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和碩豫親王,是滿清王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其始封祖為和碩豫通親王愛新覺羅·多鐸,末代為懋林。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崇德元年(1636年),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豫親王。
世系
1.豫通親王多鐸
多鐸,清太祖第十五子。封豫親王,謚通。順治九年三月,睿親王多爾袞既削爵,其同母弟豫親王多鐸追降郡王。康熙十年,追謚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復封豫親王,即豫通親王,詔配享太廟。
2.信郡王(追封豫宣和親王)多尼
多尼,多鐸次子。崇德元年丙子十月十八日卯時生。母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索諾穆台吉之女。初封郡王;順治六年(1649)襲豫親王爵;八年,改封信親王;九年,降信郡王。順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率軍南下,與明將白文選、李定國等戰於雲南永昌、騰越,有軍功。還師後不久病死。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四日辰時薨,年二十六。謚宣和,為信宣和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3.信郡王(追封豫親王)鄂扎
鄂扎,多尼次子。襲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康熙十四年,命為撫遠大將軍,討察哈爾布爾尼。師次岐爾哈台,詗知布爾尼屯達祿。鄂扎令留輜重,偕副將軍圖海及梅勒額真吳丹輕騎進。布爾尼設伏待,命分軍搜山澗,伏發,師與土默特兵合擊破之。布爾尼督兵列火器以拒,師奮擊,布爾尼大敗;復收潰卒再戰,又擊殲之,獲馬械無算。布爾尼以三十騎遁,中途為科爾沁部長沙津射死。察哈爾平,撫餘黨一千三百餘戶。師還,上迎勞南苑,詔褒功,賜金百、銀五千。尋掌宗人府事。二十九年,副恭親王常寧備噶爾丹。三十五年,從上北征,領正白旗營。三十八年,以惰,解宗人府。康熙四十一年卒。
4.信郡王(追封豫親王)董額
董額,多鐸第七子。順治四年丁亥正月初五日申時生。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泰之女。初封貝勒。康熙十三年,命為定西大將軍,討叛將王輔臣。董額遣將梅勒額真赫業等守鳳翔,而率師駐西安。詔令進駐蘭州,董額未即行,上復命嚴守棧道。輔臣遣兵毀偏橋,斷棧道。詔責董額遷延,仍趣攻下平涼、秦州諸路。董額進克秦州禮縣,逐敵至西和,克清水、伏羌。復遣安西將軍穆占取鞏昌,蘭州亦下。尋與將軍畢力克圖、阿密達會師攻平涼,久未下。康熙十五年,命大學士圖海視師,改授董額固山額真,聽圖海節制。康熙十六年二月,削貝勒;三十一年,授正藍旗固山額真;四十二年,襲信郡王。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六月二十五日寅時卒,年六十。仍坐前罪,不賜恤。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5.信愨郡王(追封豫愨親王)德昭
德昭,鄂扎第五子。康熙四十五年襲信郡王。雍正間,歷左、右宗正。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謚愨。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6.信恪郡王(追封睿恪親王)如松
乾隆二十七年德昭去世後,高宗讓多鐸的五世孫如松襲信郡王。如松,是多鐸之第五子多爾博之次子蘇爾發之長子塞勒之第五子功宜布之第三子。並追封其諸先祖多爾博、蘇爾發、塞勒、功宜布為信郡王。乾隆乾隆三十五年,如松卒。謚恪。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如松為睿親王,即為睿恪親王。並追封其諸先祖多爾博、蘇爾發、塞勒、功宜布為睿親王。並令如松第三子淳穎襲睿親王。
7.豫良親王修齡
修齡,德昭第十五子。功宜布剛去世時,以修齡襲其爵為輔國公,授左宗正。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襲豫親王。乾隆五十二年卒。謚良。
8.已革豫親王裕豐
裕豐,修齡長子。乾隆五十二年襲豫親王。嘉慶十八年,林清之變,所屬有從亂者,坐奪爵。
9.已革豫親王裕興
裕興,修齡次子。嘉慶十八年襲豫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奸婢,婢自殺。仁宗諭曰:"國家法令,王公與庶民共之。裕興不自愛惜,恣意乾紀,且親喪未滿,國服未除,罪孰大焉!"坐奪爵,幽禁。三年後釋之。
10.豫厚親王裕全
裕全,修齡第五子。嘉慶二十五年襲豫親王。道光二十年卒。謚厚。
11.豫慎親王義道
義道,裕全次子。道光二十年襲豫親王。歷內大臣、左宗正。同治七年卒。謚慎。
