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望

謝志望

謝志望,字見甫,號道淵,餘姚泗門人。監生。生於明嘉靖七年(1528)十月十四,卒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閏十一月初一。是明代內閣大學士謝遷的長玄孫,浙東地區著名的抗倭英雄。

謝志望,字見甫,號道淵,餘姚泗門人。監生。生於明嘉靖七年(1528)十月十四,卒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閏十一月初一。是明代內閣大學士謝遷的長玄孫,浙東地區著名的抗倭英雄。
倭寇之患由來已久,貫穿於整個明代,是明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禦倭寇的入侵,在北起遼東、南至廣東的萬裏海疆設定備倭行都司、衛所、巡檢司,修城築寨,共建有58衛、89所。當時餘姚境內有臨山衛、三山所(今慈谿滸山),是洪武二十年由信國公湯和率眾所築。湯和還在臨山衛東、西設定了三個關隘,泗門隘是其中之一。又在臨山衛周圍設定了9個烽堠,泗門大古塘上的烽堠,有兵丁5名,還有報晨雞、報警犬各1隻,遇緊急情況就朝煙暮火,隨時報警。
謝志望所處的嘉靖年間,正是明代倭患最嚴重的時期。時胡宗憲任餘姚縣令,看到倭寇日益猖獗,考慮到泗門地處杭州灣南岸,乃餘姚西北之咽喉,遂在大古塘後築垣構屋增建泗門堡,為練鄉兵之所。後郡守梅公把泗門堡遷建至大古塘南(清初改為泗門鋪,鋪即驛站)。李伯生接任餘姚縣令後,為防備倭寇從杭州灣登入南犯,率民循大古塘舊河道,開鑿新河(即今後塘河),還在泗門堡立胡宗憲像,勒碑以記胡宗憲的功德。
嘉靖三十二年三月,倭寇在普陀山受到大創,被俘殺近三百人,遂圖謀報復。閏三月,海盜蕭顯率勁倭400人,先屠上海之南匯、川沙,再圍嘉定、太倉,所過之處殘掠不可言。朝廷派著名的抗倭將領、都指揮盧鏜前去剿滅,蕭顯被殺。四月,殘餘倭寇在杭州灣南岸勝山港(時屬餘姚,今屬慈谿)登入,竄至泗門大肆搶掠,還攻陷了臨山衛。直至參將俞大猷率軍趕來,這股倭寇才退去。
泗門是大學士謝遷的家鄉。泗門謝氏自謝遷始,累科高舉,甲第連雲。謝遷是成化十一年狀元,官至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二弟謝迪是弘治十二年進士,官至廣東左布政使;次子謝丕是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謝遷其他五子也各有蔭封,如長子謝正(謝志望的曾祖父)官禮部儀制清吏司員外郎;三子謝豆官大理寺左寺副;四子謝亘官左軍都督府經歷;五子謝至官山東武定州判官;六子謝絳溪官膠州同知。倭寇進入泗門後,把鎮上的太傅宅、方伯第、侍郎第、狀元第、世恩第、少傅第、光祿第等燒為白地,內藏的誥命圖軸、書畫手札、珍籍善本均被搶劫一空,計有明世宗御賜給謝遷的《明倫大典》一部、《文正公集》四十卷、《木齋歸田稿》十卷、《湖山唱和詩》二卷,《綱鑑世史》、《類編補遺》、《梅花百詠》等,還有宋代米芾的《山水圖卷》、李東陽的《李西涯翰墨手卷》等大量的歷代名人書畫。
