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譚啟秀(1892年—1949年),廣東羅定縣黎少區龍九村人。廣東陸軍將校團炮科畢業,1924年任粵軍第三路司令,後涉嫌暗殺廖仲愷,1931年夏升任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少將副師長。1932年1月,“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2月7日,日陸海空三軍聯合進攻吳淞要塞,擊毀炮台。吳淞要塞司令鄧振銓棄職潛逃,蔡廷鍇令譚啟秀兼任要塞司令,譚即日上任,竭力整頓炮合防務,堅決抗擊日軍。2月中旬以後,日本軍艦10餘艘、飛機10餘架向吳淞炮台輪番攻擊和轟炸,以掩護步兵登入,均被擊退。至3月3日停戰,吳淞炮台始終屹立不動。 1932年4月,譚啟秀升任師長。獲青天白日勳章。
從軍經歷
福建人民政府建立時,蔡廷鍇把所部5師10旅擴編成5個軍10個師,譚啟秀所部第五軍2個師防守閩北,蔣介石為瓦解19路軍,曾經指使宋子文去做譚的工作,但譚啟秀長期追隨蔡廷鍇,且一直深受蔡的信任與重用,因而不為所動。迅即遭到張治中第四路軍攻擊,駐守延平的師長司徒非,被宋希濂一日就逼降。駐古田守軍師長趙一肩,也接受了張治中的勸降,譚啟秀只剩一個團駐守水口,被敵大軍擊破,譚隻身乘木筏逃出重圍。由於閩北失利之快超乎想像,19路軍不及轉移就被迫改編,自此消亡。
1938年3月,任國民黨中央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官。1940年開始,先後擔任第四戰區廣東南路第一區游擊指揮官、第八游擊區司令、第七戰區高級參謀、兩陽守備區指揮等職。1944年,日本侵略軍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戰略,自珠江三角洲地區舉兵向粵西地區進犯。8月,譚啟秀出任三羅抗日民眾武力指揮部指揮官,參與組建三羅抗日民眾集結隊三個大隊,總兵力3000餘人。9月,譚啟秀被委任為西江南岸團隊指揮官,統一指揮當地部隊對日作戰。後保衛李濟深到梧州,引起中央猜忌。1946年7月晉升中將,同年退役。1948年初由蔡廷鍇推薦為民革廣東籌委會召集人,1949年底病死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