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地圖

認知地圖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於頭腦中的,某些類似於一張現場地圖的模型。是一種對局部環境的綜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簡單順序,也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信息。

[拼音]
rèn zhī dì tú
[英文]
cognitive map
[名詞解釋]
認知地圖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於頭腦中的,某些類似於一張現場地圖的模型。是一種對局部環境的綜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簡單順序,也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信息。
托爾曼根據白鼠學習迷宮的實驗提出,動物學習不是在一連串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聯繫,而是在腦內形成了迷宮的格局,托爾曼稱之為認知地圖。
總結出的城市意象五大要素:
1, 道路
人們的畫圖過程中,大都以區域主要道路開始進行功能分區,這好像人類的天性,天生愛把各種事物進行歸類。
2, 標誌
具有明顯特徵的而又充分可見的定向參照物。
3, 節點
觀察者可進入的具有戰略地位的焦點,如交叉路口、道路的起點和終點、廣場等行人集散處。
4, 區域
具有共同特徵的較大的空間範圍。這一共同特徵在區域內是共性,但相對於這一空間範圍之外就成為與眾不同的特性,從而使觀察者易於把這一空間中的所有要素看作是一個整體。
5, 邊界
不同區域的分界線,包括河岸、路塹、圍牆等不可穿越的障礙,也包括樹籬、台階、地面質感等示意性的可穿越的邊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