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維[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

謝維[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
謝維[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維,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9月生於安徽省無為縣。1981年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

基本信息

簡介

謝維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基因的表達和調控、基因功能的在體研究,擅長於套用動物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功能基因組的重要研究方法。他在發育、疾病(腫瘤)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G蛋白介導的信號傳導途徑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積累。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期間,作為第一承擔人完成“G蛋白介導的信號傳導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磷酸酯酶Cβ2對白細胞趨化作用有負調控功能和磷酸酯酶Cβ3與鎮痛有密切關係。有關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成為江蘇省醫學界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人,也是國內醫學界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極少數幾個人之一,引起同行的極大關注。

自1997年起,謝維教授先後承擔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及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論文30餘篇(SCI收錄14篇),其中8篇發表在影響因子7以上的國際一流刊物,主編、參編學術教材多部。獲得發明專利1項。他所在的遺傳學研究中心被第13屆國際組織相容性世界大會選定為“HLA與腫瘤”方面的參照實驗室,成為國際組織相容性聯合會該領域在中國指定的惟一成員實驗室,也是該組織在世界範圍內選擇的6個實驗室中的一個。

謝維 謝維

謝維教授先後獲得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勵計畫”和“吳健雄、袁家騮”科學獎等榮譽稱號。

學習經歷

1991年6月畢業於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5年10月畢業於南京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獲博士學位。

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作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99年5月至2001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附屬多倫多病童醫院博士後、訪問學者。2001年9月作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受聘為東南大學基礎醫學院遺傳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2003年獲準建設“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任主任;

2004年4月至2009年11月任東南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2009年12月起任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

主要社會學術兼職

國家自然基金委終審專家;

教育部科技委生命科學部委員;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

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發育生物學學會理事長;

江蘇省遺傳學會理事、副秘書長等。

J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遺傳學報》、《遺傳》編委。

主要業績

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基因的表達和調控、基因功能的在體研究,擅長於套用動物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功能基因組的重要研究方法。他在發育、疾病(腫瘤)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G蛋白介導的信號傳導途徑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積累。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期間,作為第一承擔人完成“G蛋白介導的信號傳導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磷酸酯酶Cβ2對白細胞趨化作用有負調控功能和磷酸酯酶Cβ3與鎮痛有密切關係。有關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成為江蘇省醫學界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人,也是國內醫學界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極少數幾個人之一,引起同行的極大關注。

先後承擔國家“973”二級課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 先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40餘篇,SCI收錄16篇,已被引用500篇次,其中8篇發表在影響因子7以上的國際一流刊物。在細胞趨化作用的研究中有多項重要發現,論文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明專利申請8項。

主編、參編學術教材多部。他所在的遺傳學研究中心被第13屆國際組織相容性世界大會選定為“HLA與腫瘤”方面的參照實驗室,成為國際組織相容性聯合會該領域在中國指定的惟一成員實驗室,也是該組織在世界範圍內選擇的6個實驗室中的一個。

重要發現

在對中國家蠶天然免疫的研究中,實現中國家蠶抗菌肽在大腸桿菌(E.coli)中的表達,發現了抗菌肽不但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腫瘤作用;在對哺乳天然免疫機制的研究中,發現了PL3Kγ在細胞趨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G蛋白偶聯的受體而不是酪氨酸激酶受體來實現的;發現磷酸酯酶Cβ2/3對白細胞趨化作用有負調控功能。PLCβ3與鎮痛有密切關係,體內研究發現在PLCβ3缺陷小鼠中具有更強的嗎啡鎮痛作用。G蛋白α亞基參與Tec家族非受體酪氨酸激酶調控,在細胞水平研究發現,G蛋白α亞基參與Tec家族非受體酪氨酸激酶的調控。腫瘤免疫遺傳學研究方面,對中國高發腫瘤HLA的分析,發現了肝癌組織中HLA表達上調現象。近年來,開始套用模型生物(果蠅、小鼠)研究發育相關基因的功能。