12.豫誠親王本格
本格,義道長子。同治七年襲豫親王。亦歷內大臣、左宗正。德宗大婚,賜四團正龍補服。光緒二十四年卒。謚誠。
13.豫親王懋林
懋林,本格之嗣子。光緒二十四年襲豫親王。
14.豫親王端鎮
懋林子,民國二年襲豫親王。
始祖簡介
愛新覺羅·多鐸,明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二月二十四日戌時生,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大妃烏拉納喇氏出,與皇十二子阿濟格、皇十四子多爾袞同母生。天命五年,由台吉晉和碩額真。天命十一年,為正白旗旗主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碩豫親王。六月,命掌禮部事。四年五月,以罪降為貝勒。八月,改管兵部事。七年七月,敘下松山功,晉豫郡王。八年十月,謀奪大學士范文程妻,罰鍰。順治元年四月,隨多爾袞入關,時人稱為十王。十月,復晉豫親王,授定國大將軍,西征。二年正月,入西安。二月,命移師定江南。四月,入揚州。五月,入南京,滅明福王。十月,凱鏇,晉號德豫親王。三年五月,授揚威大將軍,征蘇尼特部。十月,班師。四年七月,晉封輔政叔德豫親王。六年已丑三月十八日寅刻,病痘卒,年三十六,以福晉二人殉。九年三月,以系多爾袞母弟,追降郡王。康熙十年六月,追謚曰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復親王,配享太廟,並命見襲爵位之信郡王復始封王號曰豫,世襲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賢王祠。
豫親王府
豫王府位於東城區帥府園東口,今天協和醫院的位置。
豫親王始王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鐸。多鐸秉性剛毅,能征慣戰。此後世代綿延有13個王承襲豫親王爵位。
該府建於順治朝。多鐸去世,其第二子多尼襲王后改踢號為信,府亦改為信親王府。多爾袞死後,多鐸雖早多爾袞一年去世但也被牽連,於順治九年(1652年)被追降為郡王,同時,已繼襲親王爵位的多尼也因父罪降為信郡王。因此,在《乾隆京城全圖》上只繪有信郡王府,而無豫親王府。
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時,高宗追敘多鐸的開國之功後,命復豫親王爵,襲王修齡才由信郡王改號為豫親王,信郡王府亦改稱豫親王府。
該府前身為明代諸王館址。從《乾隆京城全圖》上看,該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面闊5間的正門,面闊5間的大殿(進深3間)、有丹墀,各面闊5間的東、西翼樓,面闊3間的後殿,面闊7間的後寢和面闊13間的後罩排房。大殿兩側各有3進院落的東、西跨院。中軸線上建築之大殿和後寢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與內廷。
傳說第四代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歡下棋,兩個人棋藝都不錯。乾隆皇帝經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娛樂。一日君臣會棋,打算一比高低。結果是5:5,勝負對等。怎么獎罰呢?乾隆靈機一動,說:“朕也不賞你,也不摳你門釘。這樣吧,朕準你府牆加高三尺!”府牆高低也是級別的表示,準加高府牆實際也是賞給榮耀。豫王很高興地接旨加牆。其實後來豫王才明白,加牆實際上是把自己禁錮得更嚴實了。府牆和大獄的院牆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終身。由此北京城就留下了“禮王府的房,豫王府的牆”的諺語。
隨著清王朝的倒台,豫親王的鐵帽子爵位也走到了盡頭,為了維持家族龐大的開銷,1916年末,有近300年歷史的豫王府,不得不賣給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國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築,請中美兩國的專家設計,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協和醫學院及附屬醫院。
據說拆除豫王府的時候,曾經挖出大量歷代豫親王藏於地下應急用的金銀財寶,協和醫院也正是用了這些大量的財寶,購置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成為當時中國最好的大型綜合醫院。
豫親王府除去門口的兩個臥獅、老豫親王府府門外擺設外,已無其他遺蹟可尋,但值得一說的是,現存的這對臥獅是北京清代所有王府門前唯一一對臥獅。
豫王墳
豫通親王多鐸墓地
