為11000兆瓦,Pimental水電站為233兆瓦,BelaVista大壩則起到補充溢洪的作用。為了將足夠的水引至主壩,另外還有兩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將原有土著居住地的河水改道至水庫貯存。
遭抵制
自從1975年建壩規劃被提出以來,它可謂是世界上最受爭議的大壩之一。建設計畫在幾十年中曾數次被暫停擱置,然後又在各種利益團體的驅動下重新復活。
一些原住民從1980年代就開始反對大壩的建設了。
2010年4月,在NorteEnergia公司取得開發權的前夕,巴西各大城市的街道上湧現出大批的抗議者,環保組織、NGO和原住民們為了保住亞馬遜河紛紛搖旗吶喊。
2012年8月末,就在12000多名工人在欣古河上游幹得熱火朝天,推土機已經開到土著領地邊緣時,巴西聯邦法院下令,暫停貝羅蒙特水電站的建設,因為這個項目“沒有適當諮詢當地土著居民的意見”。環保人士認為這次的判決相當嚴厲:如果發展商和當地政府不遵守裁決,讓工程繼續進行的話,他們將面臨每天50萬雷亞爾的罰單(約等於156萬人民幣)。但實際上這個處罰並不嚴厲,這么大的電站一年的發電量大約是500億度,折算成中國的電價,該電站每天的發電產值大於一億元人民幣。所以,法院的處罰其實只相當於停工損失的百分之一。況且,法院的判決只是針對“沒有適當諮詢當地土著居民的意見”這一點上,估計該工程不大可能因此真正停工。因為並不是當地所有的居民都反對該工程的建設。
環保問題
地球環境影響
貝羅蒙特壩群建起後,將有668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這相當於整個芝加哥市的大小。其中,有400平方公里曾經是茂密的熱帶雨林。某些環保反壩的組織認為:“在過去,這些植物的葉子捕捉和吸收了大量的碳元素,一旦它們淹沒在水底,在缺氧環境中被產甲烷菌不斷分解,又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大量甲烷,將這些碳元素釋放出來。人們都知道二氧化碳對於環境的危害性,而甲烷被釋放到大氣中後,對地球環境產生的影響比它要厲害二十多倍。”而事實上,熱帶雨林才是甲烷的最大排放源,然而,雖然排放的甲烷雖然比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作用更強,但是,甲烷氣體極不穩定,幾年之內就會轉變為二氧化碳。因此,成熟的熱帶雨林的碳吸收與碳排放作用保持平衡狀態。所以,淹沒熱帶雨林並不會影響地球的碳排放。關於“曾有環保組織在1990年對巴西帕拉省的Curuá-UnaDam大壩做過研究,結果發現,它產生的大氣污染是相同發電量的燃油火電廠的3.5倍,主要的污染排放物便是甲烷。”的說法,有很大的迷惑性。如果這種說法能成立,那么聯合國提倡發展水電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就是錯誤的。為此,國際社會組織很多國家專門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核實。要知道當一個水電站的水庫很大,但該電站的裝機容量的很小的時候,確實可能會有環保組織說的情況出現。但是,也有些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很大,但水庫很小,例如我國的葛洲壩水電站。據測算葛洲壩水電的碳排放只相當於火電排放的幾十萬分之一。可見,尋找極個別的特例,都不能說明問題。如果要比較生產同等的水電碳排放與火電碳排放,至少要以一個國家的總體情況進行比較。根據加拿大全國的統計結果,水電的碳排放只相當於火電排放的五十分之一,而瑞士全國的統計結果顯示:水電的碳排放只相當於火電的三百分之一。很多國家的水電碳排放比較的普遍結果是:水電的碳排放是火電的五十分之一到五百分之一之間。所以,聯合國堅定地認為,水電是當前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減排手段。
生態威脅被誇大
反水壩的環保組織認為“貝羅蒙特大壩使得辛古河改道給大片熱帶雨林和漁業帶來嚴重威脅。水庫會將曾經物種豐饒的雨林變成汪洋一片,那裡生活著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動物物種,是不可能被全部遷徙出去的,等待它們的只有滅亡,僥倖逃出的鳥類,也可能因為失去棲息繁衍的地方,或是找不到食物而絕跡。”。實際上該大壩建成後,僅能淹沒400平方公里的雨林,況且這些水庫仍然是濕地。客觀上不可能會對當地生物物種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也絕不是在巴西建造的第一座水庫,各種生物會不會絕跡,事實早已經給出了答案。環保組織還擔心“居民們的另一種食物來源,魚類,更是直接的受害者。”的那實際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水庫建成之後,由於水域面積的擴大,漁獲量都會有大幅度的增加。
反水壩的環保阻礙還宣稱“水庫開閘放水還可能使魚類中毒。大部分水壩都是從水庫底部放水的,那裡水壓強大,氮氣會溶解其中。而一旦水流入下游,氮氣會開始慢慢地以氣泡形式湧出來。要是魚在這時吸入了氣泡,裡面的氣體足以使其致命。這就跟患潛水病的原理是一樣。”這種說法也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因為壓強大“氮氣會溶解其中”的說法,根本就不成立。我國三峽的壩高185米,造成的壓強比巴西的那座電站高出近百米,但是,從三峽大壩底部發電後產生的泄水,從沒有出現過“氮氣會溶解其中”的問題,倒是洪水期水庫表面的泄洪,由於與空氣的充分能產生一些水體中含氣量過高的問題。所以,過飽和氣體的問題只是偶爾水庫泄洪是產生一種副作用,絕對不會是經常出現的,再說,貝羅蒙特大壩比三峽大壩要第一百米,到底會不會真有過飽和的氣體產生還不一定。要知道適當的“加氣”能夠提高水體的含氧量,對於魚類的生存繁衍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國的三峽水庫建成後,中華鱘在葛洲壩的下游建立了新的天然產卵場就與三峽大壩的加氣作用提高了長江水體的含氧量有關。未來的貝羅蒙特大壩也將會對河流中的魚類產生非常好的正面作用。
效益問題
關於電站的效益,環保組織認為“雖然欣古河水量充沛,但它每年枯水季長達3到5個月。也就是說,儘管貝羅蒙特總裝機容量有11233兆瓦,但實際每年的平均發電量只能達到4462兆瓦,只有39%的效率。假設貝羅蒙特水電站正常運行50年,每年平均發電量以4462兆瓦計算,它的總發電量如果改用燃油發電的話,也只相當於消耗了巴西石油儲藏量的9%。”。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看出來,貝羅蒙特大壩的作用不僅事實發電,還有重要的水資源調節功能。因為,那裡每年的枯水期長達3到5個月。事實上,水庫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把洪水期的災害變成枯水期的資源。只不過反水壩的環保組織在誣衊水電開發的時候,總要故意隱瞞這一點罷了。這裡他們在指責水電站的效益不高的時候,一不小心才把該電站的最重要的生態作用展露出來了。此外,貝羅蒙特水電站決不可能運行50年,如果需要,該電站完全可以運行500年甚至一千年以上,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個電站就能提供超過巴西全部石油儲量的能源。取之不盡,用治不絕。這就是可再生能源的特點,也是為什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賴可再生能能源的根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