著作

主編、參編學術教材多部。

《Why?有毒的動植物》,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10-1

近期代表性文論

Yi Li, Ziaki Zhou, Xinwang Zhang, Huawei Tong, Peipei Li, Zichao Zhang,Zhengping Jia, Wei Xie and Junhai Han. Drosophila Neuroligin 4 regulates sleep through modulating GABA transmiss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3 33:15545–15554

Nina Hahn, Bart Geurten, Artem Gurvich, David Piepenbrock, Anne Kaestner, Damiano Zanini, Guanglin Xing, Wei Xie, Martin Göpfert, Hannelore Ehrenreich & Ralf Heinrich. Monogenic heritable autism gene neuroligin impactsDrosophila social behaviour.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13, 252:450-457

Wenwen Shi, Yan Chen, Guangming Gan, Dan Wang, Jinqi Ren, Qifu Wang, Zhiheng Xu, Wei Xie, and Yong Zhang. brain tumor regulates neuromuscular synapse growth and endocytosis in Drosophila by suppressing Mad express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3, 33(30):12352-12363

Yao Tian, Yi Li, Mingkuan Sun, Wen Hu, Didi Wan, Jing Li, Junhai Han and Wei Xie. Neurexin Regulates Visual Function via Mediating Retinoid Transport to Promote Rhodopsin Maturation. Neuron, 2013,77:311-322

Lin Yang, Fei Meng, Da Ma, Wei Xie and Ming Fang. Bridging Decapentaplegic and Wingless Signalings in Drosophila Wings through a Repression of naked cuticle by Brinker. Development, 2013, 140:413-422

David Knight, Wei Xie and Gabrielle Boulianne. Neurexins and Neuroligins: Recent Insights from Invertebrate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11, 44(3):426-440

Jinguo Cao, Yi Li, Wenjing Xia, Keith Reddig, Wen Hu, Wei Xie, Hong-Sheng Li, and Junhai Han. A Drosophila metallophosphoesterase mediates deglycosylation of rhodopsin. The EMBO Journal, 2011, 30: 3701-3713

SUN MingKuan, XIE Wei.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n Drosophila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1):20-26

Mingkuan Sun, Guanglin Xing, Liudi Yuan, Guangming Gan, David Knight, Sheila Irene With, Cui He, Junhai Han, Xiankun Zeng, Ming Fang, Gabrielle L. Boulianne, Wei Xie. Neuroligin2 Is Required for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at the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1,31(2):687-699.

Zikai Zhou, Jim Hu, Maria Passafaro, Wei Xie, Zhengping Jia. GluA2 (GluR2) Regulates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Dependent Long-Term Depression through N-cadherin-Dependent and Cofilin-Mediated Actin Reorganiza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1, 31(3):819-833.

Wayne Huang, Zikai Zhou, R. Henkelman, Wei Xie, and Zhengping Jia. PAK1/3 control brain size through coordinating neuronal complexity and synaptic properties.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011,31(3):388-403(with COMMENTARY).

Zhou W, Zhang Y, Li Y, Wei YS, Liu G, Liu DP, Pleasure SJ, Xie W, Zhao C. A transgenic Cre mouse line for the study of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development. Genesis, 2010, 48(5):343-350.

Mingkuan Sun, Lijuan Liu Xiankun Zeng, Li Liu, Ming fang, Wei Xie. Ge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eurexin and CAKI/CMG Is Important for the Synaptic Function in Drosophila Neuromuscular Junction.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9, 64:362-371.

Yongqi Wan, Mingkuan Sun, Shanzhi Wang, Li Liu, Liudi Yuan, Wei Xie. DX16 is a novel SR protein phosphorylated by DOA. Mol Cell Biochem. 2008, 307(1-2):177-183.

Liudi Yuan, Jing Zhou, Yongqi Wan, Mingkuan Sun, Yan Zhang, Fei Dou, Wei Xie. Identification ofbinding RNA sequences ofDrosophilaSRproteinDX16. Mol Cell Biochem, 2007, 302:119-124.

Xiankun Zeng, Mingkuan Sun, Li Liu, Fading Chen, Liuchan Wei, Wei Xie. Neurexin-1 is required for synapse formation and larvae associative learning in Drosophila. FEBS Letters, 2007, 581:2509-2516.