豫親王多鐸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母親大妃烏拉氏,生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二月二十四日。不僅從小受到努爾哈赤的鐘愛,也在戎馬生活中經受了鍛鍊。初封貝勒,以軍功賜號額爾克楚虎爾。崇德元年(1636)曾封親王;緣事降為貝勒。清太宗“義以行法,仁以睦親”,對這位幼弟是善待的,愛護的。順治元年(1644)復封豫親王,十一月授為定國大將軍,率師取陝西,平江南,戰功為開國諸王之冠。其同母兄攝政王多爾袞“視豫親王厚,每寬假之”,順治四年(1647)七月加封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六年(1649)攝政王多爾袞正在山西與叛將姜驤作戰,聽說多鐸出痘馬上班師,趕到居庸關時,訃至,三月十八日寅時多鐸去世,年僅36歲,攝政王多爾袞“立去纓,易素服,號泣馳歸,日暮入京城臨喪”。有兩位福晉願意殉葬,多爾袞勸解無效。
多鐸的墓地在建國門外大北窯,老地名為苗家地。東到張洛房,南到三塊板,西邊是第二輩墳地,北邊到關東店,占地一百五十畝。墳地兩道大牆,磚牆內住有照應墳地的馬、徐等姓十戶。每戶住房三間,養身地二十畝。裡邊子牆一道,南邊有碑樓一座,內立馱龍碑一方。旁有東西朝房各三間,北邊為宮門三間。宮門與紅牆相連線。牆外西北角有阿哥墳七座。進宮門正對著享殿五間,旁邊是東西配殿各三間。享殿內有暖閣一,下有隧道直通地宮。同治、光緒之前,王爺祭祀需要進地宮行禮。並且享殿後未見寶頂,估計是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攝政王多爾衰去世不久,追論多爾衰罪,多鐸受到牽連,以同母弟降為郡王,墳地工程尚未完工,爾後未再建。馱龍碑是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初一日立的。墳地周圍植有松柏樹數行,紅黃柏為主,粗細不一,有的紅柏三個人拉手圍不過來。1947年,國民黨十三軍某部來到此間,將照應墳地戶住房拆毀,構築了工事碉堡,也燒掉了部分樹木。末一代豫親王端鎮此時將成材樹二百棵放掉,運到天津附近,被人民政權截留。他只得到定金若干元。
1950年這裡的老百姓又重新蓋了房。1953年,人民機器廠十幾個人來到墳地的東西朝房籌建工廠,許多老住戶參加了工作。1958年年底.人民政府進行文物普查,對豫王墳的地面建築做了測量登記,責成金屬結構廠保管。1966年,該廠將享殿和地宮拆毀,磚瓦石片、條石木料被一車一車拉走。在地宮發現青花瓷骨灰罐和石靴等。
1983年,筆者與朝陽區文物保管所所長蒿延齡專程去了一次金屬結構廠。當時有宮門三間,東西寬十四米,進深十米,為計量室使用,保護尚好。宮門西側有牆一段,六七米長,上邊的琉璃瓦還在。宮門東有殘牆一段,呈直角形。東配殿三間,為供應科使用。宮門外西朝房三間在1982年夏天由朝陽區王四營公社農民拆除,磚瓦運走,木料由廠方留用。東朝房三間,頂子已換成洋灰瓦,為半成品庫使用。
1984年3月20日,豫王墳成為朝陽區第一批文物暫保單位之一。1985年3月5日經市規劃局批准,在此興建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大廈,經與北京市文物局洽商,同意拆除,磚瓦石片贈給了平谷縣。
信宣和郡王多尼的墓地
在豫親王多鐸墓地西北不遠,就是第二輩豫王---信宣和郡王多尼的墓地。多尼為豫親王多鐸第二子,生於崇德元年(1636)十月十八日,崇德七年(1642)受封多羅郡王。順治六年(1649)十月襲親王,改號曰信。順治九年三月因伯父多爾衰罪,
降為郡王。順治十五年(1658)三月授安遠靖寇大將軍,偕平郡正羅科鐸等南征,與李定國、白文選作戰。—十七年(1660)五月師還,反倒被追論罪罰銀五千。十八年(1661)正月初四日薨,享年26歲,謚曰宣和。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多尼的墓地,東邊到老墳地西牆外,南到大北窯的——條大道北側,西邊隔塊莊稼地到土城溝(現在是通東大橋的馬路)東五百米,北邊到張家花園子以南。大體東西長二百五十米,南北長四百米。墓地也是兩道磚牆,外牆三米,南開大門,進大門甬路西邊有碑樓一座,內立馱龍碑一方。對著甬路是三間宮門,頂覆筒子瓦。於牆有五米左右。月台上有紅寶頂一座,西邊是土墳—座。墳地樹木以紅黃柏為主,八、九十棵。這裡的土地孫家耕種二十二畝,馬駒橋張家耕種其餘部分。孫家起初住在圈內,後挪到大牆北邊,蓋了三間房。
1930年,末一代豫親王端鎮考慮到十幾處王爺墳不好保守,由其母主持下將諸輩祖先移靈苗家地。王爺和嫡福晉移到二輩豫紅寶頂前,按昭穆次序排成兩行,用青磚砌的墳頭。側福晉墳揶到了孫家北邊,東西走向排列,也是兩行。1948年國民黨軍某部住進墳地,在外牆四角建了碉堡,將這裡的樹木修了碉堡,賣了劈柴。1951年,有個盜墓匪挖開了寶頂,將殉葬品賣了十根金條,案發後將該人逮捕。解放後,有關方面找過端鎮先生,問他征地有什麼要求。他說二輩墳地歸他弟弟端竅負責,他已離開大陸,墳地貢獻給國家。國家用大車將骨殖拉走,予以妥善厝置。
1954年外牆被陸續拆除,1955年孫德全(1913~1971)家搬到了周轉房,1956年搬到了東八里莊居民區。這時大北窯磚廠的幹部、家屬住進墳地,蓋了些小房。1983年,我去二輩豫王墳舊址轉了轉。老人講,光華路第一國小即墳地舊址;製藥廠前門馬路為側福晉墳地點;大煙囪和國槐東邊是孫德全家原址;外交部八號樓相當於當初磚廠的轉盤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