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 編】
相關詞條
-
七種性自性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萬善聚集之因也。此約聖而論。故經雲。即三世如來性自性第一義心也。二性自性謂由前第一義心所集萬善之因。各有自性存於內故。...
七種性自性 具體釋義 -
八識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三自性論
大乘瑜伽行派論書。印度·世親菩薩造,全論共三十八個頌。民國三十八年,由劉孝蘭於重慶依藏文譯本譯出。現收於《大藏經補編》第九冊。 所謂三自性,即遍計所執自...
-
自性差別
自性差別,教義名詞。法相宗用語。謂自性之不同表現形式。《瑜伽師地論》卷八一:“此中自性差別者,謂色自性有十色處差別;受自性有三受差別;想自性有六想差別;行自性有三行差別;識自性有六識差別。如是等類,當知諸法自性差別...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三自性
三自性:指一切有情生命的本源——如來藏真如所具有的三種體性。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解釋 種類 -
自性唯心
佛教術語,謂心外無法,一切萬法僅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變現。 此類萬法唯心、三界唯心、自性唯心之主張,無論就哲理上或修持上,皆為大乘佛教教義主要基礎之一。 ...
-
《識》
《識》佛教術語。梵文vi(分析、分割)和 jāna(智)的合成語,意指對對象進行分析、分類所起的認識作用。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