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白絹病

豇豆白絹病

豇豆白絹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及根部,病株葉片由下向上變黃,枯萎,最後全株死亡。

主要症狀

豇豆白絹病豇豆白絹病

豇豆白絹病,在染病初期病株呈水漬狀褐色斑,後擴展繞莖1周,生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集結成束向莖上呈輻射狀延伸,病健部分界明顯,病部以上葉片很快萎蔫、葉色變黃,最後根頸部褐腐全株枯死。 田間識別本病主要為害莖基部,皮層呈水漬狀腐爛,褐色,無明顯邊緣,斑面上生白色絹絲狀菌絲及初呈白色後變為褐色的菜籽狀菌核。後期病部環繞莖基部一周后,地上部葉片變黃,脫落,整株枯死。

發病規律

病菌寄主範圍廣,除豇豆外,也侵染其他豆科蔬菜,如菜豆、菜用大豆及茄科蔬菜中的番茄辣椒茄子等,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萌發產生菌絲進行侵染。高溫、時晴時雨,有利菌核萌發。施用氨態氮化肥和土壤呈酸性反應的,易發病。發病原因病菌主要以菌核留在土中越冬,菌核耐低溫,抗逆力強,在-10℃不喪失生活力,在自然環境下經過5-6年仍具有萌發能力。病菌發育最適溫度32-33℃,喜酸性土壤(pH5.9),不耐乾燥,喜潮濕。在田間主要靠灌溉水、肥料等傳播蔓延。菌核萌發時產生菌絲,直接侵入為害。高溫潮濕栽植過密、不通風、不透光,易誘發本病發生。

病原描述

病原為真菌,中文名:齊整小核菌。

防治辦法

1、合理輪作,及時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層,並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可減少該病發生,並在豇豆生長期菌核未形成前,拔除病株,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防止病菌複製感染。

2、加強田間管理,在豇豆生長期適當追施硫酸銨硝酸鈣,並噴施新高脂膜提高養肥有效成分利用率,同時及時澆水、中耕除草,在開花前噴施菜果壯蒂靈增強花粉受精質量,提高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無畸形、整齊度好、品質提高、使菜果連連豐產。

整地時增施消石灰,使土壤呈微鹼性反應,可控制病害發生。增施農家有機肥作基肥,促進有益微生物繁殖(木霉),具有生物防治作用。

3、藥劑防治,若發現病株應及時撥出並帶出集中燒毀或深埋,同時根據植保要求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0倍液等藥劑澆灌,隔7天再灌1次,並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發病期間噴灑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著重噴莖基部,每10天噴藥一次,連續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