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健散文隨筆

譚家健散文隨筆

譚家健教授,1936年出生於湖南衡陽,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之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現為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散文學會會長、中國駢文學會(籌)會長、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客座教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譚家健散文隨筆

本書收錄的文章,基本上屬於散文隨筆,第一編“海外剪影”,是有關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兩國的文章,有17篇,記風土人情、記事、記人也記書。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泰國、韓國、澳大利亞、歐洲10國,以及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多數是遊記。第二編“寰中雜記”,反映了作者從國小而中學、從軍隊到大學、從編輯部到研究所的生活點滴,多少帶有回憶錄性質。其中《志願軍中的小文化教員》,綴錄了在1954年為戰鬥英雄金克智記述的戰鬥故事;《“滾泥巴”的額外收穫》綴錄了在1963~1964年間為貧下中農所寫的家史和用順口溜形式寫的村史,只能算作通俗文學,但卻真實反映了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向工農兵學習的心路歷程。第三編“學林漫步”,屬於當代學術評論。都是作者讀了那些作品後的真切感受,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痕跡。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的是譚家健先生的散文隨筆,主要內容是關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風土人情、記事、記人的遊記;及作者從國小而中學、從軍隊到大學、從編輯部到研究所的生活點滴;還有一些當代學術評論,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痕跡。《荀子·正名》篇有一段話,意思是言談,也可以用於寫文章。體現了作者寫作本書時的基本態度和價值取向。

目錄

第一編海外剪影

中華文化在獅城

重教興國——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的旅遊文化

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民居

四通八達——新加坡的交通

美食天堂——新加坡的飲食文化

南洋杏壇,煦煦儒風——記林徐典教授

讀林徐典著《先秦文學史稿》

南洋盛會——記“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

馬六甲的華人足跡

多元的宗教建築文化

馬來西亞的洞穴文化

沙巴之旅

南方有嘉木——記鄭良樹教授

北馬見聞

從曼谷到巴堤雅

海上桂林——攀芽灣

韓國剪影

澳大利亞所見中國人

歐洲十國漫記

音樂之都維也納

水城威尼斯和山城聖馬利諾

露天歷史博物館——羅馬

從意人利到瑞士

藝術之都巴黎

小國巨人:比利時、荷蘭

橫穿南德意志

從阿里山到日月潭、陽明山

香港印象

第二編寰中雜記

我的人生五步棋

四十年代國小追憶

難忘的成章中學

七節龍的傳說

四看龍舟賽

湘南的燈節

南國兵營漫憶

志願軍中的小文化教員

冬日夏日皆可親——記楊晦教授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記褚斌傑教授

被扭曲的“教育革命”

憶陳翔鶴先生二三事

評論《水滸傳》毛太公惹的風波

“滾泥巴”的額外收穫

編輯生涯片斷

初游桂林日記摘抄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憶余冠英先生

交河故城一瞥

否去泰來二十年

武夷訪古游

王船山在“湘西草堂”(歷史小說)

北京乘車記

三十年來家園,五十餘載沾溉——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三十周年感懷

第三編學林漫步

並不美麗——評荒村的小說《美麗》

同時代人的英雄形象——讀電影劇本《老兵新傳》

看話劇《激流勇進》

枯木朽株”一解

讀毛主席《賀新郎》詞

讀毛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

永遠年輕的歌手——易仁寰

時代情懷與傳統神韻——讀易仁寰詩文

熾熱的詩句,熾熱的心——《適民詩選》序

《中國文化史概要》後記

《先秦散文藝術新探》後記

《墨子研究》後記

《六朝文章新論》自序

中國古代散文史稿》後記

本書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