時謝志望在太學讀書,史載他“讀書究忠孝大旨,閒習騎射”。聞江南遭倭患,他便從北京歸來,看到劫後慘狀,立志殺倭。當時朝廷因兵力不足,而倭寇又飄忽不定,命令地方上舉辦“團練”。謝志望出資募集了鄉勇五百人,分作三隊,劃汝仇湖地百餘畝為校場,日夜操練。泗門傳統廟會中的大盤陣,傳說就是謝志望創編的軍事列陣形式,有剪刀陣、梅花陣等陣形,隊伍聚散靈活,變化多端。他還動員附近百姓進行軍事演練,配備刀槍、銃炮等武器,還設定鑼鼓、訊號等,分段把守大古塘等要隘,一遇倭警,即鳴鑼集眾,共驅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倭寇百餘人在上虞瀝海所登入,突犯會稽高埠(今紹興皋埠),家居御史錢鯨來不及躲避,被倭寇殺死於蟶浦。謝志望聞訊後,迅速率領鄉勇,從餘姚趕到會稽。在蟶浦、東關、白洋等地,他手提長劍列於陣前指揮,500鄉勇各持刀、槍、戈、矛等武器,按陣法向前廝殺。會稽當地的百姓,本來都已經四散逃難,看到謝志望帶兵前來,也在遠處敲鑼擊鼓、吶喊助陣,還在溝渠後、山林里搖動上百桿大纛旗,造成千軍萬馬迎戰的浩大聲勢。倭寇哪見過這樣的陣勢,丟下幾十具屍體,向杭州方向潰退。竄至嚴州淳安縣時,倭寇只剩60餘人,卻又流劫到徽、寧、太平,直犯南京,經行數千里,殺戮及戰傷官兵四五千人,殺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入二縣,歷80餘日,轉掠至蘇州才被剿滅。
十月三十日,倭寇又從樂清縣歧頭登岸,流劫於黃岩、仙居、寧海等地。海道檄餘姚方士杜文明偕慈谿縣主薄畢清統兵抵抗。就在當年的四月,杜文明之子省祭官杜槐剛剛戰死。杜文明懷著對倭寇的刻骨仇恨,強忍喪子之痛,與畢清率軍趕赴抗倭前線。行至楓樹嶺,與倭寇遭遇,杜槐因年老力衰,與畢清一同戰死。
當時謝志望正在曹娥江白米堰征倭,聞說杜槐等戰死,倭寇將從奉化進犯四明山,便馬不停蹄帶領鄉勇趕到梁弄。他考慮到斤嶺是上虞、餘姚咽喉要道,便駐兵斤嶺上,選擇有利地形,修築防禦工事。這時,兵道檄指揮張佑來斤嶺防守。謝志望與張佑約定,官兵守嶺中,他伏守嶺左,共同夾擊倭寇。時值嚴冬,天寒地凍,雨雪交加,謝志望率兵在斤嶺守候了幾天幾天,衣不卸甲,劍不離身,嚴陣以待。
閏十一月初一凌晨,狡猾的倭寇二百餘人趁天黑來偷襲斤嶺。見正面有官兵把守,硬攻不利,便偷偷地從小路摸上山嶺來。天蒙蒙亮時,正遭遇謝志望巡哨。因為山高嶺窄,謝志望來不及擺開陣式,兩軍便大戰起來。倭寇都是些亡命之徒,天性剽悍嗜殺,他們所持的長刀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共六尺五寸,加之倭寇又善躍,向前一跳就有一丈余。而當時明朝所使用的兵器都是短器,所謂短不接長,雖然鄉兵大多是遭倭患而家破人亡的青壯年農民,他們懷著國讎家恨奮力廝殺,可是往往還沒靠近倭寇,反被倭寇殺死。倭寇的弓箭也很厲害,他們用的都是勁弓重箭,不輕發,發必中人,中者必死。而鄉兵所持的都是軟弓輕箭,倭寇被擊中後,不但不會死,他們還拍拍屁股來侮辱鄉兵。儘管鄉兵人多勢重,可是因為武器不如人,從卯時戰到申時,一整天的戰鬥,死傷很大。
