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讒

諂讒

讒諂(拼音:chán chǎn),漢語辭彙,讒毀和諂諛,出自《春秋繁露·五行相勝》: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也。《東周列國志》:三人皆讒諂面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1.亦作"讇讒"。

2.諂諛和讒毀。

詞語分開解釋:

諂:諂(諂)chǎn奉承,巴結:諂媚。諂諛。

讒:讒(讒)chán在別人面前說陷害某人的壞話:讒言。讒害。讒佞。進讒。信讒。

引證解釋

諂讒諂讒

①唐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椒蘭爭妬忌,絳灌共讒諂。”

②《東周列國志》第二回:“三人皆讒諂面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楚懷王]你說別人都是讒諂奸佞,只有你一個人是忠心耿耿,我都可以容恕你。”

好讒譖諂諛之人。

①《楚辭·天問》:“何惡輔弼,讒諂是服?”王逸註:“言紂憎輔弼,不用忠直之言而事用諂讒之人。”

②明高濂《玉簪記·奏策》:“殿陛除讒諂,畿甸輕科斂。”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康拉德﹞比見細人蔽明,讒諂害聰,凡人營營,多猜忌中傷之性,則漸冷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