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

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

《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是由(德)伽達默爾著作、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出版於2010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

這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我感到極大的滿意,我能在您訪問海德堡期間與您認識,這對於我來說至今還是一件很罕見的事,一位像您這樣很了解德國哲學的人曾把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想法對您自己的國人開啟。的確,我自己很了解人們彼此進行交往和聯繫的活生生的話語的優越性。但是在這樣一個遠方的並具有古老文化的國度,儘管我的先輩康德、黑格爾、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全集尚未完成,我自己的思想卻能介紹給生生不息的中國文化,這確是一種榮幸。我們深刻地感到一種畢生的使命,這一使命我們為了文人類文化的共同未來必須完成。

本書目錄

《詮釋學·真理與方法(修訂譯本)1》目錄:詮釋學I 導言 第一部分 藝術經驗里真理問題的展現 I 審美領域的超越 1. 人文主義傳統對於精神科學的意義 a)方法論問題 b)人文主義的幾個主導概念 α)教化(Bildung) β)共通感(Sensus communis) γ)判斷力(Urteilskraft) δ)趣味(Geschmack) 2. 康德的批判所導致的美學主體化傾向 a)康德關於趣味和天才的學說 α)趣味的先驗特徵 β)關於自由美和依存美的學說 γ)美的理想的學說 δ)自然和藝術中美的功利性 ε)趣味和天才的關係 b)天才說美學和體驗概念 α)天才概念的推廣 β)“體驗”一詞的歷史 γ)體驗概念 c)體驗藝術的界限,為譬喻恢復名譽 3. 藝術真理問題的重新提出 a)審美教化質疑 b)對審美意識抽象的批判 Ⅱ 藝術作品的本體論及其詮釋學的意義 1. 作為本體論闡釋主線的遊戲 a)遊戲概念 b)向構成物的轉化與徹底的中介 c)審美存在的時間性 d)悲劇的例證 2. 美學的和詮釋學的結論 a)繪畫的本體論意義 b)偶緣物和裝飾品的本體論根據 c)文學的邊界位置 d)作為詮釋學任務的重構和綜合 第二部分 真理問題擴大到精神科學裡的理解問題 I 歷史的準備 1. 浪漫主義詮釋學及其在歷史學中的套用質疑 a)詮釋學在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時期之間的本質轉變 α)浪漫主義詮釋學的前史 β)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詮釋學構想 b)浪漫主義詮釋學之後的歷史學派 α)面對整個世界史理想的困境 β)蘭克的歷史世界觀 γ)在J.G.德羅伊森那裡歷史學和詮釋學的關係 2. 狄爾泰陷入歷史主義困境 a)從歷史學的認識論問題到為精神科學奠定詮釋學基礎 b)在狄爾泰關於歷史意識的分析中科學和生命哲學的衝突 3. 通過現象學研究對認識論問題的克服 a)胡塞爾和約爾克伯爵的生命概念 b)海德格爾關於詮釋學現象學的籌劃 Ⅱ 一種詮釋學經驗理論的基本特徵 1.理解的歷史性上升為詮釋學原則 a)詮釋學循環和前見問題 α)海德格爾對理解前結構的揭示 β)啟蒙運動對前見的貶斥 b)作為理解條件的前見 α)為權威和傳統正名 β)古典型的例證 c)時間距離的詮釋學意義 d)效果歷史原則 2. 詮釋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發現 a)詮釋學的套用問題 b)亞里士多德詮釋學的現實意義 c)法學詮釋學的典範意義 3. 對效果歷史意識的分析 a)反思哲學的界限 b)經驗概念和詮釋學經驗的本質 c)問題在詮釋學裡的優先性 α)柏拉圖辯證法的範例 β)問和答的邏輯 第三部分 以語言為主線的詮釋學本體論轉向 1. 語言作為詮釋學經驗之媒介 a)語言性作為詮釋學對象之規定 b)語言性作為詮釋學過程之規定 2. “語言”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的發展 a)語言和邏各斯(Logos) b)語言和話語(Verbum) c)語言和概念構成(Begriffsbildung) 3. 語言作為詮釋學本體論的視域 a)語言作為世界經驗 b)語言中心及其思辨結構 c)詮釋學的普遍性觀點 版本 詮釋學Ⅱ Ⅰ 導論 1. 在現象學和辯證法之間 ——一種自我批判的嘗試(1985年) Ⅱ 準備 2. 當今德國哲學中的歷史問題(1943年) 3. 精神科學中的真理(1953年) 4. 什麼是真理?(1957年) 5. 論理解的循環(1959年) 6. 事情的本質和事物的語言(1960年) 7. 作為哲學的概念史(1970年) 8. 古典詮釋學和哲學詮釋學(1968年) Ⅲ 補充 9. 自我理解的疑難性 ——關於去神話化問題的詮釋學討論(1961年) 10. 歷史的連續性和存在的瞬間(1965年) 11. 人和語言(1966年) 12. 論未來的規劃(1965年) 13. 語義學和詮釋學(1968年) 14. 語言和理解(1970年) 15. 語言能在多大程度上規定思維?(1970年) 16. 無談話能力(1972年) Ⅳ 發展 17. 詮釋學問題的普遍性(1966年) 18. 修辭學、詮釋學和意識形態批判 ——對《真理與方法》再作後設批判性的解釋(1967年) 19. 答《詮釋學和意識形態批判》(1971年) 20. 修辭學和詮釋學(1976年) 21. 邏輯學還是修辭學? ——再論詮釋學前史(1976年) 22. 作為理論和實踐雙重任務的詮釋學(1978年) 23. 實踐理性問題(1980年) 24. 文本和解釋(1983年) 25. 解毀和解構(1985年) V 附錄 26. 補註I—Ⅵ(1960年) 27. 詮釋學與歷史主義(1965年) 28. 詮釋學(1969年) 29. 第2版序言(1965年) 30. 第3版後記(1972年) 31.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自述(1973) 本書論文版源 中譯註 第1卷 第2卷 概念、名詞索引(漢—德) 概念、名詞索引(德—漢) 人名索引(漢—德) 人名索引(德—漢) 本書所引經典文獻 譯後記 《真理與方法》修訂本 譯後記《詮釋學·真理與方法(修訂譯本)(2)》目錄:I導論1.在現象學和辯證法之間——一種自我批判的嘗試(1985年)Ⅱ準備2.當今德國哲學中的歷史問題(1943年)3.精神科學中的真理(1953年)4.什麼是真理?(1957年)5.論理解的循環(1959年)6.事情的本質和事物的語言(1960年)7.作為哲學的概念史(1970年)8.古典詮釋學和哲學詮釋學(1968年)補充9.自我理解的疑難性——關於去神話化問題的詮釋學討論(1961年)10.歷史的連續性和存在的瞬間(196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