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wūluàn 注音ㄨㄌㄨㄢˋ
引證解釋欺誑惑亂。《漢書·五行志中之下》:“音復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讇之計,誣亂聖聽如此者!’”晉道恆《釋駁論》:“立言舛雜,師學無依,考之典義,不然可知,將令真妄渾流,希悟者永惑,莫之能辯,誣亂已甚矣。”
拼音wūluàn 注音ㄨㄌㄨㄢˋ
引證解釋欺誑惑亂。《漢書·五行志中之下》:“音復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讇之計,誣亂聖聽如此者!’”晉道恆《釋駁論》:“立言舛雜,師學無依,考之典義,不然可知,將令真妄渾流,希悟者永惑,莫之能辯,誣亂已甚矣。”
誣罔,漢語辭彙。 拼音:wū wǎng 釋義:1. 欺騙。2.誣陷毀謗。
詐誣 解釋: 1.欺詐誣妄。
” 註:“論説事情,固不知之,是為悖;實知之而自欺其心,是為誣。 ”
解釋非愚則誣是一個成語,讀音是fēi yú zé wū,意思是不是生性愚蠢的話,就是故意污衊。
釋義 出處《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川楚白蓮教亂(1796年—1804年),又稱為川楚教亂、白蓮教起義或川楚白蓮教起事。指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
歷史背景 直接起因 教亂經過 戰爭結果 失敗原因鬼道有四種釋義分別是: 1、被污衊的正一道。 2、古代郊祀與祭壇相連線的通道。 3、方言,機靈。 4、佛教六道之一,餓鬼道的簡稱。
詞語信息 詳細解釋選賢方去智,招諫忽升愚。 滿帆摧駭浪,征棹折危途。 疲馬愁千里,孤鴻念五湖。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川楚教亂,亦有人稱之為川楚白蓮教起義,指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政府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