Daoyong Wang, Min Xu, Yongqi Wan, Jiabin Liu, Haiteng Deng, Fei Dou, Xie Wei. Ecp is a Novel Ribosome-Associated Peotein Interact with RPL5. BBA, 2006, 1760:1428-1433.

萬永奇, 謝維. 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 生命科學, 2006; 18: 425-429.

1.

Wei Xie

2.

Wei Xie

3.

Wei Xie

4.

Wei Xie

5.

Wei Xie

6.

Wei Xie

7.

Wei Xie

8.

XIE Wei

9.

Wei Xie

10.

Wei Xie

11.

Wei Xie

12.

Xie W

13.

Wei Xie

14.

Wei Xie

15.

Wei Xie

16.

Wei Xie

17.

Xie Wei

18.

謝維

專利

一種自動蛋白免疫印跡洗脫儀,發表時間:2008-07-30

自動蛋白雜交洗脫儀,發表時間:2008-04-02

自身抗體的互補式親和層析純化方法,發表時間:2008-04-09

一種抗醛糖還原酶蛋白單克隆抗體的製備與鑑定方法,發表時間:2005-11-09

一種帶亮氨酸拉鏈結構域蛋白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及鑑定方法 ,發表時間:2005-12-21

抗醛糖還原酶相似蛋白單克隆抗體的製備與鑑定方法,發表時間:2004-11-10

抗醛糖還原酶相似蛋白多克隆抗體的製備方法,發表時間:2003-03-19

殺菌肽-X基因構建、生產工藝及用途,發表時間:1999-01-20

承擔項目

先後承擔國家“973”二級課題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先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多項。

獲得獎項

先後獲得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998);

Senior Fellowship Award (UofT,Canada,1999);

教育部“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獎勵(2000);

“吳健雄、袁家騮”科學獎(2001);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1);

Travel Award (13th ichi,2002,Seattle,USA);

東南大學“五”科研先進個人(2002);

東南大學優秀課程一等獎(2002);

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2003)等獎勵或稱號;

2003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主要論著

發表論文40餘篇,SCI收錄16篇,已被引用500篇次。

SARS冠狀病毒S蛋白基因片段的表達及其單克隆抗體的製備,《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年 第1期

多功能電刺激實驗儀的研製,《測試技術學報》2008年 第6期

DNMT3B基因異常表達與肝癌發生的相關性研究,《臨床檢驗雜誌》2008年 第1期

葉酸代謝相關基因多態性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唐氏綜合徵關係研究,《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07年 第5期

肝癌細胞中HLA Ⅰ類重鏈基因表達與啟動子區域甲基化的相關性,《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07年 第6期

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生命科學》2006年 第5期

抗人內皮細胞生長抑制素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和鑑定,《藥物生物技術》2006年 第5期

胃癌細胞系MKN中HLA-Ⅰ類分子表達降低的機制研究,《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年 第4期

改革醫學遺傳學教學模式,培養綜合素質醫學人才,《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年 第1期

抗醛糖還原酶單克隆抗體的製備與特性鑑定,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05年 第6期

抗果蠅ECP蛋白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及特性鑑定,《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05年 第6期

RNAi及DNA晶片分析肝癌細胞系中受DNMT3B調控的下游基因, 《遺傳學報》2005年 第11期

DNMT1 siRNA穩定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沉默效率的評價,《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05年 第2期

抗ARL-1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及初步套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05年 第1期

套用原位雜交技術分析ZNF216基因在成年小鼠各主要組織中的表達模式,《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年 第1期

黏細菌總蛋白質組雙向電泳條件的建立,《南京鐵道醫學院學報》2004年 第6期

食管癌組織HLA-Ⅰ類抗原及相關分子的表達及意義,《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 第4期

DNA甲基化與腫瘤,《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年 第2期

MHC基因多態性和腫瘤的發生,《現代免疫學》2004年 第6期

小鼠醛糖還原酶相似基因同源蛋白表達研究,《中華肝臟病雜誌》2004年 第8期

人源抗戊型肝炎病毒單克隆抗體的獲得與鑑定,《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2004年 第3期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人類斯鈣素1基因表達的檢測,《中華病理學雜誌》2004年 第5期

