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語言接觸導論》作者托馬森在調查語言接觸的社會、政治和語言後果之後,集中研究語言本身在語言接觸之後會發生什麼:有的時候什麼都不會發生,有的時候新的辭彙會加入這種語言、有時新的發音或者句子結構會在一個很大的地理範圍內蔓延。相反,一些語言還會消失或者死亡。本書對於初學本領域的學生,是語言接觸領域的一本非常理想的介紹性著作;對研究生、較適合專業研究者來說,則是一本有用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作者:(美)托馬森
Sarah G.Thomason現為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語言學教授,出版了一系列在語言接觸和語言演變方面的著作,是語言接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圖書目錄
《西方語言學視野》總序
《關於語言接觸引發的語言演變》
英文目錄
前言
1.簡介
什麼是語言接觸?
語言接觸環境中人們的表現如何?
語言接觸有多久歷史?
語言接觸發生在何處?
語言在接觸時發生了什麼?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2.接觸之初與穩定性
語言是如何發生接觸的?
穩定的與不穩定的接觸環境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3.國家和個體中的多語現象
多語制國家和多語制個體
對多語言制的態度
一個國家,多種語言
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
案例研究:印度
多語制的社會和政治後果
學習和使用兩種或多種語言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4.接觸引發的語言演變:結果
有沒有不能借用的語言特徵?
接觸引發語言演變的社會預測因素:接觸的強度
接觸引發語言演變的社會預測因素:存在不完善學習與否
當不完善學習在干擾過程中不起作用的時候
當不完善學習在干擾過程中起作用的時候
接觸引發語言演變的語言學預測因素
說話人的態度:為什麼接觸引發的語言變化是不可預測的
對受語結構的影響
如何判斷接觸引發的語言變化已經發生?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5.接觸語言區域
定義
世界上的一些接觸語言區域
巴爾幹地區
波羅的海地區
衣索比亞高地
南亞
紐幾內亞的塞皮克河盆地
北美的太平洋西北岸地區
接觸語言區域的複雜歷史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6.接觸引發的語言變化:機制
機制1:語碼轉換
機制2:語碼交替
機制3:被動熟悉
機制4: “協商”
機制5:第二語言習得策略
機制6:雙語人的第一語言習得
機制7:蓄意決定
關於干擾機制的兩個最終觀點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7.接觸語言I:皮欽語與克里奧爾語
什麼?何時?在哪裡?
什麼?
何時與何地?
皮欽語和克里奧爾語並非極其簡單,也非完全相似
皮欽語/克里奧爾語的起源理論:語法從何而來?
單一起源論
突然起源假說
逐漸起源假說
不同的起源路徑會有不同的語言後果嗎?
本領域的其他問題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8.接觸語言II:其他混合語言
什麼?何時?在哪裡?
雙語人混合語起源的兩個路徑
如何進行?
雙語人混合語在穩固族群中的產生
雙語人混合語在新族群中的突然產生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9.語言消亡
語言消亡的定義
理論框架
語言是如何消亡的?
語言磨蝕
語法替代
結構上沒有借用和丟失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10.瀕危語言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附錄1 世界語言接觸情形圖
附錄2 世界各國的官方語言
術語表
參考文獻
語言索引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