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蹄。
性味
味甘、鹹,性平。
歸經
歸胃經
功效
補氣血,潤肌膚,通乳汁,托瘡毒。
主治
用於虛勞羸瘦,產後乳少,面皺少華,癰疽瘡毒。
相關配伍
1、治婦人產後無乳汁:①豬蹄一隻,治如常,白米半升。上煮令爛,取肉切,投米煮粥,著鹽、醬、蔥白、椒、姜,和食之。(《食醫心鏡》豬蹄粥)②豬蹄四枚,治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蹄。土瓜根、通草、漏蘆各三兩。以汁煮取六升,去滓,內蔥白、豉,如常著少米煮作稀蔥豉粥食之。食了或身體微熱,有少汗出佳。乳未下,更三兩劑。(《廣濟方》)③母豬蹄二枚(切),通草六兩。以綿裹,煮作羹食之。(《經效產寶》)④母豬蹄一隻,木通三兩。上二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並取此汁作羹亦得。(《聖濟總錄》)⑤豬蹄四個,以水五升,煮汁三升,澄清。瞿麥(去梗)、漏蘆(去蘆頭)、木通(銼)各一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豬蹄汁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普濟方》豬蹄湯)
2、令面光澤面潔白:大豬蹄一枚。上以水二升,清漿水一升,煮令爛如膠,夜用塗面,曉以水洗之,麵皮光急矣。(《聖惠方》)
3、治癰諸疽發背,或髮乳房,初起微赤:母豬蹄兩隻,通草六分。以綿裹和煮作羹食之。(《梅師集驗方》)
4、治時氣熱毒攻手足,腫痛似脫,不可忍:豬蹄一具(去毛淨洗,銼碎),蔥白一握(切)。以水一斗,煮五七沸,去豬蹄等,稍熱漬之。
5、治虛勞陰濕癢生瘡:豬蹄二枚(細銼),槐樹寄生(細銼)一升。以水五升,煮取汁,去滓,看冷熱,洗瘡三五度。(4-5方出自《聖惠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煮食,適量。外用:適量,煎湯洗。
採集加工
宰殺後,颳去豬毛,剁下腳豬爪,洗淨,鮮用。
形態特徵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徵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雜食性家養牲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相關論述
《本草經疏》:“乳屬陽明,陽明脈弱則乳汁不通。(豬四足)能益陽明經氣血,故能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