外周血人類斯鈣素1基因表達與消化道惡性腫瘤微轉移關係的研究,《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4年 第4期

121例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流式細胞學免疫表型分析,《癌症》2004年 第8期

抗果蠅Dx16蛋白抗體的製備及特異性分析,《遺傳》2004年 第4期

肝癌中HLA抗原表達及臨床意義,《腫瘤》2004年 第3期

抗戊型肝炎病毒噬菌體抗體庫的構建與篩選,《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03年 第5期

果蠅中Ecp蛋白的表達、純化與抗體製備,《生物工程學報》2003年 第3期

棕色固氮菌nifS敲除菌株的構建,《微生物學通報》2003年 第6期

p16基因甲基化狀態與散發性大腸癌的相關性研究,《遺傳學報》2003年 第11期

PCR-SSP結合測序分析快速篩選HLA-A*0201亞等位基因,《上海免疫學雜誌》2003年 第4期

口腔鱗癌細胞系HLAⅠ類分子異常表達及其機制探討,《上海免疫學雜誌》2003年 第4期

多肉植物離體種質保存的迫切性、可行性及研究現狀,《上海農業學報》2003年 第1期

扇葉蘆薈的離體培養和種質保存,《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2年 第4期

HLA表達與腫瘤的生物治療,《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2002年 第1期

含有FXa切割位點的抗菌肽X在大腸桿菌中的融合表達,《生物工程學報》2000年 第3期

抗菌肽CMⅣ變體的製備及對臨床耐藥致病菌作用的初步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7年 第1期,

非共價偶聯法製備抗菌肽CMⅣ抗體,《南京鐵道醫學院學報》1996年 第3期

從鄉村教師到海歸

記者 梁建偉 2005-3-14 錢江晚報

“和你們聊聊天吧”

那天南京下了一點小雪,氣溫很低,和多數南京人一樣,謝維穿著一件黑色的羽絨服,圍著一條格子圍巾。在國外工作過4年多的謝維,看上去就是一位有中國味道的科研工作者。

謝維說,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沒什麼好寫的。即使是南京本地的媒體提出採訪要求,他也是婉言謝絕的。我們聽多了傑青類似的表白,但我們硬著頭皮也要完成採訪任務啊。所以我們磨了他三天,沒戲。臨走了,快傍晚的時候我不抱什麼希望地向他打電話告別,突然他說:“天這么冷,你們特意從杭州趕來,我還是和你們一起聊一聊,但我們只是聊天,最好不要寫到報紙上。”

也許是我們的誠意打動了這位樸素的學者,他鬆口了,我們立刻趕到東南大學醫學院,在接下來等待兒子放學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帶我們參觀了實驗室,並聊了自己從鄉村男教師成長為一名海歸教授的經歷。

人物引擎

謝維,1963年生於安徽。東南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2001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3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基因的表達和調控、基因功能的在體研究,擅長於套用動物模型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期間,通過製備小鼠模型對白細胞趨化作用的分子機制進行在體研究。有關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成為當時江蘇醫學界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人,引起同行關注。

小插曲兒子“丟”了

謝維一邊和我們聊天,一邊等兒子放學回來。開始他說話的語調是鬆弛的,隨著天色大暗,他的眼神不時向窗外張望。他的心神不寧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父親的責任。當兒子超過了規定的6點鐘,到晚上7點鐘還沒有出現時,這位科學家再也坐不住了,他匆匆地對我們說:“不好意思,看來我要出去找找了,這孩子有時候就這么皮。”謝維推出那輛舊腳踏車,急匆匆遠離了我們的視線。我心想,搞科研的就是忙,愛人又留學在外,夠他辛苦了。

事後我問他找到兒子的過程,他說兒子在放學路上邊走邊玩,忘記了時間。孩子不懂事,可把老子嚇出了一身冷汗。

訪談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性

問:你是在怎樣的一個環境下成長的?