在這決勝關頭,張佑卻按兵不動。他本來就為得功而來,哪裡想到會遇到如此激烈的血戰,早嚇破了膽,蜷縮在山谷里,不敢出戰。而倭寇卻一隊一隊前來增援。謝志望見事如此,只得決一死戰。他身先士卒,奮力沖入敵群,連殺三賊。可惜他已幾天幾夜不曾合眼,加之雪天路滑,不慎跌到在冰崖邊。倭寇蜂擁而來,亂刀將他砍死。謝志望被害時年僅28歲,臨死還猶呼“殺賊、殺賊”。跟隨謝志望的謝氏家僕草地蠻、車三、長三、瀋陽、永勒等十餘人,看到主人被害,一時憤急,大砍大殺倭寇,直至全部戰死。
倭寇趁一時戰勝之淫威,越過斤嶺,到梁弄燒殺搶掠。二更時分,倭寇夜宿在仙橋樓上。參將盧鏜從奉化翻斤嶺追到梁弄,駐兵在街邊樓上,和倭寇只隔一條狹窄的小街,難以擺開戰場,決定放火燒樓。。倭寇見勢不利,用計將金銀財物從樓上擲下,誘使官兵爭財。趁紛亂中,倭寇衝出樓房,到處放火,大肆掩殺,巷站十分激烈,使梁弄成為一片廢墟。四更時分,倭寇只剩二十餘人,向上虞方向逃竄,渡過曹娥江進入會稽縣。
餘姚諸生胡夢雷及堂兄胡應龍、胡操六等率鄉兵百餘人,窮追倭寇至東關。倭寇在路邊設下伏兵,佯裝敗退,引胡夢雷等進入埋伏圈,再合而圍之。胡夢雷在手刃數賊後戰死,胡應龍、胡操六等百餘人也一同戰死。後會稽縣典史吳成器督眾前來,這伙倭寇才被剿滅。
事後,分守道許東望把謝志望等英烈事跡上報朝廷。嘉靖三十五年十月十五日,明世宗下旨褒獎謝志望等人。頒給謝志望的敕曰:“士稟天地之正氣而臨難不避,奮身抗敵,雖一死未足以成事,凜然忠義足嘉也。非朝廷隆褒恤之典,抑何勸哉?爾監生謝志望,今尚寶司卿敏行之子,故大學士遷之玄孫也。蜚聲胄學,克紹家聞,自許孤忠,每懷報國。值島夷入寇,東南鄉邑屢遭慘毒,雖無職守之寄,而忠憤感激,誓不與生。督率義兵,首先拒賊,力遂疲於血戰,身遽甘於亂手。有古烈丈夫之風,不其偉與。聯用嘉悼,特贈爾承直郎太僕寺寺丞,有司立祠恤家。於戲,挺身赴難愧彼前,卻遺烈餘勇,雖死猶生,尚奮揚爾威相師殄逆,以紓未畢之志,歆予旌寵,永慰忠魂。”
朝廷還在紹興新建伯祠西立褒忠祠,祭祀死難於倭患的紹興府知事何常明、餘姚監生謝志望、庠生胡夢雷等四人。清代時,褒忠祠圮,謝志望又配享於餘姚龍泉山文正公(謝遷諡文正)祠。在梁弄斤嶺的它山殿里,當地百姓也為謝志望塑像,柱對曰:“一生忠赤山河見,千載精神日月光。”
被時人譽為“文宗”的南京禮部尚書文恪公孫升,兩漢宇內慕名向他求文者極多,他從不輕易答應別人。可是當他聽說了謝志望的事跡,欣然動筆為他撰傳。孫升的二兄、時任尚寶丞的孫墀,也作《悼謝生志望》詩一首:
書生猛投筆,剿賊勇提兵。
報主惟恂義,捐軀不為名。
孤忠新廟祀,太傅舊家聲。
我為綱常哭,臨風百感生。
謝志望妻陶氏,是會稽陶諧(字世和,官至兵部侍郎,謚莊敏)的孫女。謝志望遇難時,陶氏才27歲,幾次欲要從死,想到有遺孤要撫養,隱忍十餘年,無一日沒有淚痕,最後悲哀過度而死,敕贈安人。
謝志望的兒子名秉忠,號陽堂。謝志望戰死後,朝廷特許謝秉忠入太學讀書,後歷官通州判官、六安州同知,誥授奉訓大夫
謝志望謝志望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