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 編】
相關詞條
-
七識住
佛學術語。 出《阿毗曇論》,識即心識。住者。謂此識隨所感報而安住也。論中不及四禪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處在欲界。及色界三地。無色界亦然。是說為識住。...
簡介 具體解析 -
八識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識陰
佛教術語,語出《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成觀法師編著。
概述 詳述 -
大乘顯識經
賢護白佛言:“世尊,眾生雖知有識,如寶閉在篋中不顯不知。 賢護白佛言:“不也,世尊,芽無所止。 “如是,賢護,識之在身止無處所,非眼、非耳鼻舌身等。
簡介 部分經文 -
佛臨涅盤記法住經
佛臨涅盤記法住經足本。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唐三藏沙門義淨據梵文足本補譯\n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拘屍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林。與無量無數聲聞菩薩摩訶薩俱。...
簡介 其他相關領域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又不曾患眼暗;只是參禪底人參得差別,證得差別,用心差別,依師差別;因此差別故...知無言無說處,一切非是(一念不生、純清絕點時仍然是意識心,仍非第八識真心...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三) 學佛的覺醒(連載七) -
佛說業報差別經
《佛說業報差別經》,具名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共一卷,為隋瞿曇法智所翻譯。為首迦長者說一切眾生系屬於業。依止於業,隨自業而轉,廣說一切之業,各有十種...
經文原文 經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