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差別,教義名詞。法相宗用語。謂自性之不同表現形式。《瑜伽師地論》卷八一:“此中自性差別者,謂色自性有十色處差別;受自性有三受差別;想自性有六想差別;行自性有三行差別;識自性有六識差別。如是等類,當知諸法自性差別。”據此,自性猶概念之內涵,差別猶概念之外延;自性相當於種概念,差別相當於屬概念,故《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說:“自性者,體義;差別者,體上差別義。”又,是“自性”與“差別”的合稱。又,作為因明術語,與此釋有異。參見“自性與差別”。
相關詞條
-
七種性自性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萬善聚集之因也。此約聖而論。故經雲。即三世如來性自性第一義心也。二性自性謂由前第一義心所集萬善之因。各有自性存於內故。...
七種性自性 具體釋義 -
識自性
一、領受差別,二、采境差別,三、分位差別。 領受差別有三,采境差別有六,分位差別有三。 如是識蘊差別、總有十八自性應知。
-
自性唯心
佛教術語,謂心外無法,一切萬法僅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變現。 此類萬法唯心、三界唯心、自性唯心之主張,無論就哲理上或修持上,皆為大乘佛教教義主要基礎之一。 ...
-
名詮自性
加行無常三字而成句時,詮差別之義。 諸有為法,皆為無常,故云諸行無常。 以差別於無為法之常住,故云句詮差別。
-
相互差別
相互差別是因明用語。指因明立宗時有法與能別之間到底應該由誰來決定誰的問題。商羯羅主《入論》云:“此中宗者,謂極成有法,極成能別。差別性故”。《大疏》解釋...
-
法差別相違過
法,指宗(命題)之後陳(賓詞);差別,指宗之賓詞,系相對於宗之前陳(主詞)‘自性’,而特稱後陳為‘差別’,於因明中,其意義屬於‘意許’(意中所許)而非‘...
-
識住差別
謂四識住。 如是已顯經中如來所說諸識住相。 是故唯識,不立識住。
-
《六祖壇經》
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
《六祖壇經》 正文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又不曾患眼暗;只是參禪底人參得差別,證得差別,用心差別,依師差別;因此差別故...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三) 學佛的覺醒(連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