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仙女蟲

貝氏仙女蟲分布在我國的吉林、湖南、貴州、新疆淡水中。

簡介

目名: 顫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仙女蟲科 (Naididae ) ()
屬名: 仙女蟲屬 (Nais Müller,1773 )
種名: 貝氏仙女蟲 (Nais bretscheri Michaelsen,1899 )

分布描述

吉林湖南貴州新疆。淡水。

主要鑑別特徵

體長1.7-3.3mm,體寬0.2-0.3mm,體節21-34,n=14-17。口前葉圓錐狀。有眼。背血管靠消化道左側。胃在Ⅶ節,前端緩緩膨大。體腔球少。背剛毛始於Ⅵ節,每束有髮狀剛毛和針狀剛毛各1(稀2)條。髮狀剛毛較一般種類為短,其長度僅80-100µm;針狀剛毛約長61-75µm,毛節靠遠端1/3處,毛乾遠端稍作彎曲,且分2叉,兩叉幾乎等長、平行。腹剛毛自Ⅱ節始,Ⅱ-Ⅴ節的每束4-5條,乾直,較他節的顯著瘦長(長89-97µm,粗1.7µm),毛節在近端1/4處,兩叉作弧形彎轉,遠叉約為近叉的2倍(遠叉/近叉=7.5/3.7µm);他節腹剛毛通常4-5條(Ⅶ-Ⅸ節可能減少)一束,在Ⅶ、Ⅷ、Ⅸ諸節的腹剛毛束中,常常出現1、2條特別粗大的鉤狀剛毛,叫做巨剛毛,其毛乾長達113-120µm,粗達7.5µm;毛節靠遠端,遠叉鉤轉,又尖又長(12.3-15.3µm),近叉通常退化,僅留痕跡。除巨剛毛外,又有粗剛毛和正常剛毛,前者長約81µm,粗3.7µm,毛節稍靠遠端,遠叉(7.4µm)約為近叉之3倍;後者較短小,長約61µm,粗2.5µm,遠叉僅為近叉之2倍許。這兩種剛毛在Ⅶ-Ⅸ節可以和巨剛毛並存;在其他體節,通常兩者並存,惟越靠後端,正常剛毛愈占優勢,粗剛毛則減少或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