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豐原丘陵位於台灣雪山山脈西側,大安溪與濁水溪之間,西臨台中盆地。北起豐原,包括大肚山台地、八卦山台地、后里台地,為西部丘陵區最寬部分,東西呈半圓形,伸入玉山山脈與阿里山脈之間,是台灣島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區。南北長約55公里,東部寬約9公里,面積約450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山頂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坡度一般為20-30度。丘陵西部多雨裂。大甲溪、大肚溪和濁水溪沿岸常有高20米以上的河階地。北、中、南部各有一條省道橫穿。該區是台中盆地的重要依託。地形起伏不大,但峽谷、斷崖、雨裂和峽谷陡壁較多。
豐原市地處台中盆地北部邊緣、大甲溪南岸。原名“葫蘆墩”,系因早年大甲溪緩緩西流,在南岸沖積出隆起的土墩,形狀猶如葫蘆,故而得名。
清康熙年間,漢族移民進入這一帶,當時還是一片未經開墾的荒地,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土地開發基本完成,出現許多田園和灌溉水渠,奠定了農業生產基礎。1920年日本人因此地為台灣第一大米倉,改名為豐原,隸屬台中州。台灣光復後,豐原稱鎮,隸屬台中縣,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台中縣治遷至豐原,1976年3月,全鎮人口突破10萬人,升格為縣轄市。
豐原市地勢東高西低,東部有海拔290餘米的觀音山、東尖山等丘陵山地,西部為平坦的台中盆地的一部分。境內有北坑、中坑、南坑等溪流,水流清澈,常年不息。北部有大甲溪自東向西流過,農田灌溉便利。全市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為22攝氏度。另外,該市由於背依中央山脈,西有大肚山台地,是全省受颱風威脅較輕的城市之一。對外交通方便,縱貫鐵路的山線經過該市,豐原火車站是一等二級站。南北高速公路距該市西部約3公里處通過,設有豐原交流道,有公路相通,經此公路還可至東勢鎮接東西橫貫公路。還有至台中港、台中機場等公路,交通四通八達。
資源交通
豐原市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氣候適宜,農業生產一向比較發達,所產稻米稱為“葫蘆墩米”,米粒潔白,黏性較大,質地優良,在全省市場上享有盛譽。豐原地區耕地約1700餘公頃,年產稻米約7300餘噸,還有馬鈴薯、生薑、蒜頭、竹筍等蔬菜,以及柑橘、葡萄、李子等水果。其中以葡萄最著名,因該地土壤、氣候適宜,及栽培技術的改良,所栽培的葡萄可一年三收,是全省主要產地。位於鐮村裡的葡萄觀光果園,創建於1984年,占地面積5.8公頃,專門栽培巨豐葡萄,是台灣水果市場上的主要葡萄品種。位於公老坪的觀光果園,是全省較早創建的觀光果園之一,占地面積10餘公頃,除柑橘外,自90年代初開始向多樣化經營轉型,栽培的水果達100餘種,在全省各個果園中,其品種之多居首位,其中有人心果、無花果等全省罕見的水果。除供人參觀外,該園還辟有田園幼稚園、農村青年活動中心、露營區、烤肉區等,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使果農在台灣開放外國水果進口之後仍能圖存。
豐原市由於地近台中市,交通方便,工商業自6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極為迅速。該市最老的工業是木材加工業,位於東部的八仙山林場於1915年開發,1928年在豐原設立貯木場,成為全省當時最重要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中心之一。大雪山林區的開發,使豐原的制材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市大小木材加工廠曾達100餘家。60年代中期以後,豐原市發展起食品和製鞋業,其中,製鞋業在80年代中期多達60餘家,占全縣製鞋廠的1/3以上。其後又陸續發展起機器、五金、化工、造紙、電子、紡織、成衣等工業。目前,全市大小工廠多達3000餘家,已成為中部經濟區的工業重鎮。在城市建設方面已建有一批住宅社區,還有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在全縣是公共設施最完善的地方。
豐原市是新興的工商業重鎮,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清時即有“小蘇州”之稱,市區可供遊覽的去處很多,較著名的有肖家花園、五福臨鬥神木、中正公園、情人谷,石崗水壩、丘逢甲紀念園、高爾夫球場等。其中,肖家花園位於水源路北坑巷,為一私人經營的公園,園內除樓台亭榭外,遍植櫻樹,共有100餘種,每年農曆二至五月為花期,屆時可見一片緋紅的花海,煞是壯觀,是台灣中部交通最方便的賞花勝地。丘逢甲紀念園位於公老坪高爾夫球場附近,是為紀念抗日誌士丘逢甲修建,內有丘氏抗日誓師紀念碑和丘氏中舉人、進士紀念碑等,遍植花木,環境清幽。豐原市還有慈濟宮。樂天宮、慈龍寺、武聖宮、廣福宮等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