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對環境的要求

豬對環境的要求

豬對環境的要求可採用單列開放式,常為兩列中間一走道設定。均採用大欄地面群養方,自由採食,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地面要有一定的斜度,有利於排水順暢,而條狀地面之條溝能讓豬糞易於掉落,同時也應避免傷到豬蹄部。

安全、優質、高效養豬與豬的生存和生產環境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因此,只有了解豬對環境的具體要求,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和降低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1.溫度
豬是恆溫動物,在正常情況下,無論外界溫度如何變化,豬體都能通過自身的調節,保持體溫基本不變。當環境溫度適宜時,豬最容易保持體溫正常,飼料利用也最經濟;當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時,豬飼料的消耗量增加,生產水平降低,或減少採食,減少活動,甚至發生凍死或熱死。所以,將環境溫度控制在最適於豬生長發育和生產的範圍之內,是充分發揮飼料作用和提高生產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
各類豬的適宜環境溫度,除帶仔母豬一般控制在22℃一25℃,斷奶仔豬控制在21℃一22℃外,克郎豬與大豬可用卜列的公式計算:
T=-0.06XM+26
式中:T一環境溫度
M一豬的質量
按照上述公式計算,某一質量為80kg的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1.2℃。
2.濕度
空氣在任何溫度下都含有水汽,其潮濕的程度就是空氣濕度。濕度大,豬體抵抗力減弱,發病率增高,易患疥癬和濕疹等皮膚病與呼吸道疾病,對生長發育和產仔都不利。如相對濕度從45%升高到95%,豬的日增重下降6%一8%;在乾燥光亮豬舍中飼養的母豬,可比在潮濕陰暗舍中飼養的母豬產仔數提高23.1%,仔豬斷奶窩重提高18.1%。密閉式無採暖設備的豬舍,公豬、母豬、幼豬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一75%,肥育豬為75%一80%。有採暖設備的相應減低5%一8%。舍內濕度可用濕度計測定。
3.氣流
氣流是指舍內空氣的流動,其流動量與速度對豬的生存與生產都有影響。熱天,它有利於豬肌體散熱,對健康和生產力有良好作用。冷天,它增強了肌體散熱,加重了寒冷對豬的威脅,增加能量消耗,使生產力下降。故豬舍內氣流以0.lm/s一0.2m/s為宜。夏天,應充分進行對流通風,以加速豬體散熱。在冬天寒冷的條件下,密閉式豬舍內也應保持相當的氣流,以使舍內的溫度、濕度、化學組成均勻一致,且有利於將污濁氣體排出舍外。
4.有害氣體
豬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的腐化分解,不僅使舍內空氣中的氧分減少,二氧化碳增加,而且產生了氨氣、硫化氫、甲烷等有害氣體,對豬的健康和生產力有不良影響,故舍內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求不得超過1500x10(-6),氨氣含量最高限為26xl0(-6),硫化氫含量不得超過10xl0(-6)。此外,舍內的灰塵和微生物落在豬體與飼料上也是一大危害,因此,加強衛生與消毒工作成為管理的一道必備程式。
5.噪聲
外界傳入的噪聲,舍內機械產生的噪聲,以及豬自身產生的噪聲,對豬的休息、採食、增重等都有不良影響。對豬而言,聲音以不超過85dB為適度。
6.圈養密度
給豬提供一個能保證生產發育而又經濟的合理空間,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減少因空間狹小而引發的惡癖,如隨處排便、咬尾等問題的發生。合理的圈養密度為:質量為35kg一50kg的豬,每頭占床面0.45平方米;質量為5lkg一90kg的豬,每頭占床面0.8平方米。此外,在運送肥豬和引入豬苗的過程中,溫度和密度(如裝車、船頭數)的不合理,也成為造成豬體重下降,甚至患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在氣溫偏低、密度稍小的情況下,豬的死亡率較低,而密度越大、氣溫越高、距離越長,死亡率越高。這一經驗教訓值得借鑑。
總之,在了解了豬對飼養環境的生理要求及掌握了該創造的適宜尺度之後,就應該結合豬舍建設、飼養答理、衛生防疫等實踐予以真正的落實,以不斷提高科學養豬的水平,取得應有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