答:我1963年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父親是下放的職員,我還有兩個姐姐。記得小時候上學,我們都擠在一間大屋子裡,課桌都是用泥土砌的,條件非常艱苦。

問:你後來教書去了,這在農村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啊。

答:是的。那時候農村特別缺教師,我是師範生,1981年中專畢業後,就開始教中學,第一年就教初三數學,班級里有一些復讀生,年紀比我還大,但大家還是蠻認我這個小老師的。我國中畢業時還填報過交通學校,因為那時候覺得當司機蠻威風的,畢業後就能開汽車,後來一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問:從一個鄉村教師到研究生物基因的科學家,這個跨度是不是很大?

答: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性,這一切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我教了幾年書後,趕上了一次進修的機會,那年正好只招生物等專業,不招數學。後來,我就選擇了生物專業。想不到這個不經意的選擇決定了我今後一生所要走的路。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點確定今後的專業方向,你的這次偶然是不是說明人生不必規劃太早?

答:對小孩子來說,志向是很重要的,沒有理想的孩子沒有動力。不過,現在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很難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一點對農村的孩子特別明顯。農村孩子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特別信息不對稱,不知道填什麼專業,很多人對所填專業不了解,這是一件很普遍常見的事。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性和機遇,就成材來講,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應該努力堅持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每人擁有不一樣的財富

問:你對於現狀滿意嗎?

答:我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一位賢惠的妻子一直關心著我,他們的支持是我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最大動力。我們遺傳學研究中心有關“HLA與腫瘤”的研究被國際同行認可,被13屆國際組織相容性工作組選定為“HLA與腫瘤”方面的參照實驗室;實驗室的硬體在東南大學領導的重視下得到兩期“985工程”的支持,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觀。我雖然很辛苦,但付出和所得是相互的,沒有付出就不會得到自己所嚮往的東西。

問:但我看你的辦公室這么寒酸,你每天還騎腳踏車上下班,我也不覺得生活質量高啊。

答:記得1993年底,我國中的一個同桌向我發出邀請,希望我能和他一起下海,我猶豫過,但最終還是選擇搞科研。現在,我的這位同窗是一個在國內有相當知名度的大富翁,一直排在中國福布斯排行榜的前30位。不過,我還是希望過上我現在的這種生活。周末都在實驗室

問:你曾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習、工作過一段時間,是否有機會留下來呢?

答: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做博士後研究,1999年5月至2001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多倫多兒童醫院等地作博士後、高級訪問學者。如果想要留下去,肯定是可以的。但我從不滿18歲就開始在中國鄉村工作,在那段人生的黃金年華里對農村有了深刻的認識。當我走出國門的時候,那種巨大的落差無時無刻都在召喚我回來。

問:回來也是你的選擇,你肯定放棄了一些東西。

答:是的,最大的差距是實驗室的研究設施。我舉個例子,像我現在的研究工作最好是用小鼠做實驗,但我用不起,我只能做果蠅。你看我的實驗室,專門辟出一個恆溫的房間來培養果蠅。不過現在國家、學校對基礎研究很重視,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我們從美國引進的教授將可以在這兒套用小鼠研究人類疾病了。

問:你認為科學家的重要素質是什麼?

答:我以為,作為一名科學研究者,實幹很重要。乾我們這一行的,沒有幾個人周末不上實驗室的。

小孩子要學會自立

問:你這么忙,是不是很少有時間照管小孩呀?

答:我和我夫人的工作都比較忙,我們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我兒子今年讀五年級,會做些家務,有時候自己燒早飯,給自己煎個雞蛋什麼的。在他讀一年級時,我把他帶回了國內,在機場,我把他交給了上海的親戚,自己直接從機場運送裝在冰盒裡的實驗品回南京了。現在每每想起那段經歷都感到心酸。我們把他從上海接回來時,他已經讀三年級了。

問:你覺得你兒子是否適應了國內的教育?

答:外國孩子的教育更貼近生活,每年都有夏令營,知識面很廣,這一點是國內的孩子所欠缺的。我兒子在國外呆了幾年,應該說比較喜歡那邊的學習方式。國內比較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缺乏能力的培養。雖然兩邊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孩子年